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紅








中國版畫歷史悠久,藝術風格獨特。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也有多個版畫技藝。
我園開展的版畫活動基于幼兒的興趣進行啟蒙。版畫制版分為凹、凸兩類,版種具體有木刻、銅刻、石刻、磚刻及實物制版等,創作的空間很大,正適合滿足幼兒猜想、探究、模仿、嘗試和創造的天性。活動中可啟發幼兒彰顯個性,盡可能地利用和開發各種材料的特性,創作不同制版效果的作品,創作出自己的版畫。讓幼兒在體驗中感受快樂,在實踐和拓展中發展想象力和創造能力,進而增強幼兒對中國豐厚的民族文化的認知和情感。
一、幼兒與版畫的第一次碰面
版畫雖然同剪紙一樣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二者相比,幼兒接觸剪紙的機會更多一些。版畫的認知度相對低一些,有很多人不知道版畫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許多老師對版畫也較為陌生,關注較少。所以更加有必要在幼兒園開展版畫創作的實踐和研究課程,發揮藝術教育促進民族藝術文化發展和傳承的作用。
版畫總是給人一種神秘感,是因為版畫的制作不同于繪畫,需要制版和印版兩個步驟結合才能完成。印版有油印、水印和拓印之分。嚴格地說拓印版畫不能算真正的版畫,但它可以簡易地呈現版畫的效果,獨立操作性強,操作較簡便,可以對幼兒進行版畫啟蒙,所以在前期幼兒版畫課程的活動中,為了增強幼兒的制版體驗,會更多借助拓印的方法引導幼兒發現、參與和探究制作,比如這第一次活動。
在設計版畫與幼兒第一次碰面的活動中,我著重考慮如何讓幼兒自己感受版畫的神秘感,并且讓他們自己揭開版畫的神秘面紗。因此在版畫課的第一節活動中,我把活動焦點放在印版呈現的環節上,采用拓印的方式,通過“魔術表演”的游戲情境,讓幼兒眼前一亮,他們發現了印版和下面隱藏著的版之間的關系,感受到版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感,萌發了參與版畫創作的興趣。
二、調動幼兒已有經驗巧妙制版
通過前面的活動,版畫神秘的面紗被孩子們成功地揭開了,之后的制版操作自然就成為活動的重點。游戲是幼兒活動的基礎,所以版畫創作應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并調動他們已有的認知和操作經驗,啟發他們用自己的方法有目的、有探究情趣地參與和創作。
1.版畫與擺畫
中班幼兒參與版畫的創作活動應該側重于游戲性。拼拼擺擺的游戲操作隨意性強、材料選擇范圍廣、創意空間大,特別適合中班幼兒表現與表達,所以中班參與版畫活動就從他們喜歡的擺畫開始,讓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都能獲得版畫創作的成功體驗。
例如中四班,曾以“龍文化”為主題開展活動。前期幼兒對龍的形態和神韻有著豐富的了解、認知和想象,所以根據班級幼兒近期的興趣點啟發他們用擺畫的方法表現龍的各種形態,再啟發他們選擇適合的材料拼擺制版,創作以龍為主題的版畫作品。
2.版畫與拓描
幼兒自主學習、探究及大膽實踐等優秀的學習品質,需要在已有經驗和技能的支持下逐漸形成,拓描和拓印的技能是在之前系列活動中獲得的。在“好玩的手勢”活動中,啟發幼兒把升入中班初期參與拓描添畫的經驗與拓印方法巧妙地結合運用,以他們經常接觸到的各種手勢為題材創作版畫作品,材料是自己的小手掌,更是方便可行的拓描材料。幼兒對于這樣有趣的制版熱情極高,最終的版畫作品也彰顯了個性和兒童情趣。
3.版畫與折紙
折紙也是幼兒喜歡的手工活動,折紙作品本身自然呈現出薄厚和紋理層次,所以也可以借助折紙作品進行制版、印版創作版畫,啟發幼兒重組經驗,靈活、巧妙地創作出不一樣的版畫作品。
4.版畫與剪紙
剪紙是幼兒在剪紙課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技能,所以大班第一次版畫活動的制版操作就運用了剪紙技能,讓幼兒能夠得心應手地創作版畫作品。例如以“面具”“窗花”為題材的作品,剪紙鏤空的特點自然呈現凹凸有致的制版效果,再運用剛掌握的拓印方法,大班幼兒第一次版畫創作的成功體驗是通過剪紙結合制版獲得的。
三、探索多種材料創意制版
兒童版畫的創作是以游戲為主,大班上學期開展版畫活動的重點落在制版上,版畫的制版原本就是非常有創造性的環節。版畫版種多樣,在教學與活動中鼓勵幼兒探索多種材料制版,拓展他們的經驗。
1.版畫與自然材料
秋季是落葉繽紛的好時節,幼兒接觸到原本高高掛在樹梢上的葉子,漫天飛舞的葉子讓幼兒興奮不已,更興奮的是當樹葉拿到手里時,他們發現了藏在葉子上的葉脈,根據幼兒的發現和興趣點進行拓印版畫的創作是個很好的契機。
版畫的制版分為凹凸兩類,凹凸的表現在于紋理的存在。借助葉脈和葉子的形狀,在感受到紋理的基礎上制版,引發幼兒對版畫的興趣,提升他們參與版畫創作的經驗。比如中五班“魚躍龍門”的版畫創作中魚的形象,不僅使用了樹葉拼擺的方法,還利用了許多廢舊材料,如水果網的網狀形式讓幼兒聯想到魚鱗。
2.版畫與廢舊材料
廢舊材料也是版畫課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如報紙,報紙取材量大、操作靈活方便、柔軟且有韌性,便于幼兒聯想、拼擺各種畫面。報紙游戲是為了制版創作做準備的課程之一。游戲過程中幼兒用揉、擰、攥、疊等多種方法,創作出一幅幅生動、有立體質感的擺畫作品,這樣的制版作品能讓幼兒感受到版面上的內容可以出現薄厚的差異,進而發現這些薄厚不同的拼擺形成了制版上紋理層次的變化,讓版畫的畫面上呈現的內容更加清晰和明亮。
再比如大四班的穿編活動,借助橫豎紋理形象表現向日葵的花盤;快遞盒子中防壓塑料膜上面的泡泡像極了玉米豆豆,用過的KT板也被巧妙地派上了用場,撕下一層膜露出下面有些松軟的板材,刻畫出餐桌的花紋。
四、版畫在新年活動中閃亮登場
經過版畫課程在不同年齡班的初步探索和實踐,老師們也對版畫藝術有了一些了解和認識。于是有些班級老師嘗試將版畫融入區域游戲和新年活動中,借用版畫靈活造型和創意的特點,將版畫與傳統年味色彩和吉祥文化有機結合,在親子活動中,讓家長和孩子們在版畫創意中體會版畫藝術的魅力,感受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精彩。
幼兒版畫課程一定是在遵循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的前提下,以兒童化的創作形式為基點,通過科學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啟迪幼兒喜歡版畫、了解、接受并愿意參與這種與以往不同的表現形式,才能發掘藏在幼兒身上的藝術潛能,吸引他們積極參與版畫的創作活動,并將這種中國傳統藝術一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