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卉斌
摘要:初中數學作為整個數學內容的重要模塊,既是對小學階段基礎數學知識的總結,又是高中階段深奧數學知識的奠基。因此,學生學好初中數學對以后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要求我們初中教師要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就如何進行初中數學有效教學進行了探究,提出了作者認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字:初中數學;有效教學;教學方法與策略
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最早在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中被提出,受到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重要影響,一場聲勢浩大的教學效能運動開始了。有效教學要求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下,以更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并且完成教學目標。那么到底怎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呢?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結合多年教學實踐,我想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已經為人們所熟知,并且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普及,這其中就包括教學技術方面。在教學中引入現代信息技術,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氛圍,而且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取得顯著的教學成果。比如,我在教學《圖形的平移》這一課時,就在課前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了相關課件,課上讓學生看到圖形的動態移動過程,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形象、立體可感,便于學生發現和研究圖形平移中的數量關系以及內在聯系,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做數學”的學習環境。并且我會根據學生的要求來平移圖形,甚至讓學生利用智能黑板實際操作一下圖形的平移過程,從而打消學生的疑問,解決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學知識與內容。再比如,我在教學《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時,搜集了許多關于軸對稱的豐富多彩的美麗圖案,在課上展示給學生,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二、技術支持下的診斷式教學,讓學習更有針對性
以往在教學中,對學情的診斷主要通過教師的備課、授課和作業批改達到信息采集和判斷的目的。這會耗費教師大量的精力,而且多數情況下很難實現精準反饋和實時反饋。以往多媒體課件、視頻技術等形式有多維度呈現信息的功能,而較少具有信息采集(學情收集)和智能反饋的功能。為了實時、動態、精準地把握學情,我通過借助APP、平板教學等方式進行教學,達到類似中醫診斷式的教學、輔困,使其更加具有針對性,自然也就更加有效。
除了課堂教學中我希望能精準診斷學情之外,還在嘗試智能批改,這可以幫助教師減輕作業批改量。一旦在課前、課后實現全智能批改,系統能從多維度對學生進行精準診斷和反饋,有效提升教師的作業批改和備課效能。這樣可以充分挖掘學生學業數據價值,幫助教師全面了解學生學情,預設教學重難點,從而在課堂上實現有的放矢,提升教學效率。
基于數據的習題、試卷講評課也正在逐步開展,精準教學系統的題庫資源為教師的試卷設計提供了渠道與思路,數據分析報告為講評預設了重點,資源拓展則實現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通過精準分析學生薄弱知識點,對學生學情進行診斷、分析,為每位學生定制專屬個性化的學習方案,這都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開展探究式課堂,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探究式課堂的理念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因為開展探究式課堂能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活躍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也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發展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使他們在遇到新的問題后能迅速找到解決方案,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我在教學《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時,首先把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每組猜想一個全等的條件,像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相等,然后讓每個學生畫出滿足所給條件的三角形,畫完剪下來,并進行兩兩比較,看能否重合,如果能夠重合的話,就說明全等。最后,讓學生根據剛才的探究結果,自主總結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并且整理到表格中。通過開展探究式課堂,學生親身經歷了提出猜想、動手實踐、分析對比、總結歸納的過程,從而獲得了新的知識,提高了自己的探究能力,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四、采取多元化評價,提升學生自我認同
傳統的教學評價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主要參考,成績好的學生得到的評價就高,成績不好的學生得到的評價就低,忽視了對學生在其他方面潛能的關注,長此以往,那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就會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不利于我們開展教學工作。繼續采取單一的標準化考試評價模式,對學生有百害而無一利,因為他們走出校門后根本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當代的教育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培養,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從不同的方面評價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比如,在進行評價時,我們不光要看到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看到學生的不懈堅持與努力,看到學生在文藝體育方面的天賦和特長,看到學生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然后對他們的這些特長做出積極的評價,并且給他們提供發揮自身優點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增強他們的自我認同感,增加學生對數學課的喜愛程度,使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得更活躍、更積極,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五、結語
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師畢生的工作信念和理想,我們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結合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探究式課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采取多元化評價,提升學生自我認同,切實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責編? 楊 菲)
參考文獻:
[1]張建芬.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應用芻議[J]. 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15(3).
[2]冷國香.借助網絡平臺開展初中數學有效教學[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