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夏麗
摘 要:本文從積極心理學視角出發,從對當代職校生具有重要意義的技能大賽入手,分析針對參賽選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即心育課程)設計需要面臨的注意點和成長點,本文主要從課程背景、課程理念、和課程反思三個方面闡述積極心理視角下的技能大賽選手心育課程設計思路。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技能大賽;心育課程
一、課程背景
技能大賽是近年來在職業學校發展較為成熟的技能評比賽事,它受到國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視,因此在職業學校就有了“義務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的說法。的卻,技能大賽不僅為職校生提供了一個“鯉魚跳龍門”,考上理想大學的快捷跳板,而且所獲獎項等級和數量也逐漸成為衡量一所職業學校實力的重要因素。在教育部門、學校的密切關注下,班主任老師、技能指導教師等對于參賽選手的期望不斷加大,與此同時,學生的抗壓能力卻并沒有得到相應提升,壓力和心理素質的差距逐漸成為技能大賽選手超越自我的矛盾所在。
在技能訓練過程中,由于對成績要求高、訓練強度大、訓練環境相對封閉等因素的作用,選手極易產生多種心理問題,如緊張焦慮、厭倦煩躁等,嚴重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技能訓練效果。而職校生普遍存在較為嚴重的“傷痕心理”和“挫折心理”,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自信心受挫,在訓練或比賽中往往在遭遇逆境時,容易出現退縮、動搖、悲觀、放棄等消極心態,極易引發心理問題和由此而來的行為問題。而在技能比賽結束之后,“幾家歡喜幾家愁”,個別學生獲得令人艷羨的成績榮譽,但大部分參賽選手則無功而返,鎩羽而歸。針對這些技能大賽引發的多種消極心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負責部門必須提出科學方案,采取相應措施,一方面保護學生免受消極心理的危害,另一方面做好心理成長促進工作,幫助他們在壓力環境下,不畏懼,不退縮,不灰心,不放棄,穩定發揮,挖掘潛能,超越自我。
二、課程理念
20世紀末以美國著名心理學家Seligman和Csikszentmihalyi為首發起了積極心理學運動,它以人的積極力量、善端和美德為研究對象,強調心理學不僅要幫助處于某種“逆境”條件下的人們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發展,更要幫助處于正常環境條件下的人們學會怎樣建立起高質量的社會和高質量的個人生活[1]。積極心理學的主張在很大程度上符合職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不僅僅應對損傷、缺陷和傷害進行研究,它也應對力量和優秀品質進行研究;治療不僅僅是對損傷、缺陷的修復和彌補,也是對人類自身所擁有的潛能、力量的發掘。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心理教育指向個體的發展性,如果能夠合理運用積極策略更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大賽過程中的個體更能調動穩定心理資源,從而發揮得更好。
(一)心理預防和心理發展相結合
從心育課程的功能角度看來,針對參賽選手設計的心育方案具有很強的適用性。技能大賽是淘汰型技能評估模式,相對于達標型方法來說存在殘酷的競爭,同時成績和榮譽又存在著吸引力的情況下,容易導致選手過分看重顯性結果而忽視隱性成就,因此,積極心理視角下的心育設計更加注重在心理防護的基礎上,提高參賽選手的心理素質,幫助他們保持心理平衡,穩中求勝。
(二)心理保健和心理訓練相結合
從心育課程的設計形式來看,心理保健是確保選手的心理健康,改善在情緒排解、知識遷移、處事態度等方面的方式方法問題,調整面對競爭和失敗的心態處于積極向上的方向;而心理訓練則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職校學生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施加影響的過程。[2]比如,針對技能大賽集訓過程中,學習方法欠佳的學生進行學習心理技巧的教學;針對容易緊張的個體進行情緒調試方法的講授等都是屬于心理訓練的范疇。
(三)階段性和連續性相結合
技能大賽從選拔到集訓,從參賽到復賽,從賽前、賽中到賽后,都是一個個不同的階段,在各個階段上,選手具有相應的心理狀態和特征,也可能出現相關心理問題,因此,在不影響技能大賽的前提下,制定出一個系統化的心育課程,用于緩解技能大賽產生的“副作用”,提高職校生的心理素質,從而使得技能提升和心理發展相得益彰。
三、課程反思
技能大賽選手的心育課程設計具有鮮明的職教特色,設計的內容和形式都同設計目標緊密關聯,因此,在制定和實施的過程中都必須避免以下問題。
第一,課程形式單一,內容偏理論輕實踐。參與技能比賽的學生中,二三年級的居多,他們的思維發展處于具體向抽象過渡的階段,如果課程內容偏重理論教學,勢必會增加學習難度,降低學生學習的驅力,教學效果無法保證,因此技能大賽選手的心育課程形式需盡量多樣,內容前后銜接緊密并能聯系職校生實際生活,確保課堂有效進行。
第二,課程以傳授競賽技巧和經驗為主,以心理素質提高訓練為輔。這類錯誤的出現意味著,教授者更加注重實操技能,偏離了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作用。面對日益加劇的競爭,賽場上最終的勝負逐漸由“拼技能操作”轉向“比心理素質”,心理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選手的發揮,因此,要真正理解技能大賽心育課程的功能并在設計中貫穿這一理念。
第三,課程教授缺乏系統性和典型性。職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含了技能大賽選手的心育課程,后者的設計和實施受到服務對象和服務目標的雙重影響,不能直接套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采用心理咨詢、團體輔導或心理課程等,而需要根據參賽選手的心理需要制定規劃,形成系統性和典型性相結合的心育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葉浩生.積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1
[2]崔景貴,黃亮.職校生技能大賽的心理訓練及實施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4.04:2
[3]鐘志農.班主任心育活動設計36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