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倩
摘要:烏克蘭獨特的資源和地理優勢,以及與俄,歐的歷史淵源,使烏克蘭加入歐盟的進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本文從政治、經濟、社會等多角度闡述烏克蘭加入歐盟的戰略考量和約束條件,分析烏克蘭“入歐”的現狀和前景。
加入歐盟是烏克蘭獨立后努力融入歐洲、提升國家地位的重要目標,也是其推動國內政治經濟體制改革、提升人民福祉和國家自豪感的關鍵手段。而發展對烏關系則是歐盟維護自身發展,提升內部的安全與穩定,推進歐洲民主、人權價值觀念以及遏制俄羅斯的需要。鑒于烏克蘭重要的地緣政治、經濟作用以及俄烏之間割不斷的歷史淵源,其融入歐洲的戰略將會對俄羅斯和整個歐洲帶來一定的影響。
1 烏克蘭‘‘入歐”的努力
冷戰結束、烏克蘭獨立以來,烏克蘭不斷嘗試“融入’歐洲。入歐甚至成為影響其政府更迭、改變內政格局的一大重要因素,在現階段符合烏克蘭的自身利益和國家發展要求。
歐盟在地理位置、發展水平和制度建設上具備優越性,特別是連續兩輪東擴之后相繼接納波蘭、捷克等東歐諸國所獲得的成功經驗,對于從獨立后渴望從計劃經濟成功轉軌、徹底融入市場經濟的烏克蘭來說更有吸引力。烏獨立后的歷屆政府和領導人,無論執政理念、政治派別、親俄與否,但都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通過立法程序和手段以確立對歐戰略的重要性。烏克蘭政府中設置有專門主管歐洲一體化事務的副總理及烏歐交流機制,規范了各部門的一體化職責和權限。今年2月烏最高議會通過一項對憲法修改的決議,明確將烏克蘭加入北約和歐盟作為戰略目標寫入憲法。
2 歐盟對外戰略中對烏克蘭的定位
烏克蘭在歐洲具有特殊的地緣戰略地位。冷戰結束后,在歐盟看來,歐洲地區的主要威脅在于隨著蘇聯瓦解、超級大國勢力消失、均衡勢力被打破,所帶來的地區不穩定因素增加,以及對俄羅斯在該地區可能重新形成一個與西方競爭的地區政治軍事集團的擔憂。而如果維持一個自由、獨立和穩定的烏克蘭,可以有效地遏制俄羅斯,形成一道新的“鐵幕”,這符合歐盟的歐洲安全利益最大化。因此,發展烏歐關系,成為歐盟地緣戰略的必然選擇。隨著歐盟東擴,歐盟也面臨著歐洲一體化和歐盟東擴的經驗輸出和文化輸出,特別是波蘭、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等歐盟新成員國,在歷史上它們不僅一直是烏克蘭的鄰居,也是前蘇聯時代的社會主義陣營的盟友。它們的實踐和案例一方面會刺激烏克蘭的入歐熱情;另一方面烏克蘭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程度,也將直接影響到歐盟東擴的成果和東歐成員國的經濟活力。
在最理想狀態下,發展與烏克蘭的緊密經貿聯系、提高烏克蘭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維護政治穩定符合歐盟的根本利益。對雙方來說都擁有較為廣闊的貿易市場和投資空間,經濟和產業結構上也有互補性。特別是當前,歐洲長期面臨兩個巨大的挑戰:人口老齡化而導致的就業不足和能源短缺問題。烏克蘭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儲備,能為成熟的歐盟市場作出有益的補充,對歐洲一體化下一步發展亦有提高。更為重要的是,烏克蘭基本具備了和歐盟具有一致的價值觀,包括憲政民主、普世價值、公民社會、人權等領域,在推動意識形態方面,歐盟并不存在著障礙。
烏克蘭軍事工業基礎實力雄厚,繼承了原蘇聯極為可觀的軍事遺產,而且曾經是一個擁有核武器的核大國,對歐洲甚至世界安全產生過重要威脅。根據1994年2月簽署的《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烏宣布永久放棄核武器并最終成為一個無核國家。烏克蘭核安全戰略的制定與執行,直接關系到歐洲的整體核安全。烏歐在安全領域的合作,可以防止歐洲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遏制前蘇聯地區常規武器流失。而根據烏克蘭與歐盟簽署的聯系國協定中規定,雙方將共同保障包括聯合安全和防務政策在內的外交和安全政策逐步趨同,共同預防沖突,核不擴散,裁軍和軍備控制,反對恐怖主義。
