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英


2017年教育部頒布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地理核心素養,包括四個主要方面: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其中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是分析和理解地理過程、地理規律、人地關系系統的重要思維品質和能力。
區域認知是指人們運用區域的觀點(或視角)和方法認識地球表面復雜多樣性的思維品質與能力。區域認知能力包括:在描述地理位置時,要可以從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等三個方面進行描述;在認識一個區域的特征時,要篩選出區域各地理要素特別顯著的征象和標志,然后將其綜合起來;在比較不同區域的差異時,要通過要素現象或本質、類型和結構、狀態或過程等進行區域間的比較,尋找差異。區域認知要求學生能夠通過區域的視角,進行區域定位、區域分析和預測區域未來的發展。
將初、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及教材比較,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兩個不同階段的地理學習缺乏必要的“鏈接”。學生在認識區域時常常存在空間尺度把握不準,區域地理要素認識邏輯關系混亂等問題。學習過程中簡單的區域地理知識羅列,使之與具體的空間圖像產生一定程度的脫節,阻礙了學生區域認知能力的發展。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更是獲取地理知識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看圖、識圖、繪圖、析圖的能力是地理教學過程中一個主要內容和重要任務。為了培養學生讀圖、識圖與析圖的能力,使高中學生能夠形成從空間和區域視角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意識,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空間格局有較強的觀察力,并運用區域綜合分析、區域比較、區域關聯等方法認識區域,形成簡要評價區域現狀和發展的能力,我們開展了“筆尖輕觸繪世界”活動。
“筆尖輕觸繪世界”集學生自己手繪圖和相應知識點總結為一體,學生用流暢的線條、鮮艷的色澤繪制了一幅幅世界區域和中國地理要素分布圖。通過繪制,不僅增強了學生對“美”的認識,也利于學生加強對區域的認知。物產豐富的亞洲,經濟發達的歐洲、北美洲,南北分異的非洲,物種獨特的大洋洲,高溫濕潤的南美洲,冰雪覆蓋的南極洲;幅員遼闊的中國政區,復雜多樣的中國地形,類型多樣、季風顯著的中國氣候,縱橫交錯的中國河流、湖泊……
“筆尖輕觸繪世界”讓學生成為一個繪制世界的參與者,踏遍七大洲,尋遍四大洋,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形成、分布、變遷和人文地理環境的豐富多彩。從中開闊視野,增強對地理知識的了解,加深對世界和中國自然和人文的認識。罕見的山脈奇景、獨特的民俗風情、千奇百怪的地球之最……世界的多種極致之美在這里匯聚,碰撞出一部自然與人文的交響樂。
學生通過手繪地圖并對某特定區域的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分布、特點、成因等進行細致分析,能夠通過區域的視角,進行區域定位、區域分析和預測區域未來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同時,通過學生對區域發展過程的認識、理解和分析,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充分鍛煉學生的地理實踐力。通過學生對區域發展中存在問題的了解和分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中學地理區域認知培養策略研究》。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錦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