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眼中的中高考

2019-09-10 05:11:27劉劍勇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19年65期
關鍵詞:教育學生

劉劍勇

中國教育繞不開的就是中高考,中高考已經成了中國人共同的回憶。部分60后,幾乎全部的70后、80后、90后,乃至00后都幾乎不可避免地有過中高考的回憶。所以也難怪中高考改革只要稍微有點消息就會一石激起千層浪,畢竟事關重大誰也不能避免。但說實在的,這回憶沉甸甸的,很難讓人有甜蜜感。我們說美好的中學時代,但是很少有人說美好的中高考時代。因為那份“頭懸梁,錐刺股”的苦辛讓人不忍回憶。記得我高考那幾天,每考完一科就把那科教科書全部扔在臥室的地上,當高考結束后我已經把所有的教科書全部在地上堆起了一座小山。直到高考過去了好多天,父親對我說:現在可以把那些書收起來了吧?這才鼓起勇氣又去觸碰那些書。沒想到我的后輩們比我能干得多,這些年許多中學在高考前一天會組織一個大型活動。這個活動就是大家在教學樓上把教科書撕成碎片扔下來。看著滿天的雪花紛飛,教學樓里歡呼聲一片,仿佛高中三年的日子都在這一撕里鳳凰涅槃,明天大家就又是一條好漢了。一開始學校僅僅只是默許,后來干脆組織學生開展這類活動,美其名曰:減壓。減壓是達成了,可是學生對于知識的熱愛、敬畏也隨之而去了。從此無論是否升學成功,對于學習還有發自內心的熱愛嗎?

人們叩問:我們的高考到底怎么了?就沒有一個更好的辦法嗎?這個問題牽動了千萬人的心,專家們自然也不會放過。

首先我想說,作為中國最強的大腦,專家們其實看問題很透徹也很明白。我聽過一位北師大教授的講座,他就說了這么一段話:“現在的高考太難了,假設咱們把它調整一下,所有的考試都取消,只測一項——立定跳遠。你跳2米遠就上北大清華,跳1.99米就去其他大學。這樣夠簡單了吧?結果會怎樣?結果就是中國全部的學生都發瘋一樣地苦練跳遠,然后大家都開始抱怨跳遠真是太難了。”大意如此,我加進了一些自己的解讀。高考之所以事關重大,就因為它是一個選拔性的考試,通過這樣一次考試要將考生分為三六九等。因此,高考有個很關鍵的指標:區分度。說白了就是必須要讓一部分人拿高分,一部分人拿不到高分。而大家自然都希望自己是前一部分人。于是每年所有的考生都拼命努力去向那個方向努力。隨著大家對高考的解讀越來越透徹,訓練方法越來越到位(應試教育就是干這個的),造成了大家的高考成績都在不斷提升。為了繼續保持“區分度”,專家就只好不斷加大試卷難度。于是,高考逆天的難度就出現了。變態的最后一大題;死板的閱讀理解答案,差一個字都不給你滿分!為什么?就是為了拉開差距啊!大多數考生最后都會發現無論自己怎樣努力,離北大清華總是差著一張試卷的距離。如果是出靈活題,靈活答案,那么就會造成評價標準的不統一,評分標準不一,分數怎么有權威性?從這點上說,目前的高考試卷的現狀應是最合理的。

這是我個人認為的高考所謂“原罪”的根本原因。不是你不努力,而是北大清華需要確認下“眼神”,看看你是不是“對”的人。

那么這種分層是否合理呢?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是合理的,因為它相對公平地給予大多數人以上升的機會。通過考試進大學總比通過找關系進大學靠譜點。很多家庭背景普通的人也確實從中受益,包括我本人。其實考大學難這事放之四海而皆準。美國人上哈佛耶魯難不難?英國人上牛津劍橋難不難?一樣的!咱們的孩子挑燈夜戰復習刷題時,英美的孩子其實也沒閑著,更不用說同為東方文化區的日本、韓國、新加坡了。但是為什么咱們對高考制度詬病如此之多呢?

