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進發
摘 要:本文提出的新技術環境下創新信息通信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方式,是促進信息通信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水平提升的建議,希望通過創新提升質監工作效能,發揮更強有力的監管作用。
關鍵詞:信息通信工程;質量監督;方式
引言
信息通信業是構建國家信息網絡的基礎設施,是提供信息和網絡服務,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行業。信息通信基礎網絡建設是信息通信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通信業內涵不斷豐富,從傳統電信服務、互聯網服務延伸到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服務等新業態,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起著重要支撐作用。工程建設質量是保證信息通信網絡安全、可靠、穩定、高效運行的基礎。信息通信工程質量監督是信息通信業監管的重要環節,是保證信息通信工程建設質量的重要手段。信息通信業快速發展,技術水平不斷更新,使信息通信建設領域呈現建設規模持續擴大、建設組織管理方式和技術不斷創新、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的新特征。在新的形勢下,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在管理方式、監督手段、資源配置、監督隊伍專業能力提升等方面面臨新的挑戰。
1 信息通信工程質量監督中的問題
1.1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形勢嚴峻
近年來,我國信息通信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信息通信建設市場規模迅速擴張,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具備工程設計電子通信廣電行業(通信工程類)資質的企業達143家,具備通信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的企業達1136家,具備工程監理通信工程專業資質的企業達90家。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企業低于成本價惡性競爭,犧牲質量換市場、換利潤的情況時有發生。根據工信部通信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信息平臺數據顯示,2016-2017年,某基礎電信運營企業監理服務的平均中標價已經降到基準價的3折左右,最低已至2折,較2015年的平均中標價下降近六成。某基礎電信運營企業2018-2020年無線集成施工服務項目招標報價平均折扣僅為21.48%,其中報價最低折扣為0.5%,某標段報價平均折扣為6.85%,明顯低于其個體成本。市場惡性競爭嚴重威脅著信息通信工程質量安全和網絡運行安全。2018年工信部通信工程定額質監中心隨機抽查了7個?。▍^、市)的163個信息通信工程建設項目的質量,有161個項目存在問題,占抽查項目總數的98.8%,其中存在防雷接地、抗震設防、設施安全等直接影響工程質量安全問題的項目達105個,占抽查項目總數的64.7%。面對當前嚴峻的市場環境和工程建設質量狀況,在強化監督的同時,利用市場有效手段規范市場行為,促進質量責任主體自主增強質量責任意識,是信息通信工程質量監督工作面臨的新課題。
1.2質量監督人員嚴重不足
信息通信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質量監督人員是按照2002年原信息產業部頒布的《通信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及人員管理辦法》的要求,根據當時信息通信工程建設規模和技術發展水平配置的。2002年全國專職從事信息通信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專職人員為160人,當時全國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投資額為2073億元。雖然近年來,信息通信業高速發展,投資額從2000億元水平猛增到4000億元水平,但是由于各種客觀原因,信息通信工程質量監督力量并沒有得到同步擴充反而略有削弱,2017年全國從事信息通信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專職人員降為145人?,F有的信息通信工程質量監督不能滿足行業發展對監督的要求的問題突顯。
2 信息通信工程質量監督方式創新措施
2.1運用“互聯網+”推進遠程移動執法系統建設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實現了多媒體數據的高速便捷傳輸和共享,為信息通信工程質量監督提供了高效的監督技術手段。信息通信工程具有點多、線長、面廣、建設周期短等特點,傳統的信息通信工程質量監督主要采取質監人員對項目進行隨機抽取,赴現場檢查的方式開展工作,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成本。近年來,信息通信工程建設規模和建設項目數量快速增長,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第一、二、三季度《通信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和安全生產情況的通報》的數據,僅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開工建設的項目就達到152984項,但全國從事信息通信工程質監管理的專職人員僅145人,人均需要監督項目1055項,顯然,現有的質量監督力量難以滿足信息通信工程質量監管的需要。2018年修訂的《通信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47號)明確提出了實行信息通信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采用“互聯網+工程質監”技術方式,質監人員通過遠程視頻監控、GPS定位可以實現對工程實體狀況和主要參建單位和人員履行質量責任的情況進行遠程隨機抽查,充分利用5G網絡高帶寬、低時延的特點,結合VR等技術對現場情況進行細致觀察,對發現的工程質量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大大節約了傳統檢查方式的人力和時間成本,使質監人員可以同時對多個項目開展監督檢查,有效提升監督工作效率,極大提高檢查的覆蓋面和實效性,同時可以進一步強化質量監管震懾作用,顯著提升質量監督效能。執法信息平臺的建設和完善,將工程交易、工程質量監督、信用評價等集成在一起,形成一個功能集成化的遠程執法系統,確保監督執法的公開和透明、執法標準的統一,并實現與工程項目建設全過程標準符合程度監管評價相關系統的無縫鏈接。
2.2建設數字化工地管理系統
建設數字化工地管理系統,該系統集項目地理電子信息(位置信息)、企業基本信息和誠信信息、項目管理基本信息、項目風險評估系統、實時監測傳輸系統、遠程視頻監控系統、移動執法系統等于一體,實現工程項目的動態監管、現場實況的實時監控、執法動態的及時傳輸、項目數據的統計整理,有效提升工程監管的水平和效能,保證執法的公正性。通過信息化手段實時采集施工過程中每一道關鍵工序所包含的材料、設備、機械儀表信息及操作人員、管理人員、監理人員的行為信息,利用計算機技術對信息進行集成,形成信息化的關鍵工序施工記錄,建立可供追溯的數據庫,形成完整的責任倒查鏈條,通過關鍵工序施工的“可溯”實現質量安全“可控”。通過信息化手段的應用,監管部門可以輕松做到對項目經理的識別,杜絕項目經理同時兼顧兩個或以上在建項目,可以通過使用RFID、二維碼等綁定,結合設備進網檢測信息進行設備材料的識別,可以關聯檢查流程和設備信息庫,構建BROWSER-SEVER、PAD-SEVER等架構的監管方式,做到風險可控制,責任可追溯,減少人為因素,降低管理成本。
2.3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監管決策支撐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為工程質量監督信息的深入挖掘提供了可能。利用大數據對信息通信工程質量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及時發現工程質量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管理上的薄弱環節,為優化質監資源配置、開展精細化和精準化質量監督提供決策支撐。
參考文獻
[1]程剛.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機構設置與運行方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4.
[2]姚勵冰.中國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系的制度研究[D].重慶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