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現廠
摘 要:自主學習主要指的是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因此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也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發揮出來,從而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歷史核心素養。那么在核心素養下,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接下來本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就這個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歷史核心素養;高中歷史;自主學習方式
學生自主學習指的是在學習歷史學科時學生主動探索、發現并理解知識。就歷史學科的教育意義來看,該學科對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是應試教育,很多教師深受其影響在教學中都是以“填鴨式”教學為主,且教師也都是讓學生死記硬背為主,并不重視高中歷史學科的教育意義與價值[1]。近年來新課程逐漸深化,明確了學生才是課堂上的主體,也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此,作為一門教育者,應引導學生體會到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讓學生逐漸體會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學習。
一、加強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1.閱讀指導
歷史學科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知識涵蓋量比較大,且貫穿古今中外。學生學習歷史學科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閱讀能力。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首先,可以將教材中的教學重點轉變為問題,并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思考,這樣也能讓學生理解知識。其次,教材中很多知識的容量比較大,因此教師可以先梳理語句之間的邏輯關系,之后將關鍵詞、層次等劃分。對于一些不易理解的歷史現象、力量以及規律等內容,教師可以將其轉變為討論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進行橫向與縱向以及多層次的比較,理解得更加正確且全面,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2]。此外,指導學生找出每一節的中心句,也就是關鍵句以及關鍵詞。通常來說,中心句要么在文章的開頭,要么在文章的末尾,要么就是在文章的中間。另外,通讀每一節的內容,并歸納出文章的中心。最后,利用課文中的圖片、注釋等內容獲取更多的信息。
2.思維指導
就歷史材料來看,每部分的內容聯系都是十分密切的,并不是彼此孤立,其共同構建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3]。為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將這些零散的知識納入到知識體系當中,如此也能掌握系統的知識。首先,應掌握專題線索。在學習時學生可以將各個專題又細分為很多個小專題,比如說以政治專題為例,其又可以細分為制度、階級、民族、政策等;經濟專題又可以細分為生產力、農業、商業、手工業等等。其次,掌握各個歷史階段的主要特征。學生要能抽象的概括與理解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最后,理解歷史知識間的縱向與橫向聯系。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可以參考相關的學習資料去表述歷史知識體系,并以自己的學習特點為基礎進行適當加工,以集合的方式畫出各個層次以及隸屬關系,探討出學習歷史學習的有效方法。
二、以問題引導學生探究
就心理學以及生理學兩個方面深入分析,高中階段學生各方面已經逐漸變得成熟,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尤其是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大部分學生并沒有明確的自主學習目標,因此還需要教師指引他們如何自主學習。根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為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也應結合教材內容,以每節課的教學目標為基礎設置相應的問題,因此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教學《兩極世界的形成》這部分的內容為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了解雅爾塔體系的內容;分析美蘇兩個國家從展示盟友變為戰后的主要原因等等。筆者結合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設置了如下幾個問題指引學生自學:怎么理解“冷戰政策”?美國推行“冷戰”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冷戰政策方面,美國有哪些具體的表現?你是怎么看待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中國選擇社會主義的原因是什么?這個選擇對國際有哪些影響?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在學習中帶著問題去閱讀。可見,問題給學生指引了自主學習的方向,讓學生不再是毫無頭緒的自學,如此也能逐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以體驗式教學強化學生自主學習
體驗教學方式給教師與學生提供了交流互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更多的機會與教師以及文本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從高中三年的教材內容來看,教材與現如今學生的生活是有一定距離的,這也就讓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理解難的問題,因此學習的主動性不高[4]。為此,筆者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設備結合視頻、圖片、文字等內容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如此才能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以教學《文化大革命》這部分的內容為例,很多人在評價“文化大革命”時基本上都是以其對人們帶來的傷害以及給社會帶來的危害為主。且很多學生也僅是通過視頻或者是教師講解了解了“文化大革命”。為此,筆者給同學們布置了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利用課后的時間去搜集并整理更多的信息。除此之外,為了加深學生對這節課內容的理解,筆者讓學生增加了解信息的渠道,比如采訪“文化大革命”的親歷者,如此也能逐漸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主學習態度,從而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這個過程中,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自學能力,無形之中也發展了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結束語:綜上,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學習歷史也能讓我們更加明智。自主學習方式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可見,教師在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應不斷的探索,主動引導學生自學,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落實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這一目標。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沒有外界的監督下自主學習,為學生學習歷史學科以及其他學科都提供良好的自學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芳勝.運用自主學習模式提高學生歷史素養[J].甘肅教育,2013(7):92-92.
[2]陳宇,許祥.基于歷史核心素養的中學生自主學習方式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8(7):66-67.
[3]林云英.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歷史課堂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7(68):138-138.
[4]賴美珍.淺談自主學習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有效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6(13):10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