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寧鵬
近年來,宜興市檔案部門加強檔案資源建設和開發利用,加大檔案業務指導和安全建設力度,加快檔案信息化步伐,加強檔案人員隊伍建設,認真完成省、無錫市部署的各項檔案工作任務,檔案工作的整體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一、服務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
服務宜興市高質量發展大會。2018年10月,宜興市委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暨宜興撤縣設市30周年,首次召開了宜興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籌備大會的過程中,宜興市檔案部門承擔了主題為“改革開放天地寬奮發進取正當時”大型畫冊的編輯工作,同時以畫冊內容為基礎,在宜興保利劇院二樓的共享大廳舉辦了占地700平方米的大型展覽,前后有2萬多人參觀了展覽。
服務好退役軍人信息登記和政策落實工作。近年來,退役軍人查檔量較大,特別是2018年10月普查退役軍人信息工作開展以來,檔案館迎來了集中查檔高峰,查檔人員最多的一天達到680人。檔案部門通過提前開館、延長工作時間、增派工作人員、增加查檔電腦等辦法,全力做好查檔接待工作,同時建議市里改進信息登記辦法,把退役軍人到社區(村)登記調整為社區(村)上門登記,通過努力圓滿完成了退役軍人的查檔服務工作。
二、拓展檔案資源建設
繼續做好檔案進館工作。2018年共接收進館婚姻檔案3萬件、22家醫院的出生醫學證明檔案135卷2175件。目前,宜興市檔案館館藏總量達到101萬卷(件),在全國縣級檔案館中名列前茅。
主動走出去征集檔案。征集的對象是具有高級職稱以上或有突出貢獻的宜興籍鄉賢,重點是兩院院士、大學校長和著名學者。征集方法上,首先選擇了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宜興籍鄉賢,然后拓展到上海、西安等地,優先征集兩院院士和高齡鄉賢的檔案資料。2018年,通過上門拜訪,征集到黃瑞松院士、朱邦芬院士、植物科學畫家馮晉庸等10多人的190多件珍貴檔案資料。2019年2月23日的《中國檔案報》報道了我們的做法。
積極征集家譜等地方文化資料,征集分散在外地的宜興檔案、史志材料以及與宜興有關的檔案史志資料。目前館內資料包含宜興地方姓氏109個、554套5160冊,建立名人檔案556份。社會征集工作的加強,豐富了館藏數量,優化了館藏結構。
三、加強業務指導工作
加強檔案業務培訓。2018年3月28日,宜興市檔案館舉辦了一期 242人參加的檔案業務專題培訓班,5月11日又舉辦了一期90多人參加的單機版檔案軟件升級培訓。會同條線主管部門做好檔案業務培訓工作,2018年會同宜興市民宗局推進宗教場所規范化建檔工作,會同宜興市衛計委推進17家醫院的出生醫學證明檔案的規范整理和進館指導工作,會同宜興市教育局對全市21所成人學校、社會教育培訓機構檔案管理檢查評估,促進了條線檔案工作的進一步提高。
堅持檔案業務和數字化同步推進。2018年完成檔案館內各類檔案200多萬頁的數字化工作;完成了宜興市人民法院檔案的信息化工作,目前正在推進宜興市公安局檔案的信息化;完成95家永樂珥仁單機版檔案軟件的安裝、升級指導工作。目前全市有79家單位使用數字檔案室系統。2018年新增宜興市檢察院5A數字檔案室1家。
四、持續加大檔案開發利用
做好窗口查檔接待工作。2018年窗口接待查檔16475人次,復印出證53621張,為15689人解決了查檔需求。宜興市檔案館提供優質查檔服務,為了給居住在外地的人員查檔提供方便,在確認身份后,積極采取信函查檔、電話查檔等利用方式提供服務,減少了群眾往返奔波。

做好檔案編研工作。2018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這天,宜興市檔案館舉辦了《宜興科舉考》一書的首發式。該書系統收集整理了宜興古代科舉方面的資料,詳細反映了宜興歷史上誕生的548位進士的相關內容。宜興市檔案館十分重視檔案編研工作,基本保持了一年一本書的節奏,至今已有20本正式出版物。
服務地方志書編寫。近年來,宜興有關鎮村編寫鎮志、村志的積極性較高,新街鎮志、丁蜀鎮志、溪隱社區志等都在編寫中。宜興市檔案館在志書的綱目等方面提供業務指導,同時在志書編寫過程中積極提供檔案查閱服務。