這里我覺得首先是分層的時機問題。英美因為較早就針對學生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分層,愿意上常春藤的你就現在開始為考試做準備,覺得自己對此沒興趣的那也有其他選擇,不必去擠獨木橋。想上常春藤名校既然是你自己的選擇,那你為之奮斗也是理所當然沒啥好抱怨的。而歐美的普通大學也一樣有著較高的教育質量,特別是人家的工科大學(類似咱們的技校)也有著非常高的水平。常春藤大學培養精英型人才,工科大學培養大國工匠,大家各取所需,文體兩開花。這樣說可能不夠準確,但大致如此。而且在歐美白領藍領沒有咱們國家那么高的差別,很多藍領的收入水平不比白領差。就比如一位美國卡車司機,他的收入一樣可以讓一家人過上較好的生活,而咱們國家的卡車司機是什么收入大家去查查就知道。而我們目前的狀況就是大家不管自己的興趣特長,一味地就沖著大學去。其實相當部分學生并不知道自己的興趣特長,也不知道自己的發展方向,只是父母要求自己去考大學,于是不得不考。既然是被動面對,自然“怨聲載道”。如果我們不努力提升技術院校的教育水平,最終實現考生的合理分流,那咱們的高考就始終存在著畸形的繁榮。目前來看,國家已經看到了問題所在,正在大力發展技術院校。我也看到很多中學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讓學生提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暫時我還沒看到哪個家長在朋友圈里顯擺自己的孩子考上了某重點技校。從人們對技術院校的看法觀念到技術院校自身的建設都還沒法與發達國家比肩。

然后考上大學就算完了嗎?沒那么簡單。如果說十年前高考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在這一現象可以說已經極大緩解,這么多年的高考擴招加新大學創辦,應該說現在的學生只要努點力上一所大學都沒那么難了。可是,為什么大家還是對高考這么焦慮呢?這里可以分享一個段子:某五百強公司招聘會,一眾應屆畢業生興致勃勃地來到會場。HR現身時說了一句話:請985、211的畢業生留下,其他學校的學生可以走了。看看,別以為你上了大學就是香餑餑了,社會會繼續對你分層。面對好點的就業機會普通大學生可能連遞簡歷的機會都沒有。家長對于孩子的期望又從過去考上大學,變成了考上重點大學。中學報喜時也一定會在本科上線率之外加上重點本科上線率。兩字之差,孩子們不知道又要多多少個不眠之夜?

所以中國的高考就有這樣的魔力,讓教師、家長、學生都為之嘔心瀝血樂此不疲。認識到了高考的本質才能說接下來的話,既然高考是目前來說相對比較合理的篩選方式,也能得到全社會的認可。那么是否應該對高考本身進行一些調整,讓它更為合理呢?

專家們對此也進行了幾十年的研究,也有了許多研究成果,這些年高考形式的變化就是這些成果的體現。從文理分科到“3+X”再到接下來可能的“3+3”等等。可是為什么大家總覺得沒有出現根本性的變化呢?我覺得首先就是中國實在太大了,各地域的教育水平天差地別。要想用一張卷子考查全體考生水平難度確實很大。比如說如果高考像pisa那樣出題會怎樣?城里的考生應該會比較喜歡,因為他們的視野開闊,實踐機會多,思路更加靈活對這類題會更加得心應手;可是廣大的農村考生就抓瞎了,他們沒有那么多優秀的老師教,也沒有那么多培養思維的機會,就只能靠死記硬背與其他人競爭。這些年大學如果有變化那就是農村出來的學生越來越少,可以說試題越靈活,農村考生就越沒機會。教育的公平在哪里體現?我們可以不管,專家們就不得不去思考去平衡。問題是專家們絞盡腦汁也做不到真正的平衡,所以每年高考卷都要被罵,專家們都做好了被罵的準備了。而我們提到的專家們也不是鐵板一塊,只要看看這些年的教育理論論爭就會發現,什么北派、南派、國內派、海歸派等等一大堆,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樣。觀點可能天差地別,你要是運氣好站在這些專家們中間,你最后會發現你完全不知道該聽誰的!其實內幕總是比表現出來的要復雜得多,在此不做細表。最主要的是我國雖然目前教育專家一抓一大把,教育泰斗也有那么幾位。但是建國幾十年,我國還沒有出現過真正享譽世界的教育家。我們的教育思想基本上都是從國外抄回來的,這些教育思想與國內的實踐相結合出現了許多水土不服的現象。最早學蘇聯,后來學歐美,東風西風一陣一陣,吹一陣就折騰一陣。如果真有一位教育泰斗出現,把先進教育思想與本土現實結合起來,那事情倒簡單了,一切聽泰斗的就好。問題是一直沒有。高考在中國有著這么重的地位,那掌握了話語權意味著什么?巨大的名和利啊!專家們也不是圣人,也一樣會對此有想法。于是你提出一個建議,我就反對;我提個建議,你也反對。巨大的內耗不知消解掉了多少好辦法。而別忘了,在中國幾股力量之外還有一股力量,那就是神秘的“上面的意思”。一旦這頂帽子壓下來,專家們往往馬上自覺地給自己戴上鐐銬,然后才翩翩起舞。這樣的舞蹈能有多大動作可想而知。高中教材里的古詩文為啥突然從十幾篇增加到了幾十篇?現在明白了吧?每次高考改革之所以給人感覺溫吞水、進一步退兩步,其實因為這些改革都是各方面妥協后的產物。它不得人心,問題重重,可是穩妥。

