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剛 付輝云 胡成鈺 熊六鳳 吳斌 闕江龍 伍恒嵐

摘要:引進新品種“中科5號”與彭澤鯽、草魚開展養殖試驗,對技術要點和產出效益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中科5號;彭澤鯽;草魚;池塘養殖
中圖分類號:S965? ? 文獻標識碼:B
“中科5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桂建芳團隊培育出的高產異育銀鯽新品種,與其他養殖鯽魚品種相比,異育銀鯽“中科5號”具有生長速度快和抗病能力強的優點。彭澤鯽是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和九江市水產科學研究所于1983年開始,歷時六年七代定向選育得來的地方名優產品[1]。草魚是我國傳統的重要淡水經濟魚類,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其生長快、個體大、產量高,是池塘、湖泊、水庫和河道的主要養殖品種[2]。
2018年7~8月,省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引進“中科5號”和彭澤鯽,在江西省鄱陽縣養殖示范點(鄱陽縣樂安特種水產開發有限公司)開展了養殖試驗。“中科5號”、彭澤鯽和草魚均采用池塘主養、混養的養殖模式。
1? 養殖方法
1.1? 池塘條件
選擇示范塘4個,為長方形,面積為12畝(西1號)、5畝(西2號)、16畝(西3號)、16畝(西4號)。池底平坦,淤泥厚度不超過15 cm,水源充足,水質符合養殖用水標準,進排水方便。清除池邊雜草污物,加固堤埂,檢修進排水系統,加水10 cm,用125 kg/畝生石灰塊化漿趁熱全池潑灑,曝曬3~5天,加水至80~100 cm。
1.2? 苗種放養
夏花下塘前用3%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西1號塘主養“中科5號”異育銀鯽夏花3萬尾,套養花鰱夏花1500尾;西2號塘主養草魚10000尾、套養花鰱夏花500尾;西3號塘混養異育銀鯽30000尾、草魚20000尾;西4號混養彭澤鯽30000尾、草魚20000尾。
1.3? 飼料投喂
夏花入池后,連續7天投喂豆渣加破碎料,每天2次,全池淺水區投喂。投餌堅持四定的原則,即:定質、定量、定時、定位。投喂時間視吃食情況靈活調整,投喂飼料為正邦集團生產的飼料,陰雨天、魚病流行期投飼量應酌情減少。
1.4? 水質調控
保持池水黃綠色或綠色,透明度40 cm。隨著魚體的生長和水溫的升高,逐步增加池水深度,定期加注新水,每次15~20 cm,至養殖中期加水到最高水位2.0 m。注水口需要用密網封口,嚴防野雜魚和其他敵害生物混入;既穩定水質,又能調節水溫,有利于魚類的健康生長。
1.5? 日常管理
堅持每日巡塘2次,觀察鯽魚的攝食、活動及水色、水位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做好養殖日志記錄。清晨觀察水色和魚的動態,發現嚴重浮頭或魚病應及時處理;上午投飼與施肥時應注意水質與天氣變化;下午清洗飼料臺檢查魚吃食情況,并做好飼養管理日志。
2? 養殖情況及結果
2.1? 出池情況統計
通過上述兩種養殖模式,4個示范塘分別于2019年12月10日至16日干塘,養殖16個月后出池結果如下:“中科5號”平均規格350 g/尾,彭澤鯽平均規格334 g/尾,草魚平均規格1250 g/尾,鳙魚平均規格945 g/尾。各示范塘產量分別為西1號“中科五號”300 kg,西2號草魚2000 kg,西3號“中科五號”250 kg、草魚3000 kg,西4號彭澤鯽400 kg、草魚2500 kg。
2.2? 主要養殖效益
從出售情況來看,4個示范塘的草魚產量最高7600 kg、效益達6.1萬元,鳙魚1700 kg、效益1.5萬元,中科五號550 kg、效益0.44萬元,彭澤鯽450 kg、效益0.36萬元。
2.3? 引進品種特點
養殖16個月后,“中科5號”的生長速度比彭澤鯽具有一定的生長優勢,但差異不明顯。混養的鯽魚品種個體差異較大,中科五號、彭澤鯽養殖群體均表現這種態勢。其中個體最小50 g、最大600 g,可能是混養密度、放養方式及個體攝食等諸多因素導致。“中科5號”屬底層魚類,喜在底質肥沃、底棲生物豐富的水體中生長;對適溫范圍廣,最佳生長水溫25℃~30℃;對水體的pH值、低溶解氧等理化因子有較強的耐受力,適宜在各種水體中養殖。
參考文獻
[1]楊睿嬌,李冰霞,馮浩,等. 彭澤鯽染色體數目及倍性的細胞遺傳學分析[J]. 動物學報,2003,49(1):04-109.
[2]徐先棟,付輝云,陳文靜,等. 南昌市周邊主要水產養殖區池塘養殖草魚體內優勢細菌調查[J]. 江西農業學報,2019,31(2):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