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德志 周婉君 吳伊人
近些年來,蘇州市吳中區檔案局(館)緊緊圍繞“檔案強區”的工作目標,以農業農村檔案工作為重點,通過村級檔案工作、股份權能改革檔案工作、農民合作社檔案工作“三大提升工程”,筑牢工作基礎、創出工作特色、拓展工作領域,不斷提升農業農村檔案工作水平,全面記錄鄉村振興的偉大過程,為農業農村建設發展發揮檔案基礎保障作用。
一、以村級檔案工作為著力點,筑牢工作基礎
村級檔案工作是服務新農村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促進鎮村和諧穩定的基礎性工作。2008年以來,吳中區檔案局(館)以推進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為契機,堅持示范引領、全面推進的思路,緊盯村(社區)檔案工作“一星級是基礎,二星級全覆蓋,三星級有突破”的工作目標,全面抓好村級檔案工作。至2018年底,全區16個鎮(區、街道)檔案工作均達省三星級規范,128個涉農村(社區)中創建三星級檔案室2家、二星級檔案室113家、一星級檔案室13家,村級檔案工作碩果累累。
1.加強組織領導
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將村級檔案規范化建設作為重點工作納入全區檔案事業發展整體規劃,高標準制定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三年星級提升計劃;建立領導分片掛鉤制度,經常性開展實地調研,分析問題,研究對策和措施;優先向經濟薄弱村和檔案工作薄弱村送櫥柜裝具、送服務指導,推進檔案工作平衡、持續發展;橫向加強與涉農部門的溝通聯系,共同研究部署工作,制發了《印發〈關于加強村鎮建設檔案管理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等文件,為檔案工作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2.注重培訓指導
以“分類指導、典型示范、穩步推進、全面提升”為指導原則,分步開展崗位培訓、繼續教育培訓、集中授課、上門指導、網絡咨詢等,累計培訓40余期,上門指導1000余次,不斷提高檔案隊伍的業務素質和能力水平。鎮村專兼職檔案員有200余人取得了檔案從業資格證書,20余人評定了檔案職稱,檔案隊伍活力不斷激發,人才資源寶庫不斷充實。
3.創新管理模式
以構建區域性檔案館網集群、打造“百姓身邊的檔案館”為目標,全力推進鄉鎮檔案館(中心)建設。2013年城區管委會掛牌成立了全區首家鎮(區)檔案中心,實現了城區檔案的集中統一管理。 2015年,木瀆鎮借著強鎮擴權的東風,掛牌成立了吳中區首家綜合性鄉鎮檔案館,形成了管理有序、工作有效的檔案工作網絡。鄉鎮檔案館(中心)的建立為進一步實現鎮村檔案資源整合、“一站式”服務、“滲透式”監管搭建了平臺。
二、以股份權能改革檔案工作為突破點,創出工作特色
2015年吳中區被農業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林業局確定為首批全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區。為使股份權能改革的各項工作得到全過程記錄保存,有效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吳中區檔案局(館)聚力創新、大膽實踐,積極推進股份權能改革檔案規范化管理,全力服務農村改革發展。通過一系列力度強、特色明的創新舉措,經過全區上下共同努力,歷經兩年多時間,吳中區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檔案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股份權能改革各門類、載體檔案原始材料全部接收進館,其中紙質檔案2972卷、照片3541張、光盤161張、目錄數據5萬多條、數字化掃描30多萬頁,此項工作受到了省市農業部門、檔案部門領導的肯定與贊揚。
1.強化頂層設計
從得知吳中區作為首批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區開始,吳中區檔案局(館)就主動對接此次改革的主管部門吳中區委農辦,多次召開黨組會專題研究討論推進股份權能改革檔案工作的方案和計劃,并將此項工作作為局(館)年度創新創優項目上報區委區政府。在經過長時間摸底調查、研究討論、專家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了全國首個股份權能改革檔案工作規范《吳中區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檔案管理實施辦法》,對股份權能改革檔案工作組織管理、收集范圍、保管期限、整理標準、信息化規范、檔案移交進館等方面作了具體規定,為全面推進股份權能改革檔案規范化建設提供了遵循。
2.堅持以點帶面
堅持“示范先行、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的原則,由每個鄉鎮、街道推選出一個試點村,區檔案局(館)集中人力、技術、設備進行重點輔導,高標準樹樣板。在抓好工作試點的基礎上,以鎮、街道為單位組織觀摩學習試點村成果,相互借鑒,相互提升,同時通過區委農辦在農村工作專刊專門轉發甪直鎮、橫涇街道等地檔案工作經驗做法,供各地學習借鑒,加快推進股份權能改革檔案工作的擴面覆蓋。
3.做好跟蹤問效
嚴格把好原始材料收集整理、數據著錄、檔案入庫“三關”。收集整理關采取鎮級把關、區級抽查的方式,核查要素是否齊全、標識是否規范、材料是否完整;數據著錄關由區檔案局專門組織人力逐條檢查是否規范;檔案入庫關由區檔案館按照“合格一個入庫一個”的方式進行,對存在問題的單位必須全部整改到位后才能入庫,全程保證檔案進館質量,為起到“創建一個、過硬一個、帶動一片”的輻射效應打牢基礎。
三、以農民合作社檔案工作為提升點,拓展工作領域
農民合作社是一種新型經濟組織,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推動現代農業跨越發展的重要平臺,是帶動農民致富增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檔案部門拓展農村工作領域的一個重要支點。2017年以來,根據省農委、省檔案局《關于加強農民合作社檔案建設的意見》精神,吳中區檔案局(館)積極搶抓機遇,聯合區委農辦,引導、鼓勵農民合作社全面建立并規范檔案工作,以優質高效的建檔服務助推全區農民合作社健康有序發展。2017年10月,全市農民合作社檔案規范化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吳中區召開。甪直江灣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成為蘇州市農民合作社中首家檔案工作省三星級單位,東山吳儂碧螺春茶葉專業合作社、金庭鎮天王塢茶果專業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也相繼通過省星級檔案室驗收,其余400多家合作社檔案工作規范化建設也在穩步推進中。

1.啟動聯動機制
積極與區委農辦和鎮(區、街道)溝通協調,建立“部門+鄉鎮+合作社”聯動建檔機制。會同區委農辦先后到甪直鎮、金庭鎮、東山鎮等農民合作社比較集中的鄉鎮進行走訪調查,摸清檔案管理現狀,并在甪直江灣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開展建檔試點,通過先行先試,探索農民合作社建檔經驗,并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要求在全區推廣。
2.建立宣傳機制
利用走訪調查、業務指導、集中培訓的機會,大力宣傳農民合作社建檔工作的重要性,讓合作社管理者明白農民合作社檔案同樣是一種資產,屬于自己所有,自己不管好,損害的將是自己的利益,不能漠然視之,要認真對待;讓其明白,做好農民合作社檔案工作,有利于規范合作社組織管理,維護本社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化解矛盾糾紛,提高合作社“民辦、民管、民受益”的管理效果。
3.完善考核機制
通過與區委農辦溝通協調,將檔案管理列入《吳中區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區推進國家級試點工作指導意見》和《吳中區農民合作社規范社評定管理試行辦法》,明確農民合作社檔案管理軟硬件設施的考核要求;將檔案工作達星級規范的農民合作社作為年度獎補對象,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推動農民合作社檔案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