五、推進檔案新館建設和機關隊伍建設
加強檔案硬件設施建設。投資1.5億元、總面積1.9萬平方米的宜興市檔案館新館2018年10月開工以來,建設工作順利推進,預計2019年底實現土建封頂。宜興市檔案館繼續與市公建中心協調配合,提前做好智慧檔案館和新館內部功能的設計工作,把建設工作做早做細,爭取早日建成符合國家“五位一體”功能要求的綜合檔案館。
加強檔案人員隊伍建設。宜興市檔案館向宜興市委組織部積極推薦檔案部門優秀的同志,2018年市委調任檔案局辦公室主任到西渚鎮黨委任職。根據檔案事業發展的需要,2018年檔案局公開招錄2名檔案專業和1名計算機專業的事業人員,接收了2名軍轉公務員,改變了檔案隊伍的年齡結構和專業結構。
加強檔案宣傳工作。圍繞“6·9國際檔案日”,開展了廣場大型宣傳活動,展示30位宜興籍兩院院士的風采,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反響。編輯了一期《宜興檔案6·9國際檔案日專刊》,《宜興日報》作了專題報道,介紹了民生檔案的查檔指南,增強了市民的檔案意識,擴大了檔案工作和檔案部門的社會影響力。
六、落實省市檔案局的工作部署
全面完成最美家庭檔案的征集工作。宜興市檔案館完成了15戶家庭檔案的征集工作,有4戶家庭被評為“江蘇省最美家庭檔案”,其中朱可心家庭的“可心壺藝傳承有序”家庭檔案,成為“江蘇省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成就展”參展的5個家庭檔案之一。借助最美家庭檔案征集活動,檔案館宣傳了家庭檔案的重要性,征集到了一批有價值的檔案資料。
全面完成民族工商業檔案征集工作。征集到1家民族工商業企業、22家鄉鎮企業檔案材料,包含宣傳報道材料352份,照片1752張,視頻資料29份,報刊書籍40份,實物472件等。
全面完成百村萬戶口述歷史采集工作。2018年年初宜興市檔案館制訂了采集方案,采集主題是“永不消失的家園”。采集地點之一的龍池村是宜興市重點項目建設地,拆遷前檔案館用無人機航拍,安排攝影攝像組進場,保存了許多有價值的圖文資料。2018年底該村已整體拆遷,建好以后通過檔案的對比,就可以看出這個村的前后變化。2018年底前,檔案館完成了百村萬戶口述歷史的采集工作。
七、加強檔案安全管理
建立了檔案信息的同城備份基地。2017年經市政府批準,在宜興建立了局館數字檔案管理系統的同城、同步基地,實現了檔案館數據的同城同步備份。該項工作在檔案系統中起步較早。2018年1月31日,“宜興市檔案局同城同步應急備份”項目通過了省評審和驗收。
重視庫房消防月度檢查。建立“檔案庫房消防檢查”臺賬,每月檢查一次庫房的消防,輪流安排1名局領導和2名工作人員共同參加安全檢測,熟悉消防流程,掌握突發情況的處理措施,提高全局人員的應急速度和處置能力。每天下班進行安全檢查,每天對局館一至三樓及地下室的水、電、門窗的關鎖情況進行檢查,以規范有效的制度保障檔案安全,杜絕火、水、盜安全事故發生。
八、找準推進檔案工作的著力點
下一階段,宜興市檔案館還將認真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1.建設好檔案新館。積極與市公建中心協調,在檔案館的功能建設方面,提出檔案部門的意見,努力使新館建設速度加快、質量更優質、功能更完善。
2.加強檔案人員隊伍建設。今年,計劃招錄黨史、方志、中文等專業的事業人員,進一步充實檔案隊伍。注重將新進來的同志培養好,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將他們的作用發揮好,保障宜興檔案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3.提高檔案業務工作成效。認真做好機構改革中涉改單位的檔案工作;做好農村確權發證檔案的進館工作;積極征集名人檔案,豐富現有名人檔案的內容,增加名人檔案的數量,通過名人檔案的建立,保存好鄉賢的珍貴檔案資料,架起鄉賢與家鄉聯系的橋梁;加快檔案信息化進程,加快館藏檔案的數字化步伐,爭取2020年實現館藏檔案100%信息化;探索數字檔案室與OA系統數據接口工作,實現應歸檔電子文件網上實時歸檔功能;做好數字檔案室推廣創建工作,新創建一家省5A級數字檔案室;繼續推進檔案業務指導,做好市、鎮兩級機關(事業)單位的業務指導和監督工作,確保年度歸檔合格率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