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轉儀
將故事融入數學知識中,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使學生在歡松愉悅的情境下,在體會數學美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內化,使學生的智慧散發光芒。
一、課前巧設故事,投機激趣”化難為易”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數學課亦然。故事引入的課,帶有趣味性的數學文化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滿興趣和熱情開始數學的學習。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借用熟悉的《西游記》故事引入: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有一天,孫悟空化緣到一個大餅。唐僧說:“徒弟們,我們把這個餅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一份吧。”八戒一聽,急忙說:“不行,不行!師傅,我吃得多,1 份太少了,就多分我一份吧。”孫悟空靈機一動說:“好好好!師傅,那我們就把大餅平均分成 8 份,給八戒 2 份吧!”“這還差不多”豬八戒一手拿著餅一手扛起耙子,心滿意足地笑了。唐僧敲了一下悟空的頭,會心地笑了笑說:“你這個猴頭呀……”聰明的小朋友,第二次這樣分,八戒分得真比第一次多嗎?為什么唐僧也會心笑呢?通過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新課前,巧設故事,進一步引發學生思維碰撞,激學生探索興趣,當在突破重難點時,便可以把數學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
二、課中滲透故事,設疑質問“變深為淺”
數學的學習是學生經歷猜想、質疑、驗證的過程,是在不斷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螺旋上升過程中形成能力。在課中故事的引入,其目的是讓學生在故事挖現蘊含數學問題,從而提出問題并解決。比如,在“比和按比例分配”一課中,與學生分享《遺囑》故事:有一位養馬商人,他有17匹馬和三個兒子。他在臨終前對兒子說:”我死后把馬留給你們,但你們一定要按照我的遺囑去分。”老人不久便去世,三兄弟打開遺囑,上面寫著:“17匹馬全都分給三個兒子。長子分得一半,次子分得三分之一,幼子分給九分之一。不許殺馬,不許流血。”三兄弟頓時迷惑不解。雖然他們數學成績都不錯,可是他們還是想不明白:在不殺死馬的前提下,怎樣用17除以2、17除以3、17除以9,分別計出一個整數。(暫停片刻,讓學生首先自己思考,教師關注他們有怎樣的想法和疑惑)于是他們去請教一位智者。智者看了遺囑后說:“這也不難啊!我先借給你們一匹馬,加入你們的馬中,然后再按你們父親的遺愿分吧!”答案:先借一匹馬, 馬的數量是17+1=18;18乘以1/2等于9匹,18乘以1/3等于6匹,18乘以1/9等于2匹,加起來是17匹,再將借的那匹馬還給智者。在借一匹馬解決分馬問題之后,老師更深入的挖掘,設問質疑,引導學生思考:這個故事是否合理?故事中的題目有沒有解?是否有其他辦法解決分馬?通過不斷的挖掘,引導學生體會故事背后的數學思維方法。同時進一步提出新問題“如果老人有 15 匹馬,老大、老二、老三分別分得1/2;1/4;1/8呢?”按借一匹馬的方法還可行嗎?通過一系列的疑問質問引導學生不斷進行思考,既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化靜為動,在親自探索過程中感受數學問題解決的動態發展過程,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強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
三、課尾引申故事,串聯拓展 “變阻為通”
接近下課時段學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教師要及時對教學內容加以整理、提煉,使學生理清內容的整體脈絡,對知識又一次升華。此時,教師可根據實際,補充與相應單元有著密切聯系的拓展故事,將有益于深化知識理解、拓寬學生視野。例如,在學習了“概率”知識后,筆者適時引申《狄青打勝仗》的故事。宋朝名將狄青,想必各位有所耳聞吧,他因臉上有刺字,每次征戰時,就會戴上面具,故稱為面具將軍,又因屢立戰功,被稱為常勝將軍。在一次征討少數民族動亂時,他率領的兵力非常少,面對著少數民族的大軍,狄青的部下顯得非常頹廢,他們心里明白,想要戰勝這群少數民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狄青心中明白,要打贏這場仗首先要清除將士們心里害怕的情緒。于是,他冥想了一個晚上,想到一個好辦法。他在沙場中間擺了一個神壇,當著所有將士向上天祈禱:“請上天保佑我軍打勝仗!如果這場仗能打勝的話,就讓我手中這 100 枚銅錢灑在地上時,所有銅錢的正面全部朝上。”說完,他默默念了幾句話,當著眾人把 100 枚銅錢全部灑下,結果奇跡出現了,這 100枚銅錢竟然全部正面朝上。頓時,全軍歡聲雷動,士氣空前高漲。將士們認為有神靈保佑,在戰斗中以一當十,奮勇爭先,最后打了大勝仗。小朋友,真是上天保佑他們嗎?肯定不是。只由于狄青過人的才智贏得了最后的勝利。大家都清楚,要讓100 枚銅錢全部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幾乎為0,是不可能的。這種可能性的計算數學上就稱“概率”。但這種不可能發生的事出現了,又是怎么解釋呢?真相原是這樣的:這錢是狄青特制的,當時使用的100枚銅錢兩面都鑄成正面,所以無論怎樣灑銅錢都是正面朝上的。狄青正是巧妙運用了概率的知識和利用將士敬畏上天的迷信心理,機智地提升將士戰斗力,取得了大勝利。從上述的故事中,學生不僅對“可能性”概率有了較深刻的理解,且更好激發學生勤于思考、敢于探究的品質,可謂“一石多鳥”。
總之,利用故事數學進行數學教學,在當下小學也可算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此法百試百靈,事半功倍,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