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民
摘 要:學習評價是教師進行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中所必須進行的一個教學行為,對學生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采取合適的激勵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位教師都應認真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高職教學 激勵機制
高職教育在我國出現的歷史時間不是很長,到現在不過幾十年的時間,大部分的高職院校是由原來的中專學校轉變而來。因此,無論是它的理論教學模式,還是實踐教學模式,抑或是評價模式,都還保留我國學歷教育模式的痕跡。這些在一些實踐條件不怎么好的學校尤為明顯。由于原來中專學校的教學層級要比大學本科教學層級低,因此,在此前幾年,無論是高職學校的教師還是學生,都有一定的自卑感,家長也將職業院校另類相待,所以高職院校的學生來源質量不佳,這給教學的順利實施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一、國家對高職院校的激勵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一些政策,來支持、規范職業院校的建設發展工作,尤其是今年,國家發布的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二十條),顯然,國家已把我國的職業教育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并首次提出職業教育是一個類型,而不是教育的一個層次,這一理念的提出,明確了我國今后的職業教育發展方向,它打破了制約高職院校發展的制度約束,意味著職業本科院校甚至職業技術研究生這一現象都有可能出現,這也與要求高職學生具有工匠精神相吻合。畢竟工匠不是兩年,三年就能培養出來的,它需要持之以恒的訓練才能成功。同時,國家進一步規范了本科院校招生,同時擴大高職院校生源與招生規模,加大資金的扶持力度,這實際上就是國家的激勵機制,有了激勵就會有動力,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日可待。
二、高職教育的本身屬性與評價要求
高職教育之所以要獨立于大學學歷教育之外而自成體系,這自然是由高職教育的定位決定的。根據我國職業教育筋今后的發展計劃可知,國家將逐步形成以中職、高職和職業本科等這一新的教育體系,因此,將高職教育定位于培養一大批高素質高技能,能實現現代生產需求的勞動者。由此可見,對高職教育的評價點定位在了素質、技能和勞動者這三個方面,既高職學生首先是作為一個工作在生產一線的勞動者出現的,而不是把它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技術研究者來培養的。因而,對作為一個生產為主要職責的勞動者而言,其最為重要的素質,就是應該具有較強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其次,是要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再次是要具備一定的人文功底,最后,還要有一定的自我提升能力和創新思維。
三、教學中激勵機制的運用
3.1懲處激勵:這是我們最常采用的一種激勵方法,也是一種最為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正如我們常說的,要用制度來管人。但在實踐中可以結合專業特色來實現懲處,如對于機械專業的學生來說,我們采取的懲罰措施是要求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錯配件的制作,這樣既達到了懲罰的目的,又達到了鍛煉及專業能力的目的這一方法遠比一些簡單的處罰有效。
3.2 目標激勵:它與懲處激勵剛好相反,正如我們常說的要有獎有罰,他們兩個搭配運用相得益彰,正如懲處要講究方法一樣,目標獎勵也要講究形式和技巧,
不能簡單地以金錢作為唯一方式,這樣的效果往往不佳。獎勵的手段要多樣化,要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精神獎勵要給足被獎勵者面子,以增強他的榮譽感。物質獎勵要突出獎品的品位。在實際中我們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實施不同的獎品。例如,對汽車專業的學生可以提供汽車模型。
3.3加權激勵:我們在對罪犯的量刑過程中采用的加權處罰,犯同樣的錯誤,慣犯處罰就比初犯要重。在對一些需持續性評價的事件中采取加權激勵,就會促使激勵對象向好的方向發展。
3.4捆綁激勵:我們發現在一些群體性的活動環境中,往往能最大的激發個體的潛能,因此,在處于一些較為棘手的個體事件時,采取捆綁激勵的方式,往往能降低問題的處理難度,當然加強對學生的團隊精神的教育是前提,具有團隊精神的個體也有較大的職業發展空間。
誠然,高職學生的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只有通過各種手段、利用各種場合,采用各種形式的激勵方式對學生進行持之以恒教育,才能達到我們所追求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陳恭鑫.高校體育教學激勵機制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交際2017(06)
[2].黃忠海.高校教師教學工作激勵機制的策略[J].現代企業2019(03)
[3].劉琴.創新高職教學管理運行機制的研究 [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2)
[4].李雋.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6(07)
[5].楊威.大學生創新創業激勵機制構建研究[J].現代交際.2019(02)
[6].王春雨.高校學生干部激勵機制構建探析[J].揚州大學學報2013(12)
[7].OBE理論視角下高校課程學習評價研究[J]劉榮,方麗麗,袁芳.中國輕工教育2016(01)
[8].關于評價與教學過程有機結合的探索[J]孔企平.全球教育展望2014(12)
[9].基于大數據的在線學習過程性評價設計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