張雷
一、設計背景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也就是說孩子的手部動作越復雜、越精巧、越熟練、越靈活,就越能促進腦神經的發展,創造力就越強。在幼兒期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提高孩子的小肌肉動作是極其重要的。
二、設計目標
《指南》圍繞幼兒小肌肉動作的發展提出了“手的動作靈活協調”的發展目標。為此,我們著力打造“小手剪剪角”來發展小班幼兒的精細動作,發展幼兒手的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從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本文著重闡述了在小班創設“小手剪剪角”,促進幼兒精細動作發展的實踐措施,并對實踐效果進行了分析,最后根據實踐結論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議。
三、設計內容
(一)小剪刀開發大智慧,以環境激發幼兒興趣
幼兒的早期智力開發,應通過有趣的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和好奇心。為了喚起幼兒對剪貼的興趣,我們從兩方面進行環境的創設:
1. 情景化環境的創設,引發幼兒積極參與
在區域活動開展中,我們依托相關主題的“內容與要求”、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逐步創設相關的活動內容,將精細動作的活動內容生活化、情景化。
2. 隱性化環境的創設,促進幼兒與操作材料的互動
我們在“剪剪角”中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但活動中有時發現,幼兒看見這些操作材料不知該怎么玩,這讓老師意識到,只停留在顯性環境的創設上還不夠,更應注重隱性環境的創設與提供。
例如,教師自制玩具——趣味拼圖,教師根據幼兒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繪畫出重新組合的圖形。圖片中有1—3條黑色的直線、曲線或是不規則的線條,讓幼兒用剪刀沿著線剪切開來,之后再與同伴進行拼圖挑戰的游戲。讓幼兒在玩玩剪剪中發展了小肌肉動作,又體驗了游戲的樂趣。
(二)“小手剪剪角”的材料投放
“剪剪角”是否能順利的開展,能否受孩子的歡迎,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材料的投放。
1. 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在活動區中分階段投放材料是比較常見的方法。所以在“剪剪角”中的各個階段我們都進行了不同層次的材料投放。
例如:第一層次材料是單純的彩色紙,可以隨意剪;第二層次材料是直線圖案;第三層次材料是弧線圖案;第四層材料是各種動物、植物、人物等圖案。讓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喜歡的材料進行操作。
2. 材料投放的多樣性
選擇投放材料時,我們應該將眼光投入到我們身邊、我們的生活中去,或許其中就隱藏著許多孩子感興趣的材料。
例如,孩子過生日時剩下的蛋糕盤,幼兒通過剪切,在紙盤上進行粘貼太陽、笑臉等簡單的圖案;又如一些竹葉、樹葉、稻草、蘆葦等的一些鄉土材料,既引起了幼兒的極大興趣,又能將大自然的氣息也滲透在活動中,在剪剪玩玩中認識了這些植物,學到了知識。
(三)“小手剪剪角”的指導策略
我們知道,對于從來都沒有接觸過剪刀的孩子們來說,使用剪刀的確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此,在引發孩子使用剪刀的興趣及動機后,如何教孩子使用剪刀這一工具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1.編兒歌,教方法
在“剪剪角”里沒有枯燥的手把手的教,而是以情境化的兒歌代替程序化的“教”方法。如,“小小手指伸進來,手指一分嘴張開,手指一合并起來。剪剪剪,剪根面條細又長”。在使用完后告訴幼兒剪刀要閉著嘴巴去休息。在學學、念念、做做的過程中幼兒很快就掌握了正確的握剪刀的方法。
2.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在掌握了正確使用剪刀的方法后,根據我班幼兒小肌肉動作的水平制定出一套循序漸進,由簡到難的操作方法。
隨意剪,孩子一手拿硬紙條一手將紙條一塊一塊剪下,反復操作;
剛進入小班的孩子會無目的的對紙進行撕、剪,抓住這一特征,我們在區內放了大量色彩鮮艷,質地較硬的紙條,讓幼兒隨意的進行剪切。
剪直線,在紙上畫上若干條直線,讓幼兒根據直線進行剪切;
在對剪刀的使用相對熟練的基礎上,幼兒就可以選擇一些畫有直線條的材料進行剪切。根據幼兒的興趣點,我編出一個“剪刀開火車”的桌面游戲,引導幼兒當“剪刀火車”司機,需要使“火車”行駛在黑線-鐵軌上。在多次興趣盎然的游戲中,幼兒很順利地就學會了剪直線。
剪規則的圖形,剪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各種形狀;
通過上一階段對直線的剪切,幼兒已經達到了一定手眼協調的階段,此時就可以放入一些形狀規則的圖形讓幼兒進行操作了。
剪弧線,并從剪弧線到剪成圓形、半圓形、橢圓形等各種形狀;
弧線的剪切是五個練習階段中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一個階段。起初,我班孩子在剪弧形圖案時總是剪得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但在長時間的練習之后這樣的情況明顯少了很多。
⑤直接剪出圖像。根據圖形線條的變化進行直接剪切;
在之前所有的階段都已經練習好的基礎上,讓幼兒自由的發揮、自由的剪切。
3.滲透于主題,作用于主題
如今主題墻的創設不再像以前一樣使幼兒的思維和行為完全依附于教師的思維和行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漸漸地由顯性變為了隱性,因此環境的橋梁作用就越發重要了。
我班進行的主題《小小動物園》。在主題開展之前,讓孩子與父母一同搜集小動物圖片,投放在剪剪角中。主題開展后,教師引導幼兒將這些小動物一一剪下,尋找對應的家,進行粘貼。
4.家園對對碰,攜手促成長
教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需要教師、家長協同一致,共同配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首先,我們利用各種有效形式開展家長工作,向家長介紹幼兒小肌肉動作發展的規律及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此外,我們定時向家長展示剪紙、折紙等教育的成果來贏得家長的重視,打消家長對于安全方面的顧慮,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
四、實踐效果與分析
“小手剪剪角”的創設和開展有效促進了幼兒精細動作的發展
小班幼兒在一年的練習時間里,通過參與“小手剪剪角”中各階段的練習及各項活動,精細動作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我們設計了一份幼兒精細動作測評表,分別在實踐前和實踐后對全班30名幼兒進行測評,兩次測評后,我們將資料進行匯總、整理,得出實踐前后情況對比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實踐前幼兒精細動作發展以及剪刀的使用普遍較差。如:剛上小班時,幼兒大多都不會使用剪刀,就算會用剪刀也不能較好的控制手部的肌肉。實踐后,各項階段操作的能力明顯提高,數量也明顯增加,而且在動手操作的質量上也有質的飛躍。
五、實踐結論與思考
(一)重視幼兒精細動作的發展
美國心理學家克羅韋爾形象地指出“動作是智力大廈的磚瓦?!币簿褪钦f,訓練了孩子的手就是訓練了孩子的大腦,孩子的手部動作越復雜、越精巧、越熟練,他的創造力就越強。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重視幼兒精細動作的發展。
(二)積極創設適合小班幼兒精細動作發展的環境
良好的環境本身就是最直接的教育,教師要樹立新的教育理念,為幼兒創設適合精細動作發展的環境,讓幼兒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
(三)實現家園互動,發揮家長作用
家園合作不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關系,不是家庭管養、幼兒園管教的分工,也不是雙方互相代替的教育模式。雙方的合作不僅要在教育內容和方法上相互配合,更要在教育觀念上達成共識,從而達到真正平等的“合作”。為此我們要多與家長進行不斷的、充分的溝通,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基礎上,產生教育的合力,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