高考要改革是大家共同的意識。高考的弊病在哪里,專家們比我們更清楚。可是要想讓高考真的出現轉機,卻是需要從上到下形成共同意志,形成合力。然后一點一點地把影響高考的方方面面都理順,最終才能出現一個更加合理的高考。這其中政府、專家、教師、家長、學生各種因素缺一不可。

目前我覺得有幾點值得我們去探索改進:第一,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開篇就說過中國學生的學習效率與發達國家比慘不忍睹。咱們的老師們非常敬業,工作非常辛苦,但是使用的傳統方法真的是太簡單粗暴了,就是不斷地將自己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滿堂灌),然后通過大量的練習讓學生學會運用(題海戰)。我們知道學到知識僅僅是處于教育目標分類中了解、運用這樣較為低端目標達成。在與分析、創造等高端目標之間還差著一根細細的紅線——學科思維。根據我的觀察目前有意識地在課堂上進行學科思維訓練的老師實在不多。寫到這里我想起了自己當年高中的數學老師。那位數學老師是我們中學的名師,德高望重深受大家敬愛包括我。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上課板書例題從來不用看教參,直接就把例題給寫下來了。而他上課的講解也是娓娓道來,讓我明白了這一題應該怎么解。可是一回到家我看著其他題目還是不知道該怎么做。高中三年數學是我最頭疼的科目,而我這輩子唯一一次被抓補考也是高中數學。當時只能怪自己笨,沒有數學頭腦。為了提升數學成績我不得不又買來了額外的練習冊,每天在完成作業后給自己加練。就是這樣我最后的高考數學成績也只是勉強在平均分上。現在想來,我在課上學到的數學題解題方法僅僅就是學科知識,而我的老師從來沒有或者說很少給我進行數學思維的訓練。這導致我的數學知識運用的能力非常差,雖然加大了訓練量但是效果只是差強人意。

就我的觀察,就算到了現在我們的教學效率仍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只是我們很多老師都已經被多年的教學經驗束縛住,被繁重的工作壓彎了腰而忘了抬起頭來看看天。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自主權,才能讓學生學得又快又好。哪怕還是刷題戰術,過去刷10道題才能達到效果,如果我們通過科學合理地方法讓學生刷5道題就能達到效果,那不就減輕了學生一半的負擔嗎?

