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霖
摘 要:旅游業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在優化我國經濟結構的時候,也能擴大內需,同交通、金融業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從而形成了“旅游消費金融”。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紹簡要的介紹了商業銀行旅游消費金融產品的類型,接著分析了消費金融產品開發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其中的問題,重點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開發策略,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 旅游消費 金融產品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旅游業的發展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在產業融合日漸模糊的背景下,旅游業開始以一種全新的經濟現象出現在市場上。但是從當下旅游消費金融產品的開發情況而言,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針對這些比較典型的問題,應該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具備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借助金融去推動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商業銀行旅游消費金融產品的類型
(一)信用卡
商業銀行發行的旅游信用卡一般分為兩種:聯名的、獨立的。前者在形式上享有普通銀行卡的服務,卡片上也會有雙方的名字和標志,當消費者在拿著信用卡的時候,不僅可以享受到一般銀行卡的服務,還具備一些額外的待遇。當下,商業銀行發行的銀行卡大多是其它的組織一起合作,經過一系列的整理工作,有電子網絡企業、旅游點經銷商和酒店等。而獨立的旅游信用卡主要是同其它機構聯合發布,這種運作方法讓整個銀行具備更大的自主權,而且不用受到第三方的束縛。
(二)信貸
新時期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上升,旅游的年收入也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針對那些購買欲望極強的游客,在經濟水平不允許的情況,也可以開通相關業務,向銀行提出申請,從而獲得一定的消費貸款。從應用特點而言,功能上比較單一化,而且申請流程過于復雜,即便向銀行提交了相應的申請材料,也要等30天以后,才能完成審判。
(三)電商平臺
電商平臺具備極強的自主權,涵蓋了繳費、擔保等業務,在電商平臺中,有預定機票、酒店、門票等諸多服務,不但平臺的服務非常完善,而且應用技術也愈加成熟。給予銀行客戶更多的選擇權,在進行各項訂單交易的時候,也非常便捷和安全,例如商業銀行同工業相互結合的“智慧服務”、建行的“B2C”、農行的“金e順”等,這些旅游消費金融服務,同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也能滿足銀行客戶的基本需求。
二、旅游消費金融產品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開發的規模較小
當下,我國金融消費市場在不斷擴大,但是從一個整體的層面而言,市場規模在國際上占據的比例仍然偏小。按照相關的數據顯示,接近50%的家庭在缺乏資金的時候,會向親戚、朋友借錢,不會選擇銀行,所以我國消費金融市場的規模不大。在分析多種旅游消費金融模式的過程中,商業銀行對于消費者所提供的旅游類金融產品還是比較齊全的,但是整體的規模不大,以信貸為例,現階段的信貸業務并沒有完整的納入到主流消費渠道中,簡言之,商業銀行并沒有單獨的開設這一板塊。
(二)金融模式發展有失平衡
旅游信用卡在我國發展的時間實際上比較晚,但是有著互聯網的引導,使其轉換為比較獨特的運作模式,讓商業銀行能夠從中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所以會持續性的投入,使得該業務快速成長;但是在信貸業務方面,雖然成立的時間比較早,可運用手段過于單一,不符合當下的發展潮流。最后是電商平臺上的旅游服務模式,當商業銀行在轉變運作方式的時候,平臺上退出的服務也顯得更為的直觀、快捷,受到人們的喜愛,所以發展前景還是非常好的。
(三)產品開發的渠道過于單一
從目前的金融服務渠道來看,其它類型的金融服務機構并不具備開發旅游金融產品的資格。雖然近幾年,銀監會在擴大對內開放的范圍,推進消費金融試點單位的發展,使得一些民營銀行也開始進入到正常的發展狀態,但是這些旅游金融發展的前提仍舊是商業銀行。
三、旅游消費金融產品的開發策略
(一)降低準入條件,體現出主導開發功能的作用