根據始于2007年開始談判、2017年生效的烏克蘭與歐盟關于聯系國協定及其一攬子計劃協定,烏克蘭和歐盟在國防、稅收、邊防和反恐等領域的合作將大大加強。根據協定,歐盟也會相應為烏克蘭公民在歐盟國家移民、務工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和優先保護權。特別是在烏克蘭達到免簽行動計劃規定的相關標準后,歐盟會對烏克蘭實施免簽制度。烏克蘭和歐盟還約定加強在打擊洗錢、資助恐怖主義、販毒、有組織犯罪和恐怖主義等領域合作,以及在提供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領域深化合作。而在歐盟東擴后,隨著新人盟的東歐國家與歐盟司法一體化合作的深入,地理位置較好而司法體系孱弱的烏克蘭可能成為非法移民、有組織犯罪、洗錢等非法活動的戰略中轉站,因此需要與烏克蘭進行司法及內政合作。另外由波蘭、匈牙利、捷克為代表的東歐國家,與在歐盟內部占據主導地位的西歐大國之間,長期以來存在著深刻分歧,在移民問題上更是產生過尖銳的矛盾,歐盟希冀烏克蘭可以在此扮演一個重要的調解角色,以逐漸化解歐盟內部的“東西”“新老”之爭。
3 烏克蘭入歐的影響因素
首先是烏克蘭國內因素。阻撓烏克蘭入歐的最主要因素是獨立后,烏克蘭政壇的長期不穩定,內政外交等政策的搖擺不定甚至倒退,使得許多民眾對烏克蘭的發展之路產生懷疑,從而對于歷屆政府所一直宣揚的優先融入歐洲的政策有所抵觸。各派政治力量出于自身勢力的考量而帶來對外交政策的分歧,又在一定程度
上動搖了民眾人歐的信心,政局動蕩則進一步雪上加霜。自2004年橙色革命以來,烏克蘭政權十年三變,無論是親西方還是親俄政府,都曾多次被總統解散或被議會廢黜,陷入了惡性循環的局面。
其次,經濟發展也是一個最重要也是最致命的根本因素。獨立以來的烏克蘭經濟轉型較為波折,在經歷了20余年的曲折發展之后,經濟發展仍然沒有恢復到1990年解體前的水平。特別是2004年橙色革命后,前幾年的高增長勢頭戛然而止,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又讓烏克蘭經濟陷入泥潭,政府預算和經常賬戶赤字日益擴大,國際收支面臨壓力巨大。烏克蘭在2013年預算赤字已經逼近國內生產總值的5%、經常賬戶赤字則逼近國內生產總值的8%,隨后的政治危機又加劇了經濟的滑坡。根據烏克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烏克蘭名義GDP規模為折合1121.37億美元,相當于1990年的63%。人均實際GDP為2639.82美元,相當于1990年的76.91%。這兩項重要的經濟數據與原來經濟發展水平相仿的鄰國波蘭相比已經是天壤之別,GDP不僅比波蘭的4671.71億美元相差甚遠,人均GDP更是僅為波蘭的1/4。而歐盟成員國2017年人均GDP最低的保加利亞也為8064美元,據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保加利亞人均GDP為歐盟成員國最低水平,僅相當于歐盟平均水平的4g%。盧森堡最高,約為歐盟平均值的253%。共有11個成員國高于歐盟平均值。在2018年前十個月里,烏克蘭的債務增長額超過了其GDP增長的3倍。巨大的發展反差雖然能夠堅定了烏克蘭社會的歐洲一體化信心,但同樣也是擺在現實面前的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最后,烏克蘭“入歐”中的俄羅斯因素。對烏克蘭來說,“融入歐洲”戰略的深層次的動因還在于烏克蘭對于俄羅斯“大國沙文”主義的厭惡、擔憂和疑懼。長期以來,烏克蘭內部始終對俄羅斯抱有復雜心情的同時,也伴有極大的抵觸和防范心理。