寫到這里不禁又想起了我的高中語文蔡老師。蔡老師第一次上課把我們給驚呆了。他進到課堂只說了一句話:這篇課文你們有什么問題就問吧。然后他就靜靜地看著我們,由于從來沒有這樣上過課,沒有準備的我們竟無言以對。蔡老師應該是早就知道會有這樣的局面,只是微微笑地看著我們,尷尬的場面持續了一節課。下課后我們趕緊回去惡補,認真地讀課文想問題。到了下節課問題果然多了起來,這時候我們才發現蔡老師是多么神奇。他根本不看書也不用看教案,學生有什么問題都能夠馬上回答。一些文言虛詞他更是隨手就在黑板上歸納出幾種用法、例句。我們問的問題越來越寬泛,他的回答也越發精妙。特別是對一些人生問題的解答真是讓我們受益終身。蔡老師深厚的知識底蘊,風趣幽默的話語折服了我們所有學生,至今感念不已。可以說蔡老師至今是我學習的目標。當時的我是班上提問最積極的,倒不是因為我有多聰明,只是因為我的臉皮厚,敢問。于是很多同學就把問題寫在紙條上傳給我由我站起來提問。蔡老師教我們的那兩年我真的沒有感覺自己有在語文上下了什么特別的功夫,但是我的語文成績就是突飛猛進。現在反思蔡老師用了什么先進的教育技術嗎?那個年代我們班最先進的多媒體設備是一臺幻燈機,蔡老師還基本不用。蔡老師最依賴的教育工具只有兩樣,一張嘴、一支粉筆。那么蔡老師是使用了什么魔力讓我們的語文成績獲得提升呢?學習主體地位的轉換。只要沒人提問,蔡老師可以一節課一言不發,就是要逼著我們提問。這樣一來我們成了學習的主人,為了不讓課堂沉悶,我們就必須想盡辦法去找出問題。不知不覺我們學到了語文知識,還知道了該怎樣從書中去找到疑問。學習的主體地位一旦確立,學習動機空前高漲,最后的結果連我們自己都沒想到。這個方法看起來簡單,但自己當老師后至今不敢用。為什么呢?形式很容易學但是內核很難做到。一是學生隨意提問一定范圍非常寬廣,你怎么能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要是學生問的問題完全與自己預設的教學目標無關,那這樣的課不是白上了?二是自己的知識積累不夠。蔡老師面對學生質疑問難的勇氣來自于深厚的語文知識積累,這點我相信真不是哪個老師都有的自信。

好在我們現在有了先進的教育技術,過去對于教師自身素質要求很高的一些東西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都不在是問題。你要是無法解答學生的問題,可以上百度嘛!那么在教師的教育觀念轉變后,學生的學習動機將會被極大的激發起來。科學研究證明在與學習結果相關的因素中,學習動機的相關性是最大的。然后大數據的崛起也給了老師精準輔導的可能性。通過大數據可以對每個學生進行精準診斷,再進行精確練習。學生已經會的就沒必要浪費時間再訓練了,不會的題還可以判斷是哪個方面學生還沒有掌握。教師精確輔導,學生精確練習,過去刷10題不一定有的效果,現在5題很可能就見效了。在我們沒法改變高考的時候,讓學生通過增效來減負我覺得是現在就能夠做到的。可喜的是我也看到很多地方的很多中學使用新技術,改變教育思想,對于教學成績的提升不再僅僅依賴于題海戰術。

