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然



摘要:在互聯網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省市建立相應的科技服務平臺,結合國內外科技服務平臺發展情況,由于哈長城科技資源服務平臺搭建仍處在初級階段,科技信息資源分布仍然分散,大量資源難以充分利用,解決發展難點的定制科技服務尚未完成。針對此情況,通過構建哈長城科技服務資源平臺,將多個資源池中異構平臺相整合,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新型科技服務平臺,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促進哈長城市群發展速度。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發展時代下,區域技術創新和資源整合已經成為當今各城市群的發展重點,在科技不斷創新的時代和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推動下,推動地區經濟發展與進步已經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所以搭建哈長城市群科技服務平臺,整合城市群科技服務資源池是推動東北經濟發展必要途徑之一。
2013年6月26日,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作了《國務院關于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未來,我國的城鎮化將以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為目標,全面提升東部三大城市群發展水平,除此之外,將再打造10個區域性城市群,而“哈長城市群”已入列國家10個區域性城市群和規劃中。根據2014年3月16日正式公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國家將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長江中游、哈長等城市群,使之成為推動國土空間均衡開發、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哈長城市群發展目標是在2020年,整體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功能完備、布局合理的城鎮體系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建成在東北亞區域具有核心競爭力和重要影響力的城市群。哈長城市群是以哈爾濱、長春兩市為核心,哈長發展主軸和哈大齊牡、長吉圖發展帶為主線,形成“雙核一軸兩帶”的城市群空間格局,依靠各城市群現有的服務科技資源,整合到一個全新的哈長城服務資源池;從相互孤立的數據資源集,形成一個集成環境,這個集成化資源池是統一公共的,使哈長城資源池從自治的、分布式向一個整體集成,實現了訪問界面統一化,用戶更加方便快捷的從分布式數據源中完成全面的信息利用與提取。
1 哈長城市群科技資源基礎條件分析
1.1 科技資源服務的發展歷程
隨著信息技術和數據資源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各國企業和政府對配置IT系統的認識程度是很高的,但往往忽視了信息資源整合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即信息共享機制的建立,所以資源池的整合與構建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發展的重要階段。國外在發展科技資源服務平臺建設中有自己突出的優勢和特點:一是注重高速的互聯網發展環境;二是擁有完善互聯網協同環境;三是整合分散的網絡資源,搭建完善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如Photos.com自從2003年成立以來一直是網絡上領先的專業和用戶生成內容資源站點,為用戶提供了五百多萬的免版稅全景圖片和插圖,而且每天還有新上市的圖片發布,以文本信息為主、基于Web環境下的學術信息資源服務體系的美國科學信息服務杜(ISI)等。國內,從2002年科技部向國務院提交關于加強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之后,各省市先后成立了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如黑龍江省科技創新創業共享服務平臺、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首都科技條平臺、重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浙江省科技創新云服務平臺、廣州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西安科技大市場等。具不完全統計70%以上的市地均建設相應的科技資源條件、創新創業服務、科技服務、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等。
1.2 哈長城市群科技基礎條件現狀
我國城市群已經取得階段性顯著成功,城市群集聚水平顯著提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翼三個老牌城市群建設較好,對哈長城市群建設提供可參考的發展方案。哈長城市群涵蓋的主要城市有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綏化、牡丹江,以及吉林省的長春、吉林、四平、遼源、松原、延邊州。哈長城市群中沒有一線城市,以哈爾濱和長春為主要經濟增長點,大慶、吉林、齊齊哈爾、松原四個城市輔助發展,其他小型城市提供服務資源助力發展。哈長城市群關鍵指標,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哈長城市群中吉林省6個城市人口總數達到2126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77.22%,地區生產總值為12077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總量的85.88%;黑龍江省5個城市人口總數達2633萬人,占全省人口的69.07%,地區生產總值為13081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總量的86.72%。哈長城市群地區生產總值總量為25158億元,占兩省生產總值總量的86.31%,人口總數為4759萬人,占兩省總人數的72.4g%。
從上述數據分析得出,哈長城市群無論是人口總數還是生產總值都在兩省份額中占據大部分份額,但相比于老牌城市群人口總數和生產總值仍相差較大。由此可以看出,哈長城市群目前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
1.3 哈長城市群科技資源基礎條件發展規劃
