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璐萍 孫遠東 譚新中


摘 要:高考全國卷是指導學生備考的風向標,本文通過分析2016-2018年高考理綜生物全國卷“遺傳與進化”模塊試題特點,為“遺傳與進化”模塊的學習與備考提出建議,以期提高學習效能。
關鍵詞:生物全國卷;穩態與調節;試題分析;備考建議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穩態與調節”模塊屬于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課程[1],均在近三年高考全國卷考試大綱規定的能力要求及內容范圍內,包括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人和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及植物的激素調節三大板塊。學習本模塊內容能加深學生對生命現象及活動的認識,有利于學生積極科學態度的形成和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經筆者分析考生反饋情況,“穩態與調節”模塊仍是許多考生的失分點,基礎薄弱的學生尤為突出。鑒于此,本文以近三年高考生物全國卷為研究對象,分類整理有關穩態與調節的試題并分析比較,為高中生物學習與備考提供參考。
一、近三年高考全國卷“穩態與調節”模塊試題分析
高考全國卷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全國卷命題中心組負責命制。到2017年,共計25個省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使用全國卷統一考試。為進一步實現教育公平,命題中心組將全國卷分為全國Ⅰ、Ⅱ、Ⅲ卷,使高考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2]。本文以近三年高考全國卷生物試題為基礎,結合考試說明的“穩態與調節”模塊內容考查的要求進行分析,本模塊核心考點分布統計見表1。
近三年高考全國卷生物試題中,本模塊基本考查形式是1道選擇題和1道非選擇題(填空或問答題形式),每套試卷中的分值范圍為6-25分。“穩態與調節”模塊是2017年高考的重點考查對象,全國Ⅰ卷中增加了一道選擇題,全國Ⅲ卷考查模塊的試題分值增加到25分。到2018年,全國Ⅱ卷此模塊分值占比為15.6%。可見,“穩態與調節”模塊的考查比重略有浮動,仍存在較大研究意義。
1.1題型分析
“穩態與調節”模塊題型包括選擇、填空、實驗設計與分析題等,近三年高考全國卷生物試題均有六道選擇題,非選擇題中主要為填空題且試題形式多樣化,實驗設計與分析題較為常見,既有表述實驗現象、分析原因的,也有書寫實驗過程、實驗思路的,是高考推進生物學核心素養考查的體現。
1.1.1選擇題分析
該模塊選擇題共10題60分,命題重點在神經、體液、免疫調節及激素功能等主干知識上。2016和2018年都涉及到神經調節,其中,大腦皮層的功能屬于識記層次,興奮的產生與傳遞過程這一考點,需要考生會通過膜電位變化分析判斷傳導方向與特點,可用直選法或辨析法解答。近三年激素調節的考查內容為激素的種類、功能及相互關系,激素分泌的調節和激素的應用等。可見,高考的發展趨向于培養中學生生物核心素養,注重考生對知識的挖掘、對比、剖析、運用能力。
1.1.2非選擇題分析
除2018年全國Ⅲ卷,每年均有此模塊非選擇題,共計9題79分。試題多集中在內環境穩態調節與三大基本調節方式兩大板塊。下面以2018年全國Ⅰ卷第31題為例分析:
[例1](2018年高考理科綜合全國Ⅰ卷第31題)為探究不同因素對尿量的影響,某同學用麻醉后的實驗兔進行不同的實驗,實驗內容如下:
a.記錄實驗兔的尿量(單位:滴/分鐘)。
b.耳緣靜脈注射垂體提取液0.5mL,記錄尿量。
c.待尿量恢復后,耳緣靜脈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記錄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實驗。
回答下列問題:
(1)該同學發現,與a相比,b處理后實驗兔尿量減少,其主要原因是。
(2)c處理后,腎小管腔內液體的滲透壓會升高,實驗兔的尿量會。取尿液加入斐林試劑做尿糖定性實驗出現磚紅色,說明尿液中含有。
(3)若某實驗兔出現腹瀉、尿量減少現象,導致尿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漿滲透壓升高,刺激了存在于的滲透壓感受器,從而引起尿量減少[4]。
本題考點可定位于水鹽平衡調節機制和高等動物激素的作用,試題設問為填空式和問答式,以實驗探究的形式考查,第(1)問需要較強的邏輯推理和專業語言表達能力。要求學生對已知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有利于提升學生嚴謹務實的科學思維與探究。隨著高考內容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考生物試題將進一步突出對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3,5]。
本題所涉及的生物學核心素養的表現及其級別見表2。
1.2內容分析
《課標》中“穩態與調節”模塊主要包括內環境與穩態、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及植物的激素調節三大板塊,各板塊在高考全國卷中所占比例及側重點均有不同,但仍有規律可循。
1.2.1人體內環境與穩態調節
