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明麗
摘要: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主題活動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形式。區角游戲是依據幼兒的興趣并結合五大領域,設置的活動區域,以幼兒自主選擇和操作游戲材料為主要形式。在區角游戲中幼兒之間的相互合作和自主探究,是培養幼兒個性化發展的良好模式。探究區角游戲和主題教學活動的整合策略可以優化教育活動,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主題活動;區角游戲;整合策略
當前幼兒園的主題活動開展往往采用集體教學的方式,這種教學模式下所有幼兒全都面臨相同的主題進行學習,活動過程是由教師決定、主導,限制了幼兒個體差異性的發展,活動的效果往往也差強人意。在區角游戲活動中幼兒的學習地位從被動轉為主動,有效提高了幼兒的參與性、積極性和學習的效率。因此,將幼兒區角游戲和主題教學活動進行整合,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一、結合主題活動,區角游戲進行情景化創建
區角游戲與主題活動的整合,對于幼兒教師來說最主要的就是根據主題教學活動的內容設計相關的區角游戲。在游戲區有意設置一些操作材料,突出游戲的主題,通過游戲區環境的設計進行與主題活動相關的游戲情景創設。區角游戲主題環境情景化創設可以增加幼兒興趣,更好地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像在開展“春天暢想曲”這一主題活動中,各個游戲區可以有目的地投放與春天相關的資料及操作材料。主題墻包括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春天的繪畫及各種游玩的照片等。此外,教師還可以在音樂游戲區播放春天的音樂,美工區投放描繪春天的作品供幼兒欣賞,將春天盛開的花朵、抽出新芽的柳枝投放到活動室中。這種情景模式使幼兒在充滿春天氣息的環境中萌生對春天的熱愛,促進幼兒對主題活動的認知和感悟。
二、教師角色身份轉變,拓展區角游戲的空間
幼兒參與創設的游戲區角往往更受孩子們的歡迎。教師在對活動室游戲區進行改造和材料填充過程要聽取孩子們的意見,邀請孩子們參與游戲區的設計。這樣打造出來的游戲區才是孩子們真正喜歡和需要的,體現以幼兒為本的教育觀念,彰顯游戲區的教育價值。教師需要打破傳統的教師觀,做幼兒游戲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從活動主導者的身份轉換到活動的參與者和探究者。充分了解每一位幼兒的需求以及興趣點,這樣能夠幫助教師更加準確地掌握每一位幼兒的發展狀況,努力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展現自身的優點和長處,發揮幼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幼兒園各個游戲區空間大小的設置要以滿足幼兒活動的需求為原則,結合幼兒的興趣點不斷調整各個游戲區的空間。教師通過觀察發現幼兒的興趣愛好,及時對游戲區的空間進行調整。合理利用活動室的空間,擴大游戲區,填充豐富的游戲材料,滿足幼兒對游戲空間的需求。
三、提供多種材料,創建多樣的區角游戲
參與游戲區材料的收集填充對幼兒來說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若區角游戲材料單一,幼兒會因為選擇不到合適的材料而影響游戲效果。豐富多樣的操作材料能夠激發幼兒嘗試的興趣,這對幼兒的學習和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不同的游戲區域有著不同的游戲意義,設置多樣游戲區域可以滿足不同幼兒對區域游戲的需求。科學區、益智區、數學區等多樣的游戲,給予幼兒自主選擇的機會,滿足幼兒游戲的需求。不同的游戲區涵蓋的操作技能和知識內容是不同的,可以滿足幼兒不同的游戲需求。
綜上所述,游戲是幼兒最需要的活動,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過程中區域游戲與主題活動的有效整合可以起到更好的活動效果。將主題活動與區域游戲通過一定策略進行整合,既能滿足幼兒游戲的需求又能幫助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提升,兩者的整合可以將游戲作用和優勢進行充分的展現。
(責編? 吳 娟)
參考文獻:
[1]闞梅華.幼兒園區角游戲與主題教學活動整合的策略 [J].江蘇幼兒教育,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