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小學美術是學校教育中進行美育教育的主要學科之一,也是學生健康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以往教師多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學效率低、質量差。如何將多元化教學方式引入美術教學中并有效運用,是我們一線小學美術教師需要深思的問題。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動力的源泉。小學生受年齡、知識的限制,對一些抽象的美術知識,無法單純依靠語言來理解。這時,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以圖片、音視頻等方式生動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比如,在教學“色彩的對比與和諧”這一課時,四年級學生對詞語“對比”“和諧”所表達的內涵并沒有生活體會,如果一帶而過,就會使得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停留在字面上。在教學中,我播放了《搖籃曲》和電影《加勒比海盜》的主題曲He's a Pirate,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會到:柔美和諧的色彩就像一首溫柔的《搖籃曲》,讓心靈安靜;強烈的色彩對比就像節奏鮮明的《加勒比海盜》主題曲,激昂奔放。這樣引出對比色、和諧色應用的話題,就水到渠成了。
二、加強繪本在美術課堂中的運用
將生動有趣的繪本引入小學美術教學實踐,既可以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可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培養他們的美術素養。比如在教學色彩上色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按照繪本中顏色的明暗位置上色,從而更好地提高他們對色彩的認識和運用,有效地提高他們的美術水平。
又如在進行“鳥的紋樣”教學時,為了啟發學生,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讓學生欣賞著名畫家的鳥類作品,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抓住鳥的外形特征。同時,教師可以進行一定的示范引領,加強對作品寓意的分析,讓學生通過作品認識鳥的身體特點及生活習慣,在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中,激發學生繪畫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
三、注重差異化教學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審美理念,因此我們的美術教學活動不能一概而論。教師要用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獨特想法。只有這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才會得到激發。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留心每個學生的特點,采取科學的分層策略,對興趣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他們各自的特長以及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創作靈感
藝術來源于生活。教師要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與美術相關的元素,將其巧妙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通過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張開自己想象的翅膀。
例如,在教授“蔬菜的聯想”這一課時,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筆者組織了一次手工實踐活動,讓學生每人從家中帶三種以上蔬菜(整體或葉子),在課堂上根據蔬菜的形狀、顏色進行想象創作。有的學生創作了一把具有個性的扇子,有的學生創作了一棵樹,有的學生創作了一只老鼠……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作靈感,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藝術想象力。
總之,多元化教學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小學美術教師要將多種創新型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運用到教學過程中,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輕松愉快地學習美術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