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玲
摘 要:在教師職業幸福感現狀不容樂觀的情況下,本文通過對本校教師職業幸福感及對工會工作滿意度加以調查研究,了解掌握教師職業幸福感現狀及影響職業幸福感的關鍵因素,根據調查結果總結出工會在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感方面應抓住的四個重點。
關鍵詞:工會;教師;職業幸福感;
所謂職業幸福感,是指主體在從事某一職業時基于需要得到滿足、潛能得到發揮、力量得以增長所獲得的持續快樂體驗。對于教師來說,是否擁有職業幸福感,既是對學校的滿意程度、忠誠度的體現,又是個人生活質量的一個衡量。有研究結果顯示“滿意度高的員工也會更傾向于對組織付出更多的承諾,并也工作滿意度和組織承諾都較高的員工,也會比工作滿意度和組織承諾都較低的員工變現出更高出勤率、更愿意留在組織中工作、更準時上班、更加的績效表現以及更多的做出對組織有益的行為”(阿莫特,2010,304)。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直接影響了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投入程度,影響教師的專業成長進行,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教師的幸福感指數對學生的影響更是極為重大,進而也就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起著關鍵作用。
教師這一職業一直以來被賦予“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的光環,是公認的幸福指數較高的職業之一。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環境的變化,近年來教師這一職業由大家一口同聲的贊頌的職業變成了存在大量爭議的職業。教師的職業形象也不斷受到質疑。見諸媒體的各類關于教師的報道甚至有負面多于正面的趨勢。
《中國工會章程》中明確指出工會是“黨聯系職能和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中華人名共和國工會法》和《中國工會章程》賦予了工會組織四項基本職能:參與職能、維護職能、建設職能、教育職能。這四項職能都與教職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也就與教職工的職業幸福感密切相關。在實際工作中,學校工會承擔著團結動員、教育引導、幫助服務教職工,營造學校教師文化的重要職責,在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上必然發揮著重要作用。本人擔任學校工會主席4年來強烈的感受影響我校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教師職業倦怠、職業幸福感低已經嚴重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甚至身心健康。為了掌握教師職業幸福感現狀及影響職業幸福感的關鍵因素,為學校領導者提供決策參考,促進學校工會組織改進自己的工作,促進教師職業幸福感提升,本人開展了此次調查研究。
一、調查概況
針對教師職業幸福感中外已經有相關研究,但針對工會組織在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中發揮的作用的專門研究還不多。而且每一所學校的特點不同,每一所學校的固有文化不同,都影響調查研究結果的實踐應用意義。所以本次調查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設計了有針對性的調查問卷,期待通過調查研究來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調查的應用價值。
在研究的準備階段本人在區教師學校科研部老師的指導下論證了調查的可行性,接受了關于制作調查問卷的指導,并按照指導學習有關理論,確認“對整體工作態度的合理測量,是組織了解員工最重要的信息之一”(羅賓斯,2012,75),同時明確調查方向,及重點采用的調查方法,通過查詢網絡和閱讀相關書籍,收集了很多相關資料,并制定調查實施方案。
在調查的實施階段我首先制定《十七中學工會活動滿意度及參加意向調查問卷》、《十七中學教師職業幸福感調查問卷》草稿,然后召開工會委員會議,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根據大家的建議對調查問卷進行了部分修改。最終確定《十七中學工會活動滿意度及參加意向調查問卷》共涉及對工會組織活動的態度、工會活動的頻度、喜歡的工會活動種類、對工會活動的建議等4個方面共計19個問題;《十七中學教師職業幸福感調查問卷》共涉及個人基本情況、壓力源、壓力管理、工作體驗、自我評價、自我期待等6各方面29個問題。兩份問卷的采用要素綜合評價法來評估滿意度。兩種問卷分別下發84份,回收了80份。
二、調查結果統計分析
