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發志
摘 要:在地理教學中,老師應該以教材為依據,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地理學習中去,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的羅輯思維,提高自己的創造性思維,這也是符合素質教育目的的。本文主要論述了,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關鍵詞:地理;課堂教學;綜合思維能力
現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也越來越科學,不再只是把學生的成績當成判斷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老師的教學方法也不僅僅局限于填鴨式傳授法,更多時候老師都在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學習,增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因為思維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因此,中學地理老師要注意在講課的過程中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比如說可以以地理的形象思維作為基礎,再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來培養學生的羅輯思維,把這個作為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起始點。同時,老師還應該設計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地理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去探究、學習,這樣才能更好的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思考能力。
一、以學生的地理形象思維為培養的基礎
在地理教學中,老師一般會通過對地理現象的解釋來讓學生掌握現象背后的本質,也就是說一個地理現象的產生,背后必然會有其原因和突出的本質,學生要做的就是了解并記住,老師就可以把這一點作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來進行教學。可以說地理影響思維是學好地理要具備的一種能力,因為在日常的地理學習中,地理思維是常見的,也可以通過很多教學內容體現出來,老師可以通過訓練學生地理形象思維來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潛移默化的來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老師在講解俄羅斯這節課時,為了給同學講清楚這個國家發達的工業,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以給同學們展示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對這個國家先有一個形象的認識,這其實就是在培養他們的地理形象思維。
二、根據學科特點來培養學生的羅輯思維
地理是一門綜合了理科和文科特點的科目,既有大篇幅的需要記憶的文字解釋,又需要有一定邏輯能力才能理解的圖形,因此,在講解地理這門課時,老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有利于接下來的學習。比如,老師可以在上課前播放一些有俄羅斯當地的風土人情的小視頻,或者是他們參加節日的圖片等,先吸引住學生的目光,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想要深入了解,自然也會主動的拓展自己的思維,增加學習的主動性。老師在講到俄羅斯礦產資源和工業的分布這個內容時,一方面讓學生從中學到,俄羅斯的礦產資源種類齊全、蘊藏量十分豐富。同時還應該讓學生經過學習來思考:“自然資源的分布有沒有地區性差異?”烏拉爾山脈以東面積占國土的3/4,資源儲量占全國的80%。老師可以在講解的過程中給學生指出資源分布的地區差異,讓他們來思考,最后學生就能通過自己的思維來認識到開發俄羅斯東部地區的重要性。這其實就是結合地理學科的特有屬性來引導學生羅輯思維的提高,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地理,對她們今后發展都有很大的好處。再比如老師在講解俄羅斯的工業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了解俄羅斯除了工業區空間分布的不平衡之外,各工業部門之間也存在著嚴重的差異,從教材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俄羅斯的基礎工業相當發達,但下面的對話又體現出俄的輕工業部門是相當薄弱的。活動2進一步提出:“俄羅斯的工業特點的形成,與資源條件有沒有關系?”這個問題可以培養學生深入地思考人類生產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如果沒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作后盾,就不可能有雄厚的重工業基礎。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進行邏輯思考,提高邏輯思維[1]。
三、通過設計問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是老師的教學重點之一,地理也是如此。所以,老師在進行地理教學時可以根據講解的內容來設計問題,通過提問來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主動的深入探究問題的本質。但是,學生思考問題方面還存在一些局限性,他們的思考方式相對單一,老師要幫助學生進行思維轉換,發散思維,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多角度思考。比如,老師可以設置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可以是逐漸遞進的關系,即由整體到局部。先請學生根據其經緯度判斷俄羅斯屬于哪一個氣候帶,然后引導他們回憶,或給出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明確這里是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北部地區屬寒帶氣候。這里可以引導學生考慮:“這樣的氣候是否適合植物的生長?俄羅斯的農業會不會發達?”這樣兩個問題實際上為后面一個標題作了鋪墊。接著讓學生找出在俄羅斯內部的氣候變化規律,明確俄羅斯在自然環境方面的差異。在這里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然環境的差異會造成什么后果?”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明白在學習時要盡可能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變換角度思考對學習地理是極其重要的,而且還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2]。
四、注重知識與知識間的聯系,培養綜合思維能力
學習地理時我們不僅僅是學習自然地理,還有很多人文和經濟等也是地理的學習內容,例如我們在學習俄羅斯這個單元的內容時,我們不僅僅是要學習俄羅斯的自然地形、氣候等自然因素,還要學習俄羅斯的城市發展和優勢條件等等,我們要學會把握知識之間的聯系,這樣才能形成知識體系,才能根據這些來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比如俄羅斯的交通這個內容,從“俄羅斯鐵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俄羅斯交通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歐洲部分和亞洲部分的分布不均衡。俄羅斯有發達的鐵路和管道(包括輸油管和輸氣管),同時還有幾個重要的港口。俄羅斯的亞洲部分南部多山,但西伯利亞大鐵路就沿著南部修建,就是因為南部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俄羅斯的北部地區由于緯度較高,有著很深的凍土層,而在凍土層上修建鐵路,難度較大,且安全系數較低,于是最終將鐵路修在南部的山區。俄羅斯之所以有著發達的管道運輸,也與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對這兩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可以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總之,地理教師要注重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地理的學習中加強思考能力,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綜合思維”素養的教學理解[J].張連彬.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6(17)
[2]地理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J].楊文喜,車云.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