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尕玲
摘 要:在教學實踐中,高中語文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待進一步優化提升。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禮儀教學被廣泛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對于高中語文教育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作為高中語文教師要積極探索,尋求科學的禮儀教育方式方法,通過組織學生有效開展禮儀學習,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進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關鍵詞:語文;高中;禮儀教學;教育優化
禮儀是人生的基石,同時也是促進人不斷成長的重要因素,為培養滿足社會發展的優質人才,就要在高中語文階段開展禮儀教育活動。高中生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禮儀教育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的禮儀培養,既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也要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對于不同的學生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在高中語文教育過程當中要重視優良禮儀的教育[1]。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是基于知識傳授與能力共生的發展平臺,語文學科教育的發展是一種文化發展的縮影,但是在語文教學中,禮儀知識并沒有達到系統、全面的效果,對于禮儀知識學習也是淺嘗輒止,沒有達到在教學中傳播文化的使命。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本人想通過語文課堂積極探索,尋求科學的禮儀教育方式,,通過組織學生有效開展禮儀學習,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進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一、高中語文教育中禮儀教學的缺失
(一)內容選擇不符合學生認知
禮儀是歷史的一種濃縮,也是中國核心思想的凝結和傳承,因此,在不同內容體例的文化禮儀中,應該選取符合學生認知的內容進行教學,才能夠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就高中生而言,對于禮儀的認知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應該通過一些與其生活較為接近的事例入手,展開相關的語文教學,讓學生獲得更深刻的體驗。但是,在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對于禮儀內容的選取只是照搬的形式,很少經過自己的思考和系統化梳理,認為知識即是有意義的,內容豐富對于學生的發展就是好的,其結果往往是相反的[2]。其實,說得嚴重些,在禮儀的選擇上,相當一部分內容是不符合高中學生的認知所求的。
(二)缺少專業的禮儀教育素材
禮儀教育的例子與內容數量巨大、類型豐富,所以選擇什么樣的主題內容和形式教給學生都是一大難點。在現今的高中語文教學工作當中,并沒有一個完善的教學體系。面對禮儀教育,許多教師只是就地取材,或是選取一些身邊的例子和典型的事例進行說明。身邊的事例能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但是對于那些人們耳熟能詳,又距離學生甚遠的事件,實在難以起到教育的作用,也就失去了教育的實效性。學生與教師之間,阻隔著的不僅是書本上的知識,同時也是時間、閱歷以及經驗上的差異,就高中教材而言,其所愿內容難以滿足學生本階段對于禮儀相關知識的吸納與學習。所以,從傳承傳統文化禮儀這一層面而言這種教育是失效的。
二、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滲透禮儀教學的策略
(一)夯實禮儀教育基礎
高中生禮儀教育伴隨著高中語文教育的整個過程,其本體性內容在各個學科都有所滲透,因此,重視禮儀教育對于夯實高中生禮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一個人的品行決定別人對他的態度,同時也決定了一個人發展的可能性與以后可能達到的人生高度。因此,禮儀是人的另一張名片。對于不同的人而言,禮儀教育的意義也存在著不同的差異,但是無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是學生守則,對于禮儀都有著重要的解讀[3]。比如在《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等敘事性文章中,有許多相關的禮儀內容,這其中的稱謂,坐次,著裝等禮儀內容,教師都可以深入講解,讓學生明白待人接物、稱呼問好等基本禮儀,而且,還可以通過古今對比,學生對傳統文化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滿足學生發展需求
在高中語文教育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始終堅持學生全面的發展的原則。所謂全面既是學生知識能力的獲取,同時也是個人素養的有效提升。在德治與法治兼備的中國社會,滿足學生發展的個人需求必然要顧及學生禮儀的有效提升。基于這樣的思考,在高中語文階段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尤其是禮儀教育,就是對這一問題的有效解決。不同的學生在不同年齡段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尤其是心理和禮儀等方面的,對于這樣的情況,我們不能有所忽視,而應該將其作為一種課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所以在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基礎上,我們要進一步強化禮儀教育的高效性、系統性和針對性[4]。比如有很多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而在高中語文學科中正好有很多關于民俗和習慣的知識內容,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實踐,讓學生從課本中汲取民俗、禮儀知識,提升自身綜合素養以滿足高中學生發展的總體需求。
(三)熏養學生的精神文化
文化是對人精神的涵養,更是美好心靈、堅毅品格塑造的保障。精神的力量是一種內在的需求,對于學生的成長學習都起到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善養浩然之氣,是古人對于君子修為的要求。可見,修煉學生的內在精神,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既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同時也是開拓未來創造美好生活的基準。禮儀是中華品格的凝縮,更是一種文化修養的傳承,對于現今的學生也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表達謙虛敬重情感的禮儀文化資源,光表達敬謙的詞語就有許多:“伏惟”,“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孔雀東南飛》,“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陳情表》)、“謹”(“謹拜表以聞”《陳情表》等,都是開展禮儀教學的重要文化資源。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禮儀的優勢和其豐富的內蘊,就能夠更好的開掘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讓學生通過傳統文化的學習,豐富內在的涵養,充盈精神文化,能夠用更寬闊的視野和更廣闊的胸襟去面對現在的生活和未來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禮儀的教育,既是一種積極的嘗試,同時也具有深遠的影響。所以,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就應該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善于運用智慧和行動來開掘禮儀的價值,充分借助語文教育優勢做好文化的傳承。教師應該嘗試運用多種方式進行創新,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夯實禮儀教育基礎,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下不斷成長,走向強大!
參考文獻
[1]張才雯.中華禮儀與高中語文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7.
[2]孔華萍.國學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意義及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2):191.
[3]馬平.淺談高中語文教學對傳統文化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7(18):58.
[4]王菲菲.微探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J].科學中國人,2017(5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