通過對《十七中學工會活動滿意度及參加意向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顯示參與調查的教職工對過去一年工會工作的總體滿意度達到95%,有強烈的參加工會活動的意愿,并且認為通過工會活動最重要的作用是“建立和諧工作關系、提高團隊合作意識”;參與調查的教師的76%認為每學期應該組織2次集體文體活動,95%的人希望有固定的俱樂部活動,接近20%人的愿意做俱樂部活動的主持人;愿意參加俱樂部活動的人中有64%的人認為俱樂部活動的最低出勤率控制在50%即可;對于俱樂部活動的種類更傾向于健身與讀書類。 通過對《十七中學教師職業幸福感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顯示:參與調查的師中選擇教師這一職業的原因是出于“熱愛和成就感”的與出于“穩定與較長假期”的人數相當;65%教師對自己的壓力狀況評價為“壓力很大”,而且普遍的人認為壓力主要來自于學生成績;絕大多數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成績有客觀的認識,并且期待自己不斷進步,但認為自己的付出和回報的關系是比例有些失調的;90%的教師認為自己擁有和諧融洽的同事關系 ,認為學校現有的各項規章制度“大部分合理,愿意遵守”;對“如果有機會從事其它工作,你愿意放棄教師這份職業嗎?”這個問題的回答,各個選項呈現較平均的狀態,這顯示了教師們心里存在的矛盾;普遍認為自己幸福的因素來自和諧幸福的家庭;在幸福滿分是10的情況,給自己的幸福打分的平均分接近6.7分,不同性別、年齡、教齡、學歷、職稱的教師幸福平均分沒有明顯差距。
綜合分析兩份問卷,可以看出,我校教師面對了較大的職業壓力,對自我有較高的要求,渴望改變現狀,渴望得到更多認可,擁有樂觀平和的心態,愿意通讀書學習接受新知識,非常關注自身的身心健康。
三、工會在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中應發揮作用的建議
根據這些調查統計分析的結果,在未來的工作中,工會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中發揮作用應該抓住以下四個要點:
一是強化“幸福”理念,強化積極認知。圍繞“幸福”主題持續開展系列活動,強化積極的 “幸福”認知,打開主觀幸福感的源泉。讀一本經典書籍、寫一篇讀書體會、聽一次閱讀指導、留一本讀書札記、作一次網絡書評,提高教師的學習力的同時,豐富了教師對幸福的認識和理解,提升了教師追求幸福感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關注“幸福”要因,關注教師身心健康。調查顯示,教師非常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普遍感受到自己處于“亞健康”狀態,受到多種職業病的困擾。工會一方面要提示學校領導關注教師的身心健康狀態,給發展教師身心健康提供支持與保障;另一方面應主動作為,制定教師身心健康發展短期規劃與長期規劃,有計劃的科學的在促進教師身心健康方面開展切實有效的工作,克服不連續、不系統的缺點。
三是開展“幸福”活動,減壓增效。工作壓力不斷增加會讓人的心境更糟,糟糕的心境又會影響工作效果,形成惡性循環。消極情緒嚴重影響工作效率,所以工會應該根據學校工作的特點,在開學、期中、期末每一個壓力增加的關鍵時間開展適當的文體活動。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師文體活動避開開學、考試等教育教學工作較繁忙的時間的常規做法。文體活動的宗旨是“減壓”,越是有壓力的時候越應開展教師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調劑緊張的工作氣氛,緩解逐漸產生的心理壓力。忙碌中的片刻輕松對于教師來說就像是“雪中送炭”,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是構建“幸福”制度,“平衡”“發展”。積極獻言獻策,構建“以人為本”的學校制度文化,使教師感受制度是高效與公平的保障,自愿成為制度的執行者、支持者,擺脫制度是束縛,制度帶來懲罰的傳統認知;從教師的需求出發,以規范管理、民主管理為載體使教師獲得心理上的平衡感、被尊重感、被需要感,使教師感受到管理是教育教學的保障,管理是為師生服務,提升歸屬感;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為教師爭取更多的發展機會,讓教師產生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動力,使教師感覺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與可能性。
總之,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升我校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迫在眉睫,既是改善教師身心健康現狀的需要,也是促進學校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工會作為“黨聯系職能和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上必需自覺發揮作用,而且只要抓住關鍵問題,采取。
參考文獻:
(一)專著
[1]阿莫特著;丁丹,武琳,邵燕萍譯.工業與組織心理學.第六版.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1(2014.9重印)
[2]羅賓斯等著;孫健敏等譯.組織行為學.-14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2(工商管理經典譯叢)
[3]俞文釗,呂曉俊編著.學習型組織導論.–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1(新編經濟與管理心理學叢書).
[4]《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5]《中國工會章程》
(二)期刊文章
[1]周兆海.學校文化建設:內涵探析與新路徑選擇.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4: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