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懂明
摘 要:在工業領域中紡織行業是我國重要的制造產業,保障著我國經濟的騰飛和社會勞動力的就業。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紡織服裝行業的產業鏈增長,浮現出越來越多的問題,比如信息不對稱、效率不高等等問題。這就使得紡織服裝企業轉型成為必然,必須要依托互聯網金融來進行整個行業的轉型和升級,探索有效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紡織服裝企業 轉型 發展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國家引導和市場需求引領的要求,其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雖然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制造、出口國和消費國,但是現在也面臨著產能過剩和利潤率下滑的現狀,應用互聯網金融發展紡織服裝成為必然,必須要促進紡織服裝企業的轉型。
一、互聯網金融下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的發展現狀
(一)網購人數迅猛增加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電子商務的出現,使得互聯網金融得到了飛速發展,這也出現了很多網民,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保證。我國網民規模非常大,已經領跑全球互聯網,手機上網的網民是我國網民總數的一多半。而且金融危機的影響促進了互聯網交易應用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絡購物,網絡購也大幅度增加。
(二)網商數量增長迅速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我國網商數量迅猛增加,其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影響也日益增大,很多電子商務網站成為人們購物的主流平臺,比如淘寶網等。最近幾年,每天淘寶網站都會新增超過5000家的網店。
(三)服裝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大
根據相關調研數據顯示,網絡平臺上購物用戶購買最多的產品主要是服裝鞋帽類,實現了時尚商品網絡購物交易的高增長,其環比增長達到了136.8%,所以網購交易第一大類商品就是服裝服飾類商品[1]。未來越來越多的用戶會追求服飾、化妝品等在內的時尚商品,其需求持續旺盛,近年來時尚商品網絡購物交易額實現了翻倍的增長。
(四)服裝電子商務服務網站數量增多
現階段,我國規模以上電子商務網站總量非常龐大,包括很多B2B電子商務服務企業、B2C、C2C與其他非主流模式企業,這些企業呈現出了高速增長、井噴之勢。其中紡織服裝行業是行業分布比重最大的行業,而且網民對第三方支付的信任度提高,推動了越來越多網民選擇第三方支付[2]。
二、依托互聯網金融促進紡織服裝企業轉型發展的思考
(一)政府統籌產業發展
我國傳統的實體店紡織服裝企業大多是從鄉鎮企業發展起來的,并形成了一批中國500強的紡織服裝企業,比如江蘇陽光集團、紅豆集團、海瀾集團等等。雖然這些紡織服裝企業的發展勢頭很好,但是其一直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產業集群,全國服裝產量的70%以上都是各產業的集群[3]。因此,紡織服裝企業的轉型發展過程必須要推動紡織服裝產業的高級化發展,加快全市性產業集群發展規劃體系的構建,并繪制產業集群的分布圖譜,這樣才更容易創建知名的地域品牌群,形成集群內品牌梯隊,其技術創新、金融信貸、信息服務、大數據分析、教育培訓等各個方面才可以得到優化。同時政府也要鼓勵企業建立符合當地特色的紡織服裝技術研發機構,支持產業集群技術開展創新活動,將本土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聯結起來,進行技術交流合作,促進集群內企業產學研合作鏈的建立。集群內要加快建立服裝大數據服務中心,這樣開展其他工作才有信息服務的支持,比如企業的品牌建設、產品設計開發和精準營銷等等。紡織服裝企業技術研發的載體是大學科技園、高職教育園等,它們可以為其提供創造性勞動的工作空間,使得服裝更具有創意,為服裝創客提供重要基地。這一過程中也要發揮互聯網金融的作用,提供給無錫紡織服裝產業生產性互聯網支撐,將上、下游企業連接起來,提供阿里巴巴等公共服務平臺。
(二)推動服裝產業服務化
互聯網金融下的產業變革是對現有紡織服裝產業的一種深化,推動了紡織服裝行業的轉型,使得其向服務化變革。產業化主導的是大規模生產,主要依賴的是降價競爭,有利于提高GDP速度。雖然這一方式可以在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得到發展,但是現階段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已經逐漸消失,不能再追求產業化的發展。在服裝產業的服務化發展中,差異化生產是主要的發展方向,其可以進行提質競爭,有利于提高GDP的質量,保證在產業鏈高端獲取高額的利潤。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這是產業化與服務化相互融合的過程,其不僅可以保證產業規模,而且產業質量也相應提高,實現了向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質造和中國智造的轉變,這也符合全球產業結構的服務型經濟轉型趨勢[4]。