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近年來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攀升,中國外交展現出新的風采,中韓兩國交往也日益活躍?!吨袊P鍵詞》一書旨在以國外受眾易于閱讀和理解的方式,闡釋中國理念,解讀中國思想、政策和發展道路,讓世界更好地傾聽中國的聲音,增強中國對外傳播的效果。本文將研究中國政治術語具備的特點,探討《中國關鍵詞》一書中韓譯的方法與策略,思考如何更好地進行政治術語翻譯,提升中國外宣翻譯的質量。
關鍵詞:政治術語;《中國關鍵詞》;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0617115
一、引言
《中國關鍵詞》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是中國外文出版社發行事業局和中國翻譯研究院組織實施的國家重點項目,主要內容圍繞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行中文詞條專題撰寫、解讀以及多語種翻譯,通過平面、網絡和移動社交平臺等多媒體、多渠道、多形態及時持續多外發布,旨在以國外受眾易于閱讀12 和理解的方式,闡釋中國理念,解讀中國思想、政策和發展道路。如“頂層設計”“打鐵還需自身硬”“治大國若烹小鮮”“精準扶貧”“正確的義利觀”等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匯正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和中國外交思想的重要載體,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和外交理念、推行國家外交政策、提升對外形象和國際話語權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3
隨著近年來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攀升,中國外交展現出新的風采,中韓兩國交往也日益活躍,不少韓國新聞網站刊登帶有中國政治術語的報道,但由于沒有固定標準,有些翻譯版本不夠準確,政治敏感性也不強,并不能準確譯出政治內涵,能否使韓國受眾理解還有待商榷,本研究以具有權威性的《中國關鍵詞>韓譯本為例,從外宣翻譯的三原則(貼近中國發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出發,探討將中國關鍵詞翻譯成韓語的策略和技巧。
二、中國政治術語特征
政治術語頻繁使用在外交公報宣言或與別國談判,召開記者發布會,需要制定重大方針政策的場合。14極具中國特色的政治術語是融合中國歷史文化、民族個性、方針政策、社會背景的專門用語或概念,是可以反映國家外交政策以及治國理念的象征。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用詞的高度凝練。中國政治術語中縮略詞的出現頻率很高,帶有豐富的政治信息,是對特定政治意義的語段進行結構性精簡后逐漸形成的語言符號,并成為約定俗成的政治概念。同時,這些政治術語用詞高度考究、措辭嚴謹,并注重音美、形美、意美的高度融合統一,文采濃郁。“如“四個自信”(4 7HoI對創)在高度概括道路自信(EZ對創)、理論自信(ol呈對創)、制度自信(I1I呈對世)、文化自信(昱立}對世)核心內涵的同時,符合中文傳統習慣,短小精煉,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感強。
二是文化的靈活運用。中國的政治術語并不是死板的陳詞濫調,而是包含著中國五千年底蘊的文化負載詞,可以映射出中華文化的內涵。如“大道至簡”cCHSX1世)、“打鐵還需自身硬”(對世Ol曇EOHOF壘I詈付召營牟烈[})等詞匯,呈現出中華文明的縮影,此類詞語的靈活運用,更能體現出中國特色外交的靈魂所在。
三是緊跟時代步伐。政治術語同樣遵循語言發展的普遍規律,新的政治術語總是跟緊風云變化的國內外局勢,伴隨執政者的治國方略和政治理念的全面實施而得以產生。16 17如“打好脫貧攻堅戰”(鋤罟呈l丈|罟召型)、“中國制造2025”(吾號刈丕2025)等都反映了時代特征,折射出當下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狀態,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獨有的表達。
四是廣泛的覆蓋面。中國的政治術語包羅萬象,囊括了經濟、政治、黨建、外交等多個領域。反映黨建規范的“把權利關在制度的籠子里”(赳目魯A1IEoI ~E}己l世釧7}旱q),為實現中國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而擬定的“網絡強國戰略”(刨E1受孕號型臀),體現國家生態安全底線與生命線的“生態紅線”(智吲己1l亡aFOLi),以及可以反映出中國外交理念的“命運共同體”(芒鬯罟吾丈¨)理念,這些術語從多個方面闡釋了中國獨特的政治國情與社會風貌。