烏克蘭獨立后,原本人歐和親俄兩條外交方針其實并不矛盾和排斥,但在實際發展和心理層面上,入歐和親俄已經形成一種微妙的“蹺蹺板”效應,并不斷出現停滯、反復現象。此外,過去俄羅斯一直是烏克蘭最大的貿易伙伴和主要的能源供應國,俄羅斯是烏克蘭商品出口比較重要的市場之一,烏克蘭獨立后一直沒有擺脫在經濟和能源上對俄羅斯的嚴重依賴。根據烏克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危機爆發前的2013年,俄羅斯仍然是烏克蘭最大的貿易伙伴,俄烏雙邊貨物與服務貿易額449.6億美元。俄羅斯是烏克蘭最大的商品出口市場,烏克蘭對俄出口150.6億美元,占烏出口總額的23.8%;俄羅斯同樣也是烏克蘭最大的進口來源國,烏克蘭自俄進口232.34億美元,占烏進口總額的30.2%。在烏俄關系交惡、并由此引發的邊境軍事沖突不僅進一步破壞了烏克蘭國內經濟的發展,也直接影響到歐盟東擴的未來趨勢和策略。每一次烏克蘭危機都極其容易點燃和引爆東歐的經濟大火,而在經濟持續惡化、軍事沖突持續不斷的背后,甚至可能引發大量的難民潮。曠日持久的烏克蘭危機造成“債券違約溢出效應非常嚴重”,已經殃及到周邊國家的金融穩定,給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東歐國家金融市場和信貸業務帶來沖擊。例如,俄羅斯國家儲蓄銀行和俄羅斯外貿銀行都持有烏克蘭債券,在全球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的投資組合中,烏克蘭債券占到3%。俄烏沖突和西方制裁后,為穩定俄羅斯盧布幣值,俄羅斯央行已在外匯市場拋售了數百億美元。由于形勢發展難以預測和持久未斷,俄羅斯也面臨著兩難選擇,那就是或者承受烏克蘭債務違約帶來的巨大損失,或者為支撐烏克蘭經濟付出日益高昂的代價。
4 烏克蘭“入歐”的影響評估
歐盟在東擴進程中,采取的不是被動地等待候選國進行自我提升,改善自己的內外政策和政治經濟制度,而是主動、積極地對廣大中東歐國家、特別是經濟水平相較歐盟原成員國較為落后的國家,實施大規模的財政援助、業務指導和理論幫助,以政治、經濟、民主化向歐盟的標準進行轉變。歐盟東擴十幾年后,雖然鞏固了歐洲的民主化,縮小了歐盟內部的經濟差距,但是歐洲格局亦有重大變化,內部矛盾時有發生。特別是隨著2008年以來歐債危機、難民危機和“脫歐”危機的上演,歐盟各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階段不同,同步實施一體化政策顯得越來越舉步維艱。在歐盟內部也矛盾重重,阻撓其與烏克蘭關系發展的因素也復雜主要是歐盟成員國對烏克蘭的定位不同,導致歐盟對烏政策趨向保守。盡管歐盟在努力改變在冷戰時期而形成并長期奉行的“對美一邊倒”的政策,逐步推行“多邊主義”外交,推進“多邊主義”伙伴建設,但在歐盟內部,傳統的主導大國德、法、英一直把維護與俄羅斯的關系置于歐盟戰略的首位。在對俄關系上,歐洲大國更多的是以美國為首要因素和重要變數,而以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為代表的中東歐國家,基于自身戰略和利益考量,始終視俄羅斯視為威脅和隱患,防范、遏制大干合作。在這兩種心態和背景交織下,發展對烏關系和其發展程度深淺,體現出歐盟內部政治方面的不穩定和不平衡,也是烏歐關系的又一大隱患。
最后,可能會對獨聯體的存續構成新的威脅。獨聯體面臨著格魯吉亞、土庫曼斯坦和烏克蘭的退出,但仍然是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超級政治經濟聯盟。然而烏克蘭曾是獨聯體中除俄羅斯外最有影響力的大國和創始國之一,它又是3個主要斯拉夫國家之一,也是普京重構歐亞斯拉夫核心、推動獨聯體一體化的關鍵所在。組織松散、政治意義大于經濟合作,過多關注政治和安全事務的獨聯體原本就存在著先天不足的缺陷,而后天發展上又始終不重視經濟一體化,造成經濟軟實力嚴重缺失,未其來的存續無疑將蒙上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