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和平
【摘要】:在特殊學校中,無論是聾校、盲校還是培智學校,都或多或少存在著舊體制和新觀念的沖突,發(fā)展、改革與守舊的沖突,本文試著從改革的角度談談筆者的看法。
【關鍵詞】:觀念 聾校 改革 信息技術 手段 課程 職業(yè)技術
教育家菲力浦·庫姆斯在深入地研究了當代教育后認為:當前的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危機,教育中蘊藏著巨大的財富。在這個以信息技術為特征的21世紀,教育面臨著機遇和挑戰(zhàn),教育和其他行業(yè)一樣必須進行變革。在這個信息化的社會,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已經束縛了孩子們的發(fā)展,因此必需對特殊教育進行改革,其目的就是要保證每個殘疾學生受到教育,還要保證每個殘疾學生接受到最好的教育。
一、聾校改革的必要性
根據去年教育行政部門的統(tǒng)計,全國特殊教育學校531所,比上年減少8所;招收殘疾兒童5.60萬人,比上年增加0.31萬人;在校殘疾兒童38.64萬人,比上年增加0.88萬人。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目前我們的特殊教育已經基本實現了普及,但我們也存在不少問題。
1、校園建設和硬件建設嚴重滯后。
近日,全國聾教育現代化研討會在上海閔行區(qū)舉行,中國香港及來自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的150余名特教代表就目前聾教育存在的問題作了交流。他們認為:各地聾教育改革的步伐仍十分艱難,資金不足、聾童的家庭條件不佳等諸多因素阻礙了聾教育的發(fā)展。閔行區(qū)啟音學校的吳校長表示,國外一些發(fā)達國家早已將現代化設備用于聾童的輔助教育,然而,國內有的聾校甚至買不起一套先進設備,學生只能憑感覺來學習發(fā)音。
2、教師隊伍素質急待提高。
由于歷史原因,我們現在的聾校教師組成中,相當一部分教師是普通師范畢業(yè)生,他們畢竟沒有經過正規(guī)的專業(yè)訓練,勢必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很多問題。我們這里以日本的特殊學校的教師再培訓為例,作為日本的特殊學校的教師,在任職前就必須取得大學本科學歷,然后經過特殊教育專業(yè)訓練一年,取得任職資格后方可上崗。而且每年還要對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和考核,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合理的再教育制度,從而保證了他們的特殊學校的教師的素質穩(wěn)步提高。拿我們的特殊學校來說,盡管已經有一批相當數量的特殊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如果長期不進行系統(tǒng)的再培訓,以前的"老底兒"已經搬得差不多了,因此對教師的"充電"顯得非常必要。
3、教學手段落后
我就曾經到過省內的幾所特殊學校,和我們一樣還是普遍采用"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的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我們已經進入了21世紀,這個世紀是個信息化的世紀,是個日新月異的世紀,普通學校已經實現了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而我們還是采用的還是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國外的殘疾學生已經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自主學習時,我們聾生卻還在使用笨拙的方法在進行學習。
二、聾校改革的具體內容
1、教育觀念上的更新
在特殊學校,我們的老師普遍有種觀點,認為殘疾學生再努力也是白費,于是老師也本著可憐他們的宗旨,在教育教學上根本不顧及學生的成長,這樣的觀點是非常錯誤的。殘疾學生殘疾的僅僅是身體的一部分,他們擁有健全的頭腦和心靈,他們也有自尊,他們也是社會的一份子。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始終把學生的成長放在第一位,以學生為中心,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享受快樂。也就是說我們作教師的不要把殘疾學生看成低人一等的殘廢人,而是把他們當成自己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學習,互相進步。
2、課程體系上的改革
我們先來看看一些發(fā)達國家聾校的課程設置,美國聾校課程科目可分為三塊:一般課程、職業(yè)課、缺陷補償課,美國聾校還有一門屬于"社會"課范疇,但又單開的"政府"課程。比如在美國的聾校課堂上,老師不僅教學生們填寫支票、帳單,還會教他們如何過萬圣節(jié)、感恩節(jié)、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如何辦理婚嫁、殯葬事宜等。
在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的時候,不僅考慮到殘疾學生今后的成長,還有注意和市場結合,和現實生活結合,力求務實,爭取讓殘疾學生一生受用。比如對農村學生可以開展一些實用的經濟林木的種植、嫁接、管理等相關的知識,蔬菜種植的知識等等,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真正的技術,也為他們今后的生活找到了出路。
3、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21世紀是信息化的世紀,這個時代的標志就是網絡和現代教育技術,遠程教育技術等等,因此必須擯棄過去的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引入現代化的教育手段,比如網絡教育,多媒體教育,現場教育,虛擬教育等。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如今教育正經歷著一場大的變革,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方法已經被直觀、形象、生動的多媒體技術取代。
在教學上,我們的教師普遍還是采用死板、生硬的舊方法,不僅聾生學得非常吃力,而且時間一長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在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下,教師要對教學方法進革新和創(chuàng)新,要讓聾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在觀察中學習,在參觀中學習,極大地激發(fā)聾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只有這樣他們學到的知識才容易鞏固,也才能活學活用。
4、考試制度和考核機制的改革
在以往的考試中,我們往往也以和普通學校一樣,僅僅關注學生的分數,不太注重學生的其他方面,這種評估制度是非常不完善的。
在每學期的考核中,我們對殘疾學生采用激勵的機智,忽略他們的缺點和錯誤,盡可能地記下他們成長足跡中的閃光點,因此我們告知家長,您應該問你的孩子得了多少小紅花,而不要片面地關注他得了多少分數,這樣一來,對殘疾學生的激勵效果肯定比考100分還要好。
在這個被信息充斥的新的時代,聾校改革勢在必行,否則就將嚴重阻礙教育教學的開展。只有在以人為本的今天,這一切才有可能。殘疾學生盡管是社會的弱視群體,但他們也希望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而系統(tǒng)的學校教育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相信只要我們這些特殊教育工作者堅持人道主義精神,堅持讓學生成材,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的宗旨,對聾校現行的教育教學進行積極的改革,聾校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殘疾學生的明天也必將更加燦爛!
【參考文獻】:
【1】樸永馨:《特殊教育概論》,華夏出版社。
【2】李宇明:《聾兒康復教程》,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