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玨
整本書閱讀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備受人們關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18個學習任務群中,把它列在第一位。開展整本書閱讀,旨在引領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提升閱讀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終身閱讀習慣,使閱讀成為一種生存方式、行走姿態,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整本書閱讀是一個涵詠咀嚼、漸次推進的過程,需要在整體規劃下,通過任務驅動和方法指導,呈階梯狀展開。下面以《紅樓夢》閱讀為例,探究文學作品整本書閱讀中的階梯推進的策略。
快速閱讀,初步了解整本書內容——一日看盡長安花。好書不厭百回讀,整本書閱讀更應是在“百回讀”后才能咀嚼出“百味千香”。這第一步閱讀,宜采用快速略讀法,其主要任務是了解文學作品梗概,或是大致情節,或是人物形象,或是結構框架等。雖然建議采用略讀法切入,但不能完全放任自流,要在具體的任務驅動下,讓學生在“馬蹄疾”中看盡“長安花”,快速地熟悉文本內容。因此,設置一兩個能統領整本書的問題任務就顯得尤為必要。
這一步看似無關緊要,實則相當重要,它是登堂入室前的鋪墊,是尋寶窮經前的試探。這一步在實施之前,需要“大肆”營造氣氛。比如,高一年級帶領學生開展《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先應介紹《紅樓夢》在中國文學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成書的艱辛、歷代“紅學家”的研究評論等,這些預熱準備,吊起了學生一睹“紅樓”真面目的胃口,使《紅樓夢》的閱讀水到渠成,然后教師趁熱打鐵提出在一周時間內完成快速閱讀的要求,并且拋出預設問題:請在完成寧榮二府五代的主要人物關系圖的基礎上說出各人的大致結局。問題雖然只有一個,卻能綱舉目張,督促學生高質量地快速瀏覽文本,從而達到“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目的。
沉浸文本,細捋精磨重要情節——涵詠工夫興味長。文學作品的閱讀不可能一遍成誦,整本書的閱讀更是一個與文本不斷接觸、交融,進而走心入腦的過程。在快速瀏覽熟知文本大意的基礎上,就該放下腳步對重要情節進行細品細磨,為下面環節的展開作鋪墊。
《紅樓夢》的第二個階梯的閱讀,應對一些重要情節進行品讀,比如寶黛愛情的發展是一波三折,雖有“木石前盟”的奇緣,但“金玉良言”的讖語時時困擾著黛玉,再加寶玉與寶釵、史湘云、晴雯等大觀園里眾女子的隨性交往,使黛玉對這一段戀情沒有足夠的安全感,以致迷茫甚至誤解。不妨設置這樣的問題:人們說,寶黛愛情的發展經歷了焦慮期、試探期和明朗期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寶黛之間發生了哪些事?這些事情的誘因是什么?有怎樣的影響?這個總綱式的問題是把脈寶黛愛情發展的金鑰匙,可以引領學生認真品悟。
其它的如“三次葬花”“抄檢大觀園”“劉姥姥進賈府”“香菱學詩”等情節有助于主要人物形象的解讀與主題的概括,也應在重點解讀之列。
前后勾連,潛心體悟藝術形象——眾里尋他千百度。文學作品里的主要人物形象,都是貫穿作品始終的,一般不能在一個章節的閱讀完成后就武斷地下結論,必須前后勾連,將主要關鍵情節歸整分析。此時,前一環節的“細捋精磨”就為藝術形象的分析提供了依據和幫助。列夫·托爾斯泰說過:“從事一部長篇小說的構思時,他不得不詳細地分析主人公,依據他們的性格邏輯,想象他或者她可能在某種情景之中的獨特表現。”每一個性格如同每一片樹葉不可重復,他們擁有的是自己創造的情節。這是作家創作前的構思心得,而我們解讀藝術形象,卻應逆向而行,從情節入手,在眾多情節的交融匯合中去發現那個豐滿而獨特的他(她)。
評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是《紅樓夢》閱讀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在此問題驅動下,教師應帶領學生在立足寶黛愛情的大致經絡(“焦慮期”“試探期”和“明朗期”)的基礎上,還得聯系“林黛玉進賈府”“海棠詩社”“群芳夜宴”“釵黛金蘭情”等情節,前后勾連,才能將內慧外秀的林黛玉解讀通透、明了。
讀出自我,勇于發出質疑之聲——只眼須憑自主張。文藝評論家趙翼認為學詩決不可信口雌黃,盲從附和,須有獨特的見解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同理,文學作品的閱讀可以借鑒前人的閱讀成果,但不能囿于前人的成見,要走入作品,讀出疑惑,讀出自我。俗話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個哈姆雷特,讀出自我,是階梯閱讀的高級境界,也是整本書閱讀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探究性閱讀能力的旨歸所在。
傳統的閱讀經驗告訴我們,王熙鳳是《紅樓夢》里一個極為成功的反面形象,刁鉆、貪婪、兇殘是她的標簽。固然,王熙鳳在其性格中自有其兇狠、歹毒的一面,然而,在賈府這樣一個上有老祖宗把權,中有賈政持威,下有寶玉得寵的封建大家庭中,依然能夠八面威風,游刃有余,除了刁鉆外,難道就沒有一點可取可敬之處?脂批:“寫秦氏之喪,卻只為鳳姐一人。”請學生結合相關情節對此進行評述。細心的學生可以從鳳姐協理寧國府這樁高級別的喪事的濃墨重彩描敘中去一探鳳姐杰出的管理才華與語言才能。
《紅樓夢》后四十回是高鶚的續本,敘寫的寶黛愛情結局是否符合曹公的原意?“調包計”導致“黛玉之死”的說法是否符合賈母的審美標準和王熙鳳的處事風格?從賈母對大觀園里諸女子的喜惡、評價可否推斷她的擇媳標準?在賈府掌著實際領導權的鳳姐會出這樣一個于己無益的“餿主意”?細心的學生從曹公在前八十回精心留下的草蛇灰線和脂硯齋關鍵性的評注中能否探討出黛玉該有的凄美結局?這些都值得學生進行自主深思和小組合作探析。
當然,作品的主題思想、結構技巧、藝術特色等還可另設階梯進行研讀。
文學作品的整本書閱讀有如挖金礦,在階梯推進的過程中,不斷會有新發現,不斷會有新驚喜,在收獲喜悅的同時,學生的閱讀思維品質也得到了發展。搭好階梯是整本書閱讀的第一步,也是關鍵性的一步,需要教師慧心設置階梯閱讀目標和階梯導引問題,巧妙驅動引領。在階梯閱讀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需要學生圈畫、批注,及時寫下思考、探索、研究的心得,在個體閱讀的基礎上,要注重發揮學習小組作用,通過交流、展示、質疑、探究、辯論,從而將整本書的階梯閱讀真正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