三、中國政治術語韓譯的策略
1.標注漢字
傳統的韓語詞匯包括固有詞和外來詞兩大類。其中的外來詞指源于其他語言的詞,這其中有近70%源于中國的漢字詞,這些詞匯在韓語中是可以用漢字書寫的。18在《中國關鍵詞》(第一輯)匯集的90個詞條之中,采取直譯的方法,并在漢字詞后面標注繁體漢字的就達18個:
由于韓語是表音文字,個別文字可能包含多個意思,如“對創”就有“自己”和“自信”兩種意思,因此在將中文的“自信”翻譯成韓語時,在譯文后邊標注對應的漢字可以使韓國受眾易于理解源文的意思,符合其對中國信息的需求。
2.對古詩詞進行注釋
本著符合韓國受眾思維習慣的原則,在翻譯中國古詩詞或帶有歷史典故的政治術語時,可以采取先音譯后注釋的翻譯方法。如“治大國若烹小鮮”——出自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意思是說治理大國,如同烹飪小魚,關鍵在于掌握好火候、調和好味道,在《中國關鍵詞》中將其翻譯為“tlcH號oDCuH±趟(治大圓若烹小觶,尋L}aF:[}查己l告型魯對魯掣捌魯甜告裂衛} 7E[}),這種音譯后進行注釋的翻譯方法,不僅能簡明扼要的表達源語的思想,更能方便受眾群體理解其深刻內涵。
3.縮略詞的翻譯
中國政治術語中時常出現縮略詞的影子,因其內容上的高度凝練以及涵義上的豐富表達,翻譯縮略詞時不但要對選詞擇句反復推敲,更要結合中國復雜的國情現狀,力求準確無誤且貼近受眾。”如“三嚴三實”在將其譯為“苗管苗管(三殷三寅)”后,要詳細理解這組簡單詞匯所代表的豐富含義,簡練地將其內涵用符合韓國受眾思維習慣的詞匯表達清楚,即將其拓展含義一一“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譯為“管ol牟創(蕨以修身,管召oF711牟創oFq),管ol罟赳(殷以用槿,召目罟管召斟川A}罟oFCF),管01詈71(晨以律己,管召0F711兀}詈oFq),且A}丑Aal(謀事要寅,管罟封管斟川oFq),苕管丑管(劁案要寅,苕管罟暫管斟川oFq),罕叫盈管(做人要寅,丈1世魯智崔oF7|1 0FcF)“。
4.中國特色詞匯
中國政治術語大多都是緊貼時代潮流與中國當下實情的,它們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能充分體現中國國情,因此在翻譯時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將其翻譯成既符合中國發展實際又易于受眾理解的形式。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近些年來已經成為中國社會各屆熱議的關鍵詞,譯為“召封茴刨罟呈ltl,召鷙營刨罟號普”,在符合韓國受眾思維習慣的同時,又滿足了源語在形式上所體現的精簡與濃縮。又如“中國經濟新常態”,《中國關鍵詞》中并沒有將其直譯為對應的漢字詞,而是翻譯為英語外來詞一一“吾號召硎異土罟”,如此一來譯文更加貼近韓語中個別政治詞匯偏向使用英語外來詞的表達習慣,又能方便韓國受眾理解詞語的政治內涵。由此可見,在翻譯極具中國特色的政治術語時,并不能一味追求將其翻譯成漢字詞,而是要具備靈活的時代眼光,在了解韓國政治用詞的偏好下,進行翻譯。
四、結語
翻譯本就是一項充滿主觀能動性的工作,定義一個好譯文的標準也是因人而異的,但是在翻譯中國政治術語時確實需要衡量譯文的表達方式及用詞的準確,并充分考慮受眾的邏輯思維。也就是說,涉及到外宣翻譯時對翻譯工作者的要求將更加嚴苛?!吨袊P鍵詞>是可以代表中國發展現狀與政策方針的核心圖書,因此譯好書中類似的中國政治術語需要譯者在傳達中國的政治立場、思維方式以及文化內涵的同時,運用恰當的翻譯方法與策略解決中韓兩國受眾在理解方面的差異,同時起到促進與韓國共同交流學習進步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中國翻譯研究院.中國關鍵詞(第一輯)[M].新世界出版社,2016.
[2]楊明星.中國外交新詞對外翻譯的原則與策略[J].中國翻譯,2014 (3),103-107.
[3]戰育昆,淺析中國特色外交類詞匯的現狀及翻譯問題——以“一帶一路”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 (A),185-187.
[4]葉韶雯,張琪.中國政治術語的英譯——以黨的十九大報告為例[J].翻譯論壇,2018,32-34.
[5]黃薔,中國政治術語的語言特征及英譯策略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31 (3):119-124.
[6]王雪,蔡麗華.中國時事政治術語的語言特點及翻譯方法[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3,36 (3):298-301.
作者簡介:張昊(出生年份1995-),女,漢族,黑龍江人,在讀研究生,單位:天津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朝鮮語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