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歡
摘要:在對幼兒的教學中,教學材料可以說是幼兒開展活動的有效工具,它能夠讓幼兒通過對材料的解構與重組,完成智力的發育。由于低結構材料的可塑性更好,教師可以巧妙運用低結構材料對幼兒展開教學,從而開發幼兒的無限智慧,逐漸提高幼兒對圖形與空間的認識。
關鍵詞:低結構材料;無限智慧;圖形與空間
在幼兒最初的成長和發展階段,幼兒教師對幼兒的智力開發以及幼兒教學啟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如今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再僅僅對幼兒進行文化知識的教育,更多的是利用有效的活動材料設計,培養幼兒智力開發及動手能力和對圖形空間的認識,促進幼兒今后的全面發展。所以文本以低結構材料,即具有色彩鮮艷,沒有固定形狀簡單易變性的材料,在幼兒教學中提高幼兒圖形與空間的認識為研究主題,提出相應對策,從而開發幼兒的無限智慧,推進幼兒發展。
一、融合生活元素,讓材料大變身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從教育理念中我們可以看出,教育與我們的實際生活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而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起始,更應當將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其中,從而更好地構建學前教育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在我們的生活中,低結構材料的運用可以說是非常廣泛的。由于低結構材料的可塑性、安全性非常強,并且獲取方法很方便又兼顧環保,所以教師可以根據生活中常見的低結構材料進行教學,從而讓幼兒在解構重組中,實現圖形與空間認知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帶領幼兒以“我的小小筆筒”為主題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幼兒在課下搜集生活中常見的廢舊材料,像牛奶紙箱、易拉罐、報紙、紙工刀、塑料管等低結構材料。活動開始,教師可以利用投影儀為幼兒展示不同形狀樣式的筆筒圖片,讓小朋友對筆筒的形狀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緊接著教師可以向小朋友進行筆筒制作方法的演示,隨后在教師的幫助下幼兒將自己準備的低結構材料進行大變樣,剪裁出各種不同的形狀筆筒樣式,有圓柱體的、長方體的、正方體等,并對自己制作出的筆筒進行裝飾,最后教師引導幼兒對不同形狀的筆筒進行指認,看看哪些小朋友認識的圖形最多,進而強化幼兒對圖形與空間的認知能力。
二、開展游戲活動,玩轉圖形空間
隨著課程游戲化教育理念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幼兒教師認識到了課程游戲化的發展趨勢。教師在課堂的教學環節中,將游戲與教學材料結合,引導幼兒玩轉圖形空間,不僅能讓幼兒對探索圖形與空間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能使幼兒在游戲化的課堂上建立他們多方面的發展需求,促進幼兒全面的發展。同時隨著教師對教學材料運用次數的增多,慢慢地發現,相比較一些復雜、品種多樣的玩具材料來說,低結構材料更能夠挖掘幼兒的潛能,幫助他們培養對圖形與空間的認知能力。
比如,在對幼兒進行圖形與空間認知能力培養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帶領幼兒進行以“我是拼圖小能手”為主題的游戲活動,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好各種低結構材料,并將小朋友分成兩兩為一個小組,隨后教師向幼兒宣布游戲規則,每個小組中抽出一名小朋友,利用低結構材料在硬紙板上制作自己喜歡的圖形,然后讓小組中的另一名小朋友進行仔細的觀看,隨后教師將硬紙板劃開成不等的部分,讓幼兒對剛才分解的硬紙板進行拼接,并還原出完整的圖。緊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說出部分圖的位置以及相互關系,如上面、下面、相鄰等,從而加強幼兒對圖形和空間的認識,讓幼兒玩轉圖形空間。最后教師可以對剛才表現好的小朋友進行獎勵,以此作為鼓勵。
三、創建實踐活動,注重空間體驗
對幼兒來說,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動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對幼兒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而對于沒有固定規則的材料而言,低結構材料更能給幼兒提供創造想象的空間,調動幼兒參與課堂的興趣,提高幼兒進行材料解構重組的欲望,從而逐漸培養幼兒思維活躍度,實現對幼兒想象能力的培養。所以在對幼兒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多為幼兒創建實踐活動,讓幼兒自己多動手、勤動腦,進而注重幼兒的空間體驗,拓展幼兒的想象能力。
例如,為了讓幼兒認識空間圖形之間的關系,以及物體在變形后其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保持不變,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實踐活動,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進行空間體驗,從而實現對幼兒想象能力的培養。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讓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準備一些像舊針織布、手工刀、紙等低結構材料。隨后教師讓小朋友在舊針織布上畫上物體圖,在硬紙板上分別畫出該物體變形后的各種形態。緊接著,教師引導幼兒在不把布撕壞的情況下,對舊針織布用扭、拽、扯的方式進行操作,使畫布上的物體圖與硬紙板上該物體的變形圖相似,最后教師可以對幼兒進行提問,讓小朋友指出變形后物體各部位的關系,進而幫助幼兒認識材料,理解空間關系。
四、利用層級設計,實現智力發展
從多元智能理論中我們知道,幼兒都是相互獨立存在的個體,他們在智力發展的水平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而在現如今對幼兒的教學中,也越來越注重個性化教學。所以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學環節設計時,可以利用層級化的教學模式,根據幼兒對圖形和空間認識能力的強弱,將與之相對應的低結構材料發放給幼兒,從而使各個層級的幼兒都能夠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得到成長,進而增強幼兒的學習能力,實現智力發展。
五、結語
總而言之,低結構材料對培養幼兒圖形與空間認知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它對幼兒進行材料創作的限制最少,小朋友可以運用自己本身的知識、經驗,展開充分的想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認知經驗,融合生活元素,并結合低結構材料的特點,創建實踐活動,從而逐漸凸顯低結構材料對提高幼兒圖形與空間認知能力的價值。
(責編? 張 欣)
參考文獻:
[1]周莉莎,刁玲.小廢品,大用途——廢舊材料在幼兒數學認知活動中的運用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7(10).
[2]高美嬌.幼兒圖形以及空間關系的感知特點與學習路徑[J].幼兒教育,2013(Z6).
[3]陳青.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能力——大班“圖形碰碰樂”教學設計[J].現代教學,2015(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