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逸清
摘 要: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是幼兒園必不可少的、供幼兒在活動區中自主游戲和學習的活動,活動區域的創設體現了一個教師的教育理念和課程意識。學習性區域活動不僅為幼兒個性發展提供了機會,而且是幼兒習得活動規則的重要途徑。中班階段正是幼兒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豐富多彩的學習性區域活動既能提高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又能綜合發展幼兒五大領域的技能,讓幼兒在玩中學,體驗學習性區域活動的快樂。
關鍵詞:中班 學習性區域活動
一、學習性區域活動的開展
中班開始,幼兒的動作能力明顯發展起來,活動范圍大大拓展,活動積極性也有了極大的提高。他們的自主性和主動性進一步發展,能提出自己的活動想法,有主動參與活動的熱情和能力,他們的想象力豐富,非常喜歡象征性游戲。因此,學習性區域作為幼兒重要的學習活動的場所,應該更加適應中班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為幼兒的形象思維提供自由活動的空間,滿足幼兒形象思維的需要,讓幼兒在嘗試與探索中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二、學習性區域活動的主要內容
結合中班幼兒的能力水平,學習性區域活動主要設有美工區、語言區、探索區、建構區、特色區。幼兒自主選擇區域,將自己的照片夾在對應區域的繩子上,以此來確定自己今天活動的區域范圍。
三、目前本班學習性區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1.區域活動的條件創設不到位
首先,時間不充裕,流于形式。區域活動的時間有限,幼兒在有限的時間里未能真正地投入游戲中。如:幼兒園規定每周上午的區域活動是30分鐘,但幼兒選區、排隊領牌就要花費10分左右,再加上活動前教師還要進行相關的紀律教育,真正留給幼兒活動的時間很少。
其次,材料的投放缺少能力差異性,并且更換不及時。當前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并沒有關注到幼兒發展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對能力強的幼兒和能力弱的幼兒都是用同一種教玩具,例如,設置的益智區游戲串項鏈,我們只提供了兩種顏色的珠子供幼兒按規律串連,但能力強的幼兒往往能使用3種甚至更多種珠子串連,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語言區中,教師不能圍繞近期目標及時更換材料,長期都是那幾本書,幼兒每天翻來覆去,有的已經掉了書皮,有的已殘缺不全,早已失去了 "書吧"的價值。
2.區域活動教師指導程式化
由于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具有臨時性 、現場性等特點,使教師在進行指導時難以把握。有時老師在活動中一頭扎進某區域中同幼兒一起玩了起來,忘記了自己還有組織指導的身份,忽視了對其他區域的指導;有時老師對幼兒的活動管理過嚴,不斷干預;有時教師缺乏深入觀察,走到這個區問 "你在干什么",走到那個區問"下一步應該怎么做"等,打斷了幼兒的思路, 嚴重限制了幼兒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自主權,不能給幼兒真正意義上的指導,這就會造成幼兒缺乏自信,獨立性也比較差。
四、學習性區域活動應對的策略
教師們一直在努力設想如何為孩子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優化其精神世界。以往我們在學習性區域活動中,孩子們在美工區的各類制作,做完后就放在籃子里了,沒有發揮太大的價值;孩子們在科學區對數字卡的探索,往往不是很積極;孩子們在特色區(球類)也僅限在桌面游戲;孩子們在語言區只是坐在位置上看書,或是拿道具講故事……通過學習性區域游戲,我們發現了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性區域活動和我們的主題以及主題課程安排進行整合。
1.主題課程與學習性區域活動想結合
首先,我們可以根據主題安排的課程活動添加到學習性區域活動中。如在我們學了《樹葉拓印》課程活動后,可以在探索區放些樹葉給孩子們觀察探索,孩子們拿著放大鏡一邊觀察樹葉的紋路一邊記錄在表格中進行總結;在美工區放一些白紙和樹葉,通過給樹葉涂上不同的顏色進行拓印,孩子能在普通的樹葉上發現美、感受美。在現行的學習性區域活動與主題整合的課程活動中,將活動與主題整合起來,將主題通過學習性區域活動的方式融入進孩子們的世界中。
2.學習性區域活動成果與自主性游戲相結合
其次,我們在結合了主題活動的區域活動中,把孩子們的勞動成果投放進自主性游戲活動中。如孩子們在參與美工區區域游戲時,我們可以給孩子們定下一個主題,如給“好朋友的臉”上設計發型等,經過孩子們的整理,裝訂成畫冊,投入理發店使用。在結合了主題的社會性區域游戲和學習性區域游戲后,孩子們在每個主題中都可以從多方面來感受主題內容。
3.主題式情景導入與學習性區域活動相結合
再次,在關注幼兒興趣,順應孩子們真正需求的情況下,在每次開展游戲前,分別對自主性游戲和各區域游戲進行一段情景導入,減少孩子們玩游戲時“一哄而起”的行為,合理安排、有序進行游戲活動。同時,根據幼兒的興趣發展,通過主題背景下,在一些游戲中生成了一些新的情節。如:在社會性區域游戲中,今天設置一名“業余攝影師”,明天設置一名“巡邏小警察”,后天設置一名“街頭畫師”或是來了一個“旅行團”等,豐富社會場景,積累生活經驗。
4.主題“百寶箱”與學習性區域活動相結合。
最后,我們可以結合主題,在學習性區域活動中給孩子們提供一個百寶箱,讓孩子們自主的思考和運用手中的材料,不斷創造幼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能力。如:在語言活動“會唱歌的生日蛋糕”開展后,我們在“百寶箱”中放入了蠟燭、一次性餐盤、塑料水果彩、彩色橡皮泥、皺紋紙等。楊以然小朋友在箱子里發現了蠟燭后,馬上就說“這不是蛋糕上的蠟燭嗎?”,接著他喊來了好朋友,幾個小伙伴把里面的餐盤、塑料水果等都拿了出來,在生活區開始了制作水果蛋糕的活動。又如:科學活動“生命之源——水”,我們在“百寶箱”中放入了大大小小不同的瓶子,并在里面裝著不同量的水。李思翰小朋友是個好奇心特別強的孩子,他在摸到這個瓶子后立馬把他們拿了出來,“老師這些瓶子能怎么玩啊?”他不解地問我,這時候在旁邊的劉輝已經調皮地在轉著瓶子里的水,“老師,快看我的龍卷風!”在劉輝的啟發下,他們兩個就開始轉動瓶子并觀察著不同瓶子里水被轉起來的樣子,還做好了簡單的記錄,倆人在探索區玩的不亦樂乎。
【參考文獻】
[1]陳磊.體驗孩子:宋慶齡幼兒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北京崇文區光明幼兒園自選游戲課題組.幼兒園游戲指導:光明幼兒自選游戲實驗的思路與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2001
[4]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