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
中國瓷器家族中,青花和五彩是兩個不同的種類。
我國古代瓷器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從原始瓷器到成熟青瓷,又由青瓷發展到北朝白瓷,再由白瓷到彩瓷將近2000年的發展歷程。青花瓷最早出現在唐代,唐代時鞏縣窯就開始使用含有鈷的藍釉彩來裝飾陶瓷器,俗稱“唐青花”。唐青花在初創期后,并未得到迅速發展。宋代開始萌芽至元代后期,由于國際上對青花瓷的大量需求,得到了來自波斯的優良青花料蘇麻離青,青花瓷器才開始成熟并規?;a。彩繪瓷器在我國陶瓷發展歷史長河中,可謂源遠流長。
五彩瓷的出現是在繼承和發展傳統彩繪瓷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北宋時期,北方著名瓷窯磁州窯所燒造的白底黑花、白釉紅綠彩、白釉綠彩等品種,無疑是明清五彩瓷器的先聲。明清時期彩瓷的發展和盛行,使我國古代陶瓷進入鼎盛時期。何謂五彩瓷?據《陶雅》說:“康熙硬彩,雍正軟彩?!庇謸讹嬃鼾S說瓷》解釋:“硬彩者彩色甚濃,釉附其上,微微凸起。軟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勻之也?!?/p>
清康熙時期是我國瓷器非常重要的時期,瑰麗多彩,品種繁多。一種特殊的青花被稱為“青花五彩”??滴跏拍旰?,青花料由進口料改為云南珠明料,這種料提煉精度高,成色鮮艷、青翠,明凈,仿佛翠鳥的羽毛,被人們稱為“翠毛藍”。 “翠毛藍”僅出現在康熙時期的青花瓷器上。它既有別于永宣時期蘇料發色的大氣磅礴,也不同于成化時期平頭青料發色的淡雅俊秀;既不像嘉靖回青料發色那般幽靜深沉,也與乾隆青花平和穩定、雍容華貴的風格迥異?!按涿{”燒制完全不受人工控制,燒制結果存在一定偶然性,是康熙時期的獨有特色。 “翠毛藍”的青花發色特殊之處,在于它有“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五種色調。景德鎮的工匠在逐步掌握了這種成色技術后,把國畫中“墨分五彩”的筆法用在了青花瓷器上,形成新的畫法。因此,僅僅用一種青花的顏色通過濃淡的變化,渲染景物陰陽相對,疏密有致,使畫面產生立體感。通常,人們把康熙時期的青花瓷稱為“青花五彩”,但這類瓷器與五彩瓷器又有明顯區別。今天,“康熙瓷”成為收藏界的主流瓷器品種之一, “翠毛藍”又被稱為“青花之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