人體內環境的常考點集中于其組成、成分、理化性質及作用,此板塊極注重基礎,解答時采取直接記憶法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內環境出現組織水腫的原因眾多,學生極易混淆。人體穩態調節主要有血糖平衡、水鹽平衡和體溫調節。要求學生能結合真實情境,分析說明為維持內環境穩態,人體相應結構會發生哪些變化,這是培養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又一體現,每年高考此板塊分值在10分左右。如2016年Ⅲ卷3題由日常生活引發的細胞外液滲透壓變化,讓考生對水鹽平衡調節有更深的理解;2017年Ⅲ卷31題以胰島素的生理作用為背景設計實驗,考查了胰島素對血糖的調節,要求考生能運用知識分析并解決問題。
1.2.2人和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人和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有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三種調節方式相互協調配合,為生命活動的進行提供了相對穩定的條件。在考綱中,神經調節包括人腦的高級功能,神經系統的結構和調節以及興奮的產生、傳導和傳遞過程。如2018年Ⅲ卷3題從課本小體字部分及模式圖出發,考查靜息狀態時由K+和Na+造成的膜內外電位差,若考生對高中知識學習得不全面、不系統,就容易理解錯誤離子的跨膜運輸方式。
體液調節是考查考生知識是否夯實的良好素材,考查內容為激素的種類、功能、應用及相互關系和激素分泌的調節幾部分,常以探究實驗形式出現,鼓勵學生從實踐層面解決問題,掌握科學探究方法。2018年Ⅱ卷3題與29題均考查了體液調節,但側重點不同:第3題題干較簡潔,指向明確,其創新點在于將真實情境與激素分泌的調節聯系,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情況和靈活運用能力。第29題則呈現出相對完整的實驗流程,以補充實驗步驟的方式考查,考生應對體液調節相當熟練,能快速辨析出造成實驗結果差異的原因。
免疫調節的考點分布于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學的應用和免疫功能異常產生的三大病征,特別是艾滋病的傳播方式與預防,這一考點契合《課標》要求:認識到生物學知識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科學技術的發展及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重要貢獻,充分體現了生物學科特點及育人價值[1]。如2017年Ⅰ卷4題綜合考查了激素、神經遞質、抗原及呼吸抑制劑的功能,對考生信息提取和綜合運用能力要求較高,有較明顯的區分度。
1.2.3植物的激素調節
植物激素調節由于其激素種類與功能眾多,常結合應用實例考查,這就要求學生對當前生物學知識在科研技術和生產生活中的運用有一定了解。如2017年Ⅲ卷30題以干旱條件下ABA缺失突變體為素材,考查考生對植物激素作用的掌握情況,植物激素的應用為常見考點,但將邏輯思維融入坐標曲線圖分析并不常見,這充分體現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理在書內、題在書外”的高考命題原則。
2.備考建議
2.1夯實基礎,構建知識體系
課本是試題之魂,重視“雙基”,備考中要熟悉《課標》,整體把握高中生物課程內容,突破重難點。同時要注意通過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用概念圖、思維導圖、聯想記憶等方法構建知識體系,實現考點的大綜合、大融通,注重聯系生產和生活實踐,做到學以致用。
2.2重視實驗,明確高考方向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全國卷中實驗探究題常被設計在“穩態與調節”模塊,考查學生是否能有效獲取信息并整合,運用科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是高考命題熱點。研究高考生物試題也必不可少,能得到近年考試考點、難易程度、題型及變化規律等,促進有效復習。
2.3關注熱點,提升學科素養
本模塊的激素功能和免疫系統常以科研熱點為背景,如植物生長調節劑、人體免疫防治等。這就要求學生在接觸到生物相關概念或新聞時,能基于生物學知識對其作出理性判斷,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2],是高考提升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表現。作為教師,我們仍需在如何有效提高高三備考效能方面持續努力。
基金項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G21610)資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
[2]教育部考試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理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吳成軍.基于生物學核心素養的高考命題研究[J].中國考試,2016(10):25-31.
[4]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全國卷Ⅰ)——生物部分[J].中學生物學,2018,34(08):60-62.
[5]龔雅茹,陳云貴,黃智剛.淺析高考試題對生物學核心素養的考查——以2018年高考全國Ⅰ卷生物試題為例[J].中學生物教學,2018(17):58-61.
作者簡介:歐璐萍(1996—),女,漢,湖南郴州,研究生,生物學科教育;孫遠東(1975—),男,漢,湖南邵陽,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從事生物課程教學與研究及魚類發育生物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