第二,建立起更加合理高效的分流體系。高中畢業那年應該是很多人知識水平的巔峰時刻。那時的我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內可賞古文,外可說英語;背得出元素周期表,熟知各種公式定理……為了達到這樣的水平我們奮斗了十多年。可是前幾天我翻看一份高考數學試卷時發現連里面的題目都看不懂了。如果再做一遍試卷基本會得0分。回想一下我的數學知識,可能二元一次方程還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題公式已經忘了。前幾天還看到了一件趣事,某地招聘數學老師,結果入圍的幾位考生參加筆試悉數不及格。要知道考題基本就是高考題。這些考生通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幾年的社會工作把自己的專業水平降到了合格以下。怪誰呢?我看最好還是怪高考吧。高考的知識水平要求實在是太高了!我們的高中知識學習范圍在很多國家都是大學級別的,在我國被下放到了高中。而這些知識儲備我們除了應付高考絕大多數一輩子都用不上。我感覺我現在的數理化水平基本就是初中水平,但是應付平時的工作生活并沒有感覺不夠。每次一想到我不用再計算函數、橢圓曲線,不用管sin、cos、log、數列,我感覺做夢都會笑醒。這些東西自從我高中畢業后就沒再碰到過使用場景。可是當年為了學它們耗費了我多少精力啊!為什么要學呢?只因為高考要考。為什么高考要考呢?因為大學需要選拔人才。一方面只有加大知識量才能加大難度,一方面只有通過高難度才能發現相關專業的合適人才。雖然我們用不到這些知識但是國家社會需要,那就要選拔出這方面的人才。可以說我們大多數人其實都在陪太子讀書。對于能夠上大學的學生來說,這樣的學習、奮斗是他們將來成功最好的奠基。可是對于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他們就是一個痛苦的陪跑角色。注定無法跑到終點,卻必須在跑道上無望地跑下去。按照多元智能理論,人在數理化、文史哲領域使用到的只是語言、邏輯數學、空間智能等一部分智能。還有其他智能比如: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然探索等,這些是高考無法或者很難進行考查的。這些智能優勢的學生去參加高考猶如讓獅子與大雁比飛行,讓鯊魚與兔子比短跑。不同的比賽規則極大地限制了他們的發揮。

我們的社會需要智能人才才能前進。那么我們的教育就要想辦法提早把學生劃分出來,然后讓他們各自進入自己適合的跑道。這種劃分不是前幾年的那種分流,你學習不行那你直接上技校吧,不要參加中考了,避免拉低咱們學校的平均分。而是在科學理論的指引下,按照專業的辦法,讓學生知道自己的特長在哪里,應該向哪方面努力。大學、技校也要相應的進行調整。從考試形式到人才培養方式都要發生一場變革才行,想想就知道這樣做工程有多大。但是我相信在現在的科學技術條件下,我們完全能夠展開一場改變莘莘學子命運的變革。讓學生多一種選擇,就可以多一點合理性。既然彩虹有七色,我們也應該讓學生擁有七色的人生,而不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有多少有用之才不幸埋沒在了橋下?不要讓我們當年高考的痛苦在一代代人身上不斷重復。

第三,能否破解劇場效應?一個劇場里大家都在認認真真地看戲,演到精彩處有人忍不住站了起來,于是后面的人也不得不起立。到了最后全劇場的人都只能站著看戲。看戲的效果其實并沒有提升,大家的負擔卻加大了。目前我們的教育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過去大家都是正常作息時間上學、放學。可是部分學校為了提升成績采取了增加學習時間的做法并且取得了成效。其他學校一看那我們也要這樣干啊!于是不斷地有學校在這劇場里站了起來。到了現在全國的學校幾乎都加入了站立的隊伍,還敢于堅持正常作息時間的學校可謂鳳毛麟角。

我至今還記得自己高三時的作息時間表,每周學習六天半只有周日下午放假半天。要不是人還有基本生活需求比如洗個澡(過去冬天洗澡需要去澡堂)、理個發什么的,我估計學校連這半天假也不會放的。高三那年的春節,我們放了三天假,大年初四就回校上學了。其實年初三我就已經開始讀書了。每天早上我6點20起床,吃完早餐6點50趕往學校。7點半早讀開始,中午12點放學,趕回家1點前吃完午飯趕緊睡午覺,1點半起床回校上學。下午正常的話五點到五點半放學回家,然后除了吃飯一直學習到深夜。高一時我晚上11點睡覺,后來發現這樣不行,從高二開始12點睡覺。記得高一時學校體檢,我的兩眼視力都還是1.5(相當于今天的5.2),高二時體檢視力就下降到了1.0,看到我兩年體檢結果的老師一把拉住我,問我怎么回事?熬夜熬的唄!今天回想起那段歲月仍然覺得非常恐怖。可是跟今天的高三后輩們比起來,我這生活居然算安逸的了!很多高三學生早上5點就要起床了,晚上12點上床你會有羞愧感,因為很多人都還在學習。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衡水中學的作息時間表,真的感覺每個人都被訓練成了考試機器。幾乎從你睜開眼起,一切都跟學習掛上了鉤。連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已經計算好不許超時。就算這樣很多孩子在排隊時、跑步時都還在看書、背單詞。某著名中學有個“四上五下”理論,就是一天睡四小時覺的成績排名就上升,一天睡五小時覺的成績排名就下降。可怕的是這一理論是被實踐驗證的。現在很多學校已經不是站著看戲了,簡直是踮起腳尖在看戲。