在紡織服裝產業的服務化中,要注重其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云服務要取代大數據與云計算,并與當地物聯網的產業優勢結合起來,不斷進行適合服裝企業“端應用”的開發更新,這需要與價值網絡生態相結合。在適合服裝產業服務化變革所需的柔性化生產系統研發過程中,要與當地的物聯網、電子信息和機械制造等優勢產業相結合,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的作用。在服裝營銷服務的發展過程中,要從企業與客戶的關系角度來不斷提高其服務化的多樣性價值,消除互聯網模式下C2B模式產銷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情形,促進消費者驅動商業模式的形成。客戶是C2B模式下產品開發的中心,客戶可以通過“端應用”來對紡織服裝產品的款式、面料、色彩、配飾等進行自主選擇,這一企業也可以結合客戶的實際需求來進行快速準確的組織生產。
(三)加強大數據的支撐營銷
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離不開網絡,所以網絡上人們每時每刻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紡織服裝企業就需要充分理由這些數據,做好相關數據的計算分析,通過準確了解客戶的喜好,紡織服裝企業進行投入和生產,并提前做好相關投入帶來收入的預測,這就是精準營銷。在精準營銷中大數據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維護現有客戶,對于已有的客戶其都會建立數據庫,通過其中的終身價值模型來對客戶的長期價值進行預估,一位客戶有多大可能失去積極性這依賴的是防損耗模型的運用。在模型的計算過程中,需要進行現有客戶的分類,計算不同級別客戶需要的投入與回報,保證有限營銷成本經濟價值的最大化[5]。第二是發掘潛在客戶,建立“相似性模型”需要結合已有客戶數據進行,構建其在網絡、實境中的生活方式、學歷構成、居住環境、工作性質、購物習慣等等數據,這樣分析計算的數據才更加準確,也可以快速找到潛在客戶,在不同渠道進行廣告投放時才可以根據不同的人群選擇在網業廣告、搜索引擎、微信推廣、視頻網站等不同地點。對于喜歡看美劇的人群,在統計分析中可以發現其大多數學歷較高,是收入穩定的年輕受眾,所以可以精確投放合適的衣著類廣告對于這些人群。而且大數據分析可以了解客戶購買你的產品的花費少,對競爭對手的相關數據進行預測等等,如果發現客戶在你的產品上運用的可支配收入是10%,那么剩下的90%就可以進行營銷攻勢。第三是獲取客戶的需求,互聯網金融下可以快速追蹤在互聯網上人們對產品和服務的評價,這一企業也可以及時進行產品設計定位的調整改進。而且客戶以往的購物歷程可以為企業產品設計提供參考,現在的亞馬遜與BrandZ就有類似的消費推薦服務。而且大數據下獲取客戶的生活方式等數據還可以通過對客戶瀏覽網頁資訊內容和社交網絡行為(微博、微信和QQ等)進行,對客戶近期的消費需求進行預測[6]。
(四)運用柔性化生產模式
“柔性化”生產模式針對的是大規模生產提出來的新型生產模式,其核心理念是結合客戶的訂單與市場需求進行靈活組織生產。“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是紡織服裝產業的服務化和精確營銷的要求,所以必須要保證其生產方式同步,互聯網金融下運用柔性化生產模式可以大大提高紡織服裝企業的競爭力。未來紡織服裝市場的特點是“個性化、多品種、小批量、響應快”,企業進行產品產量的預測要與客戶的反饋信息、銷售數據結合起來,保證生產組織的及時性和精確性,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庫存。如果市場銷售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生產商是補貨生產要多頻次小批量進行。比如西班牙零售集團Inditex旗下的Zara。
結語:
近年來,我國紡織服裝行業飛速發展,國外市場需求也不斷增長,傳統加工和出口貿易的服裝企業轉型成為必然。互聯網金融要求紡織服裝企業進行轉型發展,所以要把握其發展現狀,通過政府統籌產業發展,推動服裝產業服務化,加強大數據的支撐營銷,運用柔性化生產模式等多種方式來發展現代化的紡織服裝企業。
參考文獻:
[1]梁朔,徐宇清.服裝創意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以武漢市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10):49-51.
[2]黃碧紅,謝雅紅.基于互聯網金融視角下家族式紡織服裝企業的融資模式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6):85-86.
[3]鄭寶利.金融支持小微企業助力經濟轉型的實踐與思考——以大慶市為例[J].黑龍江金融,2019(1):71-73.
[4]聶爽爽.互聯網背景下紡織企業轉型網絡營銷策略的研究[J].黑龍江紡織,2019(1):20-23.
[5]李淑芳.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與金融支持的思考及建議——一石獅市紡織服裝產業為例[J].統計與管理,2014(2):52-54.
[6]胥朝陽,周凌祥.依托互聯網金融促進紡織服裝企業轉型發展的思考[J].銅陵學院學報,2016,1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