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一、前言
現場勘查中由于要快速完成對原始現場的拍照固定,一般影像人員都將數碼相機曝光模式調成P檔(程序曝光模式),白平衡調成AWB(自動白平衡模式),在此模式下,相機會根據內置測光系統給出一組合理的光圈快門組合,你只需要用撥盤從中間選出一個合適的組合,同時省去了調節相機白平衡的繁瑣,在大部分情況下,這種設置都能夠獲得正確的曝光,但由于時間、地域的不確定性,現場光線環境比較復雜,相機本身的自動測光系統一些時候會無法正確判斷該用何種白平衡設定,這樣就容易出現照片偏離自然客觀的顏色,由此造成偏色現象。
二、方法
1、運用PHOTOSHOP軟件分析現場照片是否偏色。
數碼照片的顏色都被轉換為數據存儲,因此通過了解這些數據所代表的顏色,就可以客觀的判斷這張照片是否存在偏色,以及偏什么顏色。
1.1 操作步驟
將一張數碼照片用PHOTOSHOP軟件打開。
用左側工具面板上的“吸管工具”,分別從照片中顏色傾向不明顯(即該色彩點不明顯傾向于紅黃藍綠等顏色)的亮部(照片中光線較亮的部分,指右側顏色面板下RGB三個數值一般在235以上的部分。某些照片曝光不足時會找不到適合的亮部,這時需先在photoshop軟件上部菜單欄中選擇圖像——調整——亮度/對比度選項,將照片亮度值和對比度值調高。)、暗部(照片中光線暗淡的部分,指右側顏色面板下RGB三個數值一般在15以下的部分)、灰部(照片中白色的陰影或畫面的灰點,指右側顏色面板下RGB三個數值一般在100-200之間的部分)取三點顏色數值(數值在右側顏色面板上,以R、G、B三個數字表示,分別代表紅色、綠色、藍色范圍在0-255之間,如圖2)。
1.2 分析判斷
記錄下R、G、B三個數值相比較,如果R、G、B其中某一個數值明顯高于其他兩個,同時取得這三點都是這個數值高,這就表明照片在此顏色上產生了偏色。
2、偏色照片的校正
2.1 新建閥值圖層尋找中性色點
打開需要校正的照片,通過上述檢測方法檢測出這張數碼照片偏紅色。打開面板底部“創建新的圖層”按鈕,從彈出菜單中選擇“閥值”,同時將“閥值”對話框的滑桿拖動至最左邊,圖像這時變成全白色。然后再將滑桿向右拖,黑色像素將不斷出現。最先出現的黑色像素區域即是“黑場”(圖像最暗的部分)。點擊“確定”按鈕,PS即新增一個圖層。
2.1.1找出圖像中的黑場:
在工具面板選項中選擇“色點取樣工具”,選擇點擊調出的黑色素區域,標記圖像的黑場。
2.1.2找出圖像中的白場:
將閥值圖層的“圖層縮略圖”雙擊鼠標,打開圖層調整對話框,滑桿向最右方移,圖像變成全黑色。然后再慢慢的將滑桿向左移動,將會有白色像素出現。最先出現的那些白色像素區域就是圖像的光線最強的部分,即白場。點擊“確定”按鈕。選擇色點取樣工具,標記出圖像的白場。
2.1.3找出圖像中的灰場:
點擊右側圖層面板最下方的背景圖層,將其激活。再點擊圖層面板底部菜單欄,選擇“創建新的填充或調整圖層”按鍵,在下拉菜單中選擇“純色”按鈕,彈出對話框,這時將RGB顏色數據調整為“R=80、R=80、R=80”,即所謂的中性灰色。填充調整圖層應該設置在背景圖層和閥值調整圖層的中間。最后再在圖層面板中,改變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差值”模式(鼠標右鍵單擊圖層,選擇“混合選項”,再選擇“混合模式”下的“差值”)。
選擇“閥值”圖層,然后選擇“調整圖層”選擇項,再將下方箭頭滑動至最左邊,這時圖像將變成全白色。將下方箭頭緩慢向右邊移動,會有黑色的色點不斷顯現。最早顯現的黑色點部分就是圖片的中性灰部分,也就是灰場,選擇“確定”按鍵。點擊“色點取樣工具”,記錄上圖片的灰場所在位置。
三、效果
在圖片中創建“曲線”圖層校正偏色的三種中性色點
圖層面板下左鍵單擊各個圖層左側的“眼睛”圖標,隱藏掉圖層。然后點擊圖層面板下的按鈕創建一個新的“曲線”調整圖層,分別選擇曲線對話框右下角的三個“滴管狀”圖標,他們分別代表黑場、白場和灰場,然后按照上面幾步已標記好的各中性色場的位置,重新設定。
四、討論
在現場勘查拍攝及物證攝影中,只要白色(即R=255,G=255,B=255)顏色的數碼值正確,一般就不會發生偏色。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造光源,它們發出光的色溫和色調都是不一樣,客體反射顏色根據照射到其表面的光線顏色的不同而顯示出不同的色彩。我們的眼睛具有辨別各種色彩的能力,而數碼相機的“眼睛”(CCD、CMOS等)卻不能對色彩進行辨別,數碼相機只有設置好各種不同的“白平衡”,才能在不同的光線下拍攝出與我們所看到的世界色彩基本相同的照片。好在數碼相機對于各種不同光線已經預設好了很多白平衡模式,在大部分情況下,可以簡單地使用自動白平衡,讓數碼相機自行判斷使用何種白平衡,相機會根據當前畫面,找出畫面中的最亮點(白場點)和最暗點(黑場點),以此兩點算出色溫的數值,并自動計算出白平衡。自動白平衡能應付許多通常的拍攝任務,拍出照片的效果也不錯[2]。
使用外接閃光燈拍攝時各種痕跡物證時,因電子閃光燈發出光線的色溫與日光基本相同(都是5400k),因此應把白平衡設置為日光模式;在夜間戶外拍攝現場方位或概覽照片時,應把白平衡設置為白熾燈模式。室內通常使用的節能燈看上去發出的是白色的光線,但由于燈管發出的光譜并不是連續光譜,因此其色溫只有4000K左右,應將白平衡設置為日光燈模式[3]。
參考文獻
[1]古版;胡建;劉杰.數碼照片偏色的判斷與校正《人像攝影》,2007.
[2]毛龍州.用好白平衡《電腦報》2004
[3]老白.攝影知識掃盲系列民生社區(網址bbs.cnr.cn)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