十七八歲正是花樣年華的少男少女們,突然生活沒有了一切色彩,只有考試這一種顏色。學語文累了,休息方式就是開始學習數學,這樣不斷換著學據說就可以讓腦袋的不同區域得到休息。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看到自己考試成績。這種樂趣并不可靠,因為你并無法保證每次考試成績都令自己滿意。大家都圍繞著學習也就罷了,問題是這種學習的本質其實是應對考試,學習知識就是為了解題,其他的學以致用那些全都放在了次要地位。這樣的生活導致很多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出現了大問題。于是有些學校為了避免出現意外就把整座教學樓都用鐵柵欄封閉起來。當你走進這樣的校園感覺就像走進了監獄。每次下課學生們出來活動就像放風。很多著名中學都對外宣傳什么素質教育,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然后公布各種各樣的學習成果。我現在已經不太相信這些了。因為我發現了這些中學的秘密:其實骨子里一切都還是以高考為本。家長費盡心思把孩子們送到這些中學去最大的要求就是孩子能夠考上重點大學。如果一間中學把各類活動辦得有聲有色,可是高考成績卻一般,你覺得家長們會選擇這樣的學校嗎?無論哪間中學,里面的大多數學生都是在應對高考。但是總會有一些能夠輕松應對考試的學生,他們才可以進行一些應試之外的活動,然后他們取得的成果又被學校作為門面進行宣傳。當我們看到這些學校花里胡哨的成果的時候,請清楚地知道:學校里大多數學生其實根本沒有精力去干這些事的,他們能夠把書讀好就不錯了。重點中學的重要的成績一定是重本上線率,其他都是錦上添花罷了。你看河北某中學,從來不說那些有的沒的,就是把每年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照片往校門口一擺,家長們就趨之若鶩了。占比例更多的非重點中學的學生,他們更不敢把精力放在學習之外,只能加倍努力期望奇跡。可現實是比你更會考試的那幫人(也許他們只是在考試這項能力上比你強),學習比你還努力,奇跡怎么出現?

國家這些年一直在提倡給學生減負,教育部部長說:“不減負寶寶不高興。”有人統計過這些年國家關于減負的文件有幾十個,可是學生的負擔越減越重。目前可以切實實行的是初中、小學都不允許補課了。這應該是國家執行得較為到位的一項政策,收效不錯。可是初中生、小學生放學可以去玩了嗎?很遺憾,我們看到的是學校周邊各類培訓機構星羅密布,不在校學習的孩子們大量涌入了這些機構。孩子們沒有減負,家長發現自己的支出反而增加了。于是國家又開始清查這類教育培訓機構,規范他們的辦學,但也只能如此了,因為沒有可能不讓人家開辦啊!就算不允許開辦了,只要學生補課這個市場存在,相信其他形式的培訓仍然會出現。逆潮流而動結果只能是失敗,目前來看政府反而是在逆潮流而動的,前景堪憂。

你說家長們也是的!政府都在關注幫你的寶寶減負了,你怎么自己還給寶寶增負?是家長不愛孩子嗎?不是啊!你看其他孩子都在補啊,我的孩子不補那不是虧了!有次,我跟一位教授聊天,他說他們家養孩子是比較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長的,從小就不給孩子報班,讓孩子自由玩耍。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發現孩子越來越不出去玩了,他問孩子怎么不去玩?孩子說了一句:沒朋友玩。出去一看真的是啊!孩子的同齡人全都進了各個培訓班了。他心里一想:這樣下去不行啊!于是他也給孩子報了班了。看到了吧,學校之間有劇場效應,家長之間也有啊!