旅游消費金融要想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需要政府充分發揮出宏觀調控的作用,按照實際情況,適當的降低準入條件,讓那些具備經濟能力、發展比較穩定的金融機構也加入到消費金融企業的范圍內。同時,在政府監管下開展的旅游消費金融業務,使得消費平臺更為的多元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商業銀行不斷去創新經營理念,給予消費者更為穩定、多樣的消費環境。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主要目的在于支持金融旅游業的發展,一方面,理清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出一個決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創新金融模式的時候也要支持旅游業的發展,擴寬整個融資渠道,讓企業可以從證券、債券市場中解決資金方面的問題。例如在2106年,國務院就決定,放開金融消費市場準入門檻,將試點推廣到全國范圍內,大力發展消費金融行業,釋放消費潛力,將重點放置在低收入的人群中,促進消費的快速升級。當各路資金開始進入到消費金融市場的時候,也會將旅游業作為重點,其中所涉及到的不只是商業銀行,更有旅游企業和電商平臺。除此之外,商業銀行作為最主要的開發主體,在旅游企業的基礎上,消費者的需求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這讓消費擁有更多的選擇權。旅游消費金融產品的種類在增多,選擇的方案愈加多元,那么產品的類型也更加符合消費者的基本需求;當產品標準化程度在提升的時候,需要提供一些便捷的服務,借助規范性的操作流程,不斷健全風險管理體系,使得消費者的發展和運行更加順暢,確保銀行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滿足消費者對于產品的要求。
(二)完善社會各項保障制度,健全銀行信用體系
要想提高旅游消費的水平,就應該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不要讓旅游成為大眾的負擔,從而阻礙經濟的發展,所以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范圍,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在健全銀行信用評價體系的時候,應該加強內部的評級法,充分認識到這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盡量站在一個長遠的角度去考慮事物的發展和變化,重視銀行內部體系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當下,數字技術、智慧服務等,將消費者的行為信號、信用體系和人際關系考慮在內,構建了一個多維度的數據網絡,用于完善征信體系。那么在未來的發展中,也要借助互聯網金融數據,突破現有的數據模式,逐漸去完善我國銀行的信用體系。對于整個旅游消費金融市場而言,產品的種類在增加,客戶群體更為的多元,支付方式也會不斷創新,這種情況下,就必須要構建一個更為完善的監管體系。而且在未來,還應該按照人力的基本需求去進行持續性的審判,結合信息技術,構建一個自動化的控制體系,然后從監管的主體、手段和政策為出發點,創設一個安全的金融環境。以“在線旅游平臺”為例,結合各種社交媒體、數據和政府等,用于推動旅游資源的創新性發展,基于金融技術和創新性服務,讓金融服務實現“四流合一”,衍生出“在線旅游+消費金融”的OTA模式。而在融資的過程中,需要構建一個金融防范體系,保證交易的透明度和完整性,還要構建一個完整的法律法規,這樣才能使得“在線旅游消費”更為的有序與合理,確保消費者的基本權益。
(三)發揮旅游中介公司的優勢性,獲得良好的宣傳效果
在旅游消費市場中,旅游企業和消費者會出現非常直接的接觸,企業也是最了解整個消費市場的,要想推廣和宣發信貸產品,商業銀行要充分發揮出旅游中介公司的優勢性,加強同企業的相互合作。例如,銀行現階段的汽車、住房貸款等,借助地產開發商去擴大同廠商的合作方式,既能節省人力資源,又能推動各項業務的全面發展,獲得一個雙贏的效果。當旅游消費金融業務在發展的過程中,借助旅行社的優勢性,通過多種途徑去獲得一個最佳的宣傳效果。在這種信任情況下,充分把握住消費者的各項行為,幫助他們辦理旅游的各項手續,這樣不僅能幫助銀行規避掉一些潛在的風險性,還能減少旅游消費者對交易業務的疑惑。同時,商業銀行利用旅行社去進行有效的宣傳,宣傳的過程中,轉變消費者陳舊的消費者理念,讓社會大眾了解到超前消費所帶來的好處,使旅游消費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工商銀行同“國旅總社”合作,聯合開展的刷卡立減的活動,讓90后、00后也能利用“小額貸款”出國旅游,全面整合旅游和金融方面的優勢性,為消費者提供更為高效、便捷的支付、旅游服務。“小額貸款”活動中,這是很多年輕游客都會選擇的一種方法,貸款的額度一般比較小,在50000元以內,主要是針對年輕人剛開始工作,儲蓄不多,需要在父母身體狀態好的時候,帶著家人一同旅行。這種“小額貸款”,一般分為一年或者是兩年來還款,不會出現壓力過大的情況,而且在市場上的接受程度也比較高。
結束語:
新時期背景下,商業銀行應該按照自身的特點,研發出一些符合旅游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構建旅游金融產業鏈,提高整體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滿足消費升級中客戶多層次、多樣化要求。從以往商業銀行消費金融的角度而言,主要是沒有掌握到客戶的認知理念和基本需求,所以旅游消費者產品缺乏創新性。對此,銀行應該在創新的基礎上,保護好市場定額,而且在改善收入結構的時候,也能提高整體的盈利水平,順帶借助金融去推動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金能斗,王春源,翁苑丹,等.淺論在線旅游消費金融的創新發展及應對措施[J].海峽科學,2018,No.136(4):77-82.
[2]李華峰.關于商業銀行消費金融發展模式的思考[J].南方論刊,2014(1):18-20.
[3]文巧甜.金融科技背景下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創新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9,310(0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