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師,傳授相關學科知識非常重要,即“授業”至關重要,但是“傳道”的重要性決不亞于“授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把本學科作為加強傳統美德教育的主陣地,教學中結合傳統美德教育,培育時代新人,那么,在道法教學中如何更好的結合傳統美德教育呢?下面談一下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觀看視頻激發愛國熱情
學習關于責任的知識時,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討論并寫觀后感。學生觀看了《地道戰》、《南京大屠殺》《長征》等影片后,被無數先烈拯救中華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氣概深深的感染,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學生們寫下了《從我做起,振興中華》、《振興中華,人人有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觀后感;學習中國夢的相關知識時,組織觀看了大型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這部影片仿佛翻開了一幅歷史畫卷,既有大氣磅礴的“大國”敘事,又有直擊人心的“小家”故事,平凡的“小家”故事很有說服力,大氣磅礴的“大家”敘事尤其讓人震撼,中國路、中國橋、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中國人、中國夢、5g技術、全球最大的海上鉆井平臺“藍鯨2號”、珠港澳大橋通車、磁懸浮列車研發等等,這些里程碑般非凡卓越的工程和科研成果,強烈的激發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厲害了,我的國》不僅是厲害了我的國,更是厲害了我們的黨,厲害了我們的人民!學生們發自內心的為祖國雄姿點贊,為祖國母親打call,發出了厲害了,我的國,我為您驕傲,為您自豪的吶喊!少年強則國強,觀影后,學生們寫下了:“祖國母親,今天我為您驕傲;明天您會為我自豪,為了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我們會努力學習,頑強拼搏,將來成為振興祖國的棟梁之材!”的豪言壯語。
二、開展活動培養互助友愛情懷
結合互助友情的教學內容,我多次倡議開展救助特困生活動,培養互助友愛的高尚情懷。我所教的班級有個學生父親早亡,母親多病,該生求學困難,輟學在家,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我帶頭捐款并號召同學們捐出自己的零花錢,幫助該生完成學業,在同學們的幫助下,該生重返校園完成了學業!這個事情發生后深深的觸動了我,我號召學生對全校特困生進行調查,并成立了“特困學生救濟基金”向全校師生發出“向特困生獻愛心”活動倡議,張林同學是個孤兒,跟奶奶生活。面臨輟學的困境,在基金會的幫助下,亦順利并出色的完成了學業,李明同學成績優異,突發白血病,住院治療需要大筆手術費,師生共捐助了2萬多元,班級同學還自發為他發起了“水滴籌”捐款活動,籌集到6萬多捐款,真是疾病無情,人間有愛!通過這些活動,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團結有愛,培養了互助友愛的高尚情懷。
三、設置情境引導孝親之情
孝道是傳統美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現在的中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忘了孝道,在很多中學生的心目中,父母的形象、地位并不高大。一項對高中生進行的“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誰”的問卷調查:有的中學生把父親和母親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有的中學生把父親排在第一位母親排在第三位,而有的學生只把父母排在第十一位和第十位。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一個孩子連他自己的媽媽也不愛,他還會愛別人、愛家鄉、愛祖國嗎?”。所以對中學生進行孝親教育尤為重要。
俗話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然而這如山水般的父母之愛,常常被演繹成下面的種種情況:有的學生不尊重父母,一不順心就頂撞父母,甚至離家出走;有的學生不理解父母的管教,不理解父母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有的成年人,不懂感恩,甚至不贍養老人……為了教育學生自覺抵制上述行為,我在講授《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的教學內容時,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了課件,在本節課的開頭,我把歌曲《天亮了》引入了課堂。“就是那個秋天,再看不到爸爸的臉,他用他的雙肩托起我重生的起點,黑暗中淚水沾滿了雙眼,不要離開,不要傷害,我看到爸爸媽媽就這么走遠,留下我在這陌生的人世間……”這首《天亮了》如泣如訴,蕩氣回腸,它背后的故事感天地泣鬼神,令人潸然泣下,這對年輕的父母在生死關頭,用生命詮釋了偉大的父母之愛!在本節課的結尾,我播放了感激父母的一組漫畫:當你還很小的時候,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吃東西;教你穿衣服,教你綁鞋帶,系扣子;教你洗臉,梳頭發;教你……這組漫畫生動再現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含辛茹苦的陪伴、教育和奉獻!看著漫畫中慢慢老去的父母,許多孩子留下了感激的淚水,這種情境式教學方法,擺脫了灌輸式的枯燥說教,既豐富了教學手段、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易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接受。有的學生提出要把每周日作為孝敬父母日,有的學生說回家晚上要給爸爸媽媽洗腳,有的說要給爸爸媽媽錘錘后背揉揉肩,有的同學說要給爸爸媽媽一個擁抱,說一聲一直未說出口的“爸爸媽媽,我愛你們”!通過這樣的教學,潛移默化的使孝敬父母的美德在學生心中扎根發芽!
總之,道法課加強傳統美德教育的方法很多。教師作為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在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傳統美德因素,恰當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滲透。加強傳統美德教育,是推行素質教育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道法教師應當把道法課堂作為加強傳統美德教育的陣地,教育學生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做時代棟梁!
作者簡介:趙桂琴,1968.3.26,女,漢族,吉林長春市,大學本科,中教一級,長春市朝陽實驗學校教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