在劇場效應之下沒有哪間學校是贏家,大家都想改變可是改變需要全部人聯動,這個真的很難。于是一部分學生開始逃離,既然高考那么難,那我不奉陪了,我到國外去高考。于是很多中學的國際部就出現了。且不說這類國際班效果如何,就成本來說能夠享受到的學生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那么剩下的大多數呢?真的只能一直這樣下去嗎?老實說目前是:此題暫時無解。

但可喜的是,我也看到了一些探索者在實踐前行,試圖打破劇場效應。歸根結底就是用更高的效率讓師生們一起用更短的時間完成學習,然后再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去擴展學生的生命。我也很希望這樣的學校能夠取得成功,也很希望看到大家都坐下來安心看戲的那一天。為此所有的教育同仁都要共同努力。

關于中高考有太多的內容值得說、值得去研究,我只能結合自己的經驗表達一些淺見罷了。升學路萬條,勤奮第一條;今天不熬夜,高考淚兩行。我們的國家擁有五千年輝煌的歷史,這其中不知道經歷過多少災難與困苦,但我們沒有倒下并且始終屹立在世界文明之巔。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們無比勤奮、堅韌、包容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也造成了我們一切都愿意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成功,如果不成功那就是我的努力還不夠。隋唐時代的科舉制度是整個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創舉,它揭開了依智慧而不依血統選取人才的偉大社會變革序幕。從此無數學子依靠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勤奮,不斷努力躍出龍門。這樣的傳統延續至今,中高考制度可以看做是對科舉制度的創新與改進。可以確定地說:我們的中高考制度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中高考我們選拔出了千千萬萬優秀學生,他們今天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各行各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能因為高考有著種種問題就否定它在選拔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地創新,讓高考形式不斷與時俱進才是我輩應該繼續努力的方向。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有著清醒的頭腦,擁有自己的判斷。分享兩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一、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二、人生是場長跑。這兩句話看似都很有道理,細想一下都有偏頗之處。起跑戰術只適用于短跑,我想誰也不想自己的人生只是一場短跑吧?如果人生是場長跑,那么起跑慢一兩步有什么關系?看看賽場上,長跑運動員根本不在乎起步快慢。家長們有必要那么著急嗎?再想想,人生真的只是一場長跑嗎?我看到人生有直路還有彎路,有山路還有水路。那么你只會跑步行嗎?最好還需要會登山、會游泳甚至會飛行才好。所以當孩子學得沒有人家好時,不妨放寬點心。他們只是跑步差點,可能登山很強呢?或者游泳很棒呢?只是家長還沒有看見而已。現在社會名人中有雷軍、馬化騰這樣的名校學霸,不也有馬云這樣的二本畢業生嗎?沒上過大學的成功人士更不知凡幾。不要把考試成績看成衡量孩子成績的唯一標準。請更多的關注一下孩子的身心是否健康,興趣是否寬泛,能否與他人和睦相處,這些對孩子將來的成功也非常重要。

教育同仁之間很流行問一句話:教育的本質是什么?這個問題問一百個人可能會有一百零一個答案。我只能說說我的理解:教育就是一個讓人的生命不斷豐滿的過程。請注意不是結果,是過程。對于每個人來說我們的結果早已注定,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意味著有了注定了的開頭,根據這個開頭推導出的結果就是我們注定也會死去,無人永生。既然注定要有這個結果,那么我們為什么要來到這世上走這一遭呢?就是為了體驗生命的豐富多彩。那么在教育時請把過程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去體驗生命帶給他的驚喜與挑戰,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豐滿自己的生命,而教師最好的做法就是靜待花開,讓結果自然發生。

猜你喜歡
教育學生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快把我哥帶走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李學生》定檔8月28日
電影(2018年9期)2018-11-14 06:57:21
趕不走的學生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學生寫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深爱婷婷激情网|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无码AV动漫|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AV熟女乱|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网|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婷婷伊人久久| 国产夜色视频|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 色综合网址|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久久美女精品|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国产剧情伊人| 欧美不卡二区| 天堂网国产|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老司机精品99在线播放|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国产麻豆另类AV|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天堂成人在线|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第一页在线| 成人第一页|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欧美一级片在线|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区|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日本www色视频|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黄色影院|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欧美黄色网站在线看|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