2012年,本省有科技服務業法人單位6843個,實現增加值135.8億元,其中專業技術服務業占45.l9%。新增固定資產88.7億元,就業人員11.9萬人,就業人員平均工資5.7萬元,科技服務業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為2.45%。從2008—2012年,年均增速17.8%,高于同期的GDP(13.3%)和第三產業年均增長率(17.5%)。生產力促進方面,全省生產力促進中心111家,其中國家級示范中心12家。基本上形成了以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為龍頭、市(行署)、縣(區)生產力促進中心為骨架,以大學、行業、高新區生產力促進中心為觸角,布局合理,條塊結合,優勢互補的全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組織網絡體系。是本省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助推器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引擎。研發服務行業,2013年,本省研發經費投入達153億元,其中企業投入約占60%;技術轉移行業,本省擁有技術轉移示范機構14家,其中國家級10家,2013年全省技術市場合同交易額112.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創業孵化方面,有科技企業孵化器54家,孵化場地面積152萬平方米,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0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4家;知識產權行業,從事知識產權服務的機構86家,其中市場化服務機構為68家。現有異構平臺包括黑龍江省科技創新創業共享服務平臺、黑龍江省科技咨詢服務平臺、黑龍江省計算中心、科淘網、吉林省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平臺、吉林省科技大市民平臺等。雖有全面的科技發展平臺,但仍然存在四大問題:一是服務運營模式尚需進一步明確和完善;二是服務體系間的互聯互通程度有待提高;三是區域協同與對外合作力度尚需加強;四是與國家資源及服務體系的有機聯動尚未形成。
針對哈長城市群現有問題,制定當前發展目標,依托現有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平臺軟硬件支撐,建設并運行科技服務與成果展示交易大廳,設立成果展示、信息發布、項目推介、政策解讀、專利代理、科技咨詢、科技沙龍、創業咖啡等服務專區,打造人性化、專業化和高效能的科技服務實體;完善創業孵化機制,開辟創業孵化線上線下專業運營平臺,整合已有的資源與服務,組建科技服務小分隊,重點聯合市場化科技服務力量為在孵企業提供創業輔導、政策信息、技術支持、項目申報等全方位服務,進而推動孵化器專業化整合,使研發、經營方向相同或相近的企業集聚,同時探索有償專業化服務模式與機制;完善區域合作機制,積極聯合遼、吉和內蒙構建東北三省一區科技服務協同網絡,進一步整合區域創新資源,形成協同服務機制;完善人才服務機制。依托科技服務港的功能延伸,建立培養、挖掘與引進高層次人才的配套扶持與獎勵機制。
2 哈長城市群科技資源池的建設目的
在國家政策指引和國家科技平臺建設的帶動下,地方科技平臺建設與同期國家和地方的政策導向和發展需求緊密銜接。黑龍江省、吉林省分別根據自身特點,采取了適應自身發展需要的科技平臺工作思路和推進模式,現將平臺發展計劃設立三個目標。
2.1 整合已有平臺資源
本項目有針對性的通過建立唯一的哈長城市群區域的科技服務綜合平臺,整合兩省權威科技服務平臺的資源,依托已有的工作基礎和已整合的體量巨大的科技資源,提取數據后利用科技服務的手段提供優質的服務功能。結合哈長城市群產業發展特色,引導和促進城市群創新要素集聚和整合,促進區域產業升級,在未來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中提供精準高效的科技服務支撐。
2.2 實施科技服務應用示范
哈長城市科技服務平臺集成哈長城市群的優勢資源,通過與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領域需求的對接,提取科技服務資源,形成共性科技服務與定制區域示范科技服務,與三個區域特色產業領域平臺對接進行示范,如對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我們提供的協同制造與協同流通,協同設計有專業的數據由企業自主完成,共性的數據由平臺提供;對生物醫藥領域共享醫療大數據與提供反饋結果給藥廠;對新材料領域提供新技術與領域需求。
2.3 探索服務哈長城市群企業的特色征信體系
聚焦區域內三個特色優勢產業關于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科技金融等個性和共性需求,本項目的服務分為兩種:一種基于科技服務業八大業態的共性服務;另一種是針對三個應用示范領域的問題提供特色服務。依托項目中搭建的科技服務資源數據庫,針對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產業特點,探素服務哈長城市群企業的特色征信體系。結合特色征信體系將科技服務資源與企業需求對接,使科技金融資源找到可投放的企業,有資金需求的企業找到科技金融資源。
3 哈長城市群科技資源池的模型構建與實現
3.1 軟件架構設計
為了保證平臺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和保障,在架構設計和搭建時,需要從業務的角度出發,實現一個安全、穩定且靈活的技術平臺以全面的支撐上層業務的開展。本系統采用J2EE架構設計開發應用系統。J2EE是目前非常流行而且成熟的構架企業級應用的主流技術,J2EE提供了一個企業級的計算模型和運行環境用于開發和部署多層體系結構的應用。它通過提供企業計算環境所必需的各種服務,使得部署在J2EE系統上的多層應用可以實現高可用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和可靠性。整體架構,如圖1所示。
3.2 開發模式
企業級開發中,多數使用三層B/S結構開發模式,隨著資源池的規模擴大和數據復雜性增加,軟件開發模式成為比數據更為重要的關鍵點,三層客戶/服務器體系結構為哈長城資源池規劃和整合提供了優良的框架,是企業級管理信息系統的最佳選擇。具體
的數據處理分為以下流程:首先是客戶端,負責用戶或系統接口的提供;其次是中間層,主要提供服務程序;最后是數據服務器,用來對數據信息進行存儲。中間層負責服務程序的運行,分擔其他模塊任務量。不管是服務程序,還是用戶使用的具體界面,分別處在不同的平臺,需要系統對其中的通信協議進行再定義。這種結構模式便于服務程序的分享與使用,便于對分布式計算提供支持,在Web和分布式計算基礎上開展的軟件開發具有以下優勢:易維護、可伸縮、高安全性、擴展性強以及高效性。
3.3 功能解析架構
根據哈長城優勢特色產業的資源分布,將哈長城科技服務平臺分為三大功能模塊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通過用戶與企業的創新需求分析,平臺進行資源匹配與篩選,完成兩大服務功能對接分別是共性服務和定制服務,其中定制服務根據用戶與企業需求進行針對性服務,共性服務分為研發設計、創業孵化、檢驗檢測、科技金融、知識產權、技術轉移等,最后企業和用戶根據服務效果進行評估與反饋,幫助平臺完成后續改進與提高。功能解析架構,如圖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