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艷
摘要:新課標指出:“美術課程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況,更要重視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激趣式評價能更好地激發了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及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美術;教學;評價
1 初中美術教學評價中的問題反思
2015年開始,中國的課程進入“核心素養”時期。其目標是以審美教育為主線,以學生的智力和才能培養為核心。如何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對學生不單是結果的評價,更注重過程性評價,使初中美術教育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呢?
《美術課程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為學校的美育注入了新的詮釋。 王大根教授曾提出“美術核心素養本位教學”是一種“真實性學習”,同樣“美術核心素養本位評價”,也需要一種嵌入學習全過程的“真實性評價”。然而一貫以來的美術課堂評價卻存在著一些問題:①美術教師僅僅以美術作業作為“結果”評價學生的美術綜合素質,而忽略了學生參與整個美術活動的過程與態度。②教師忽視了學生畫面中的想象、創作與表現能力的表達。 ③美術評價只是單純的通過作業的一個分數、一個等級來判定。久而久之,學生自然把美術創作與作業分數等同起來,而忽略了美術學習過程的參與性、興趣與積極性。要想改變這些現狀,就要求教師在美術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學習活動過程與作業的評價,建立合理、科學的評價模式,從多種渠道獲得反饋信息,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促進學生發展。
2 激趣式評價的理論依據
《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在美術教學中,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與反饋功能,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與結果的評價。其中有:“注重美術表現的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美術作業;鼓勵運用美術學習檔案袋、展示和課堂討論等質性評價方法。”
激趣式評價把美術總評分成“課前準備分”、“課堂表現分”、“課堂作業分”、“積極參與課堂內外美術活動分”這四項分數。這種評價模式的提出,讓大多數學生帶著興趣主動地參與美術學習活動。
3 激趣式評價的實施過程
每一屆新生的第一堂美術課,先讓學生們明白激趣式評價,即美術成績=課前準備分+課堂表現分+課堂作業分+積極參與課堂內外美術活動分。在班上設立小組長和負責統計的美術科代表。
3.1 課前準備分
課堂準備分包括學生學具的準備與預習準備,還有是在每節課開始之前,給學生5-10分鐘的“每課一賞”的平臺,學生通過“每課一賞”向全班展示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聽到的或是感受到的任何美的事物。這種美可以是一張圖片、一段文字或是一首樂曲,展示可以是課件或實物(比如一張畫、一件裝飾品等),并向同學們分析說明展示其理由以及自己的審美感受。例如:母親節期間,學生徐某用Powerpoint做了個《感謝母親》的主題幻燈片,并在幻燈中設計了貼切主題的視頻、音樂與文字,學生和老師的心靈都深受觸動,許多學生甚至都潸然淚下。這樣的幻燈片給學生們帶來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學生都很熱衷于制作、交流、學習和欣賞這樣的“每課一賞”,而教師則根據教學內容提出主題,依據學生“每課一賞”完成的質量和影響給“課前準備”這一項打分。“每課一賞”這個課堂環節讓學生們發揮了自己主觀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審美情趣。
3.2 課堂表現分
課堂表現分的設定目的是規范了學生的課堂學習秩序,同時提高了他們課堂學習的熱情。
學期初,通過簡單的問卷調查,結合實際,增設一些教材外學生所熱愛的課程。例如:《校園的春天》這一課,根據學生們的興趣,在活動中讓學生設計有自己班級特色的班徽,把班徽的設計運用到運動會中的班旗、班服以及太陽帽等設計中。推薦最好的設計方案用在了班服T恤上,因此,學生對班徽設計的興趣與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參與課堂活動熱情越高,回答問題次數越多,課堂表現分就越高。
3.3 課堂作業分。此項分是美術課堂評價的一個重頭戲
美術作業要求學生當堂完成,教師當堂批閱學生作業。美術作業的口頭評價、當堂評價,不僅能第一時間為學生傳遞專業技能技法,激發學生美術創作的興趣與欲望。學生作畫時,教師巡回逐個批閱學生上節課作業,并給予點評與指導。
評價學生作業采取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在自評中學生闡述對作業的創作隨想,互評中融入同學對自己作業的看法及意見,教師評價要有寬容性,分層次點評,積極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
3.4 積極參與課堂內外美術活動分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各種美術活動,并予以加分。除了各級的美術比賽,在學校里每學年舉辦優秀學生作業展或主題畫展,每周在班上展出優秀的課堂作業并及時更新。如每年的“校園藝術節”讓學生們設計藝術節“海報”及“邀請函”,讓學生能夠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全校師生,同時也能為美術成績加分,孩子們的創作熱情空前高漲。
4 激趣式評價的結果反饋
激趣式評價的實施,使原來充當課堂配角現在成為課堂主角的學生們,帶著興趣積極主動地進入課堂學習,使課堂教學順利地開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激趣式評價注重的是學生主動的過程性學習及興趣,這使得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獲得成功與表現自己的機會。學生們由過去的被動參與課堂,變成了積極主動地融入到課堂當中來,勇于表現自己,這為學生的自主發展與人格完善創造了條件。
5 激趣式評價實施后的反思
幾年來,激趣式評價一直在我的課堂中嘗試著,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的同時還有許多需要反思的地方:
(1)初中美術課程設置的限制,每周一節45分鐘的美術課堂很難做到對每一位學生的作品都能深入、全面地進行評價。
(2)新課標把初中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分成“造型.表現”“欣賞.評述”“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而不同的四個領域在評價問題上評價尺度模糊,還有待今后的進一步學習與研究。
6 結語
幾年的美術課堂教學,發現孩子們的頭腦不是一個需要被不斷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而激趣式評價,恰恰點燃了這支火把。讓我們多給孩子們一些自主學習的權力,多給他們創造一些機會,用我們真誠的心,去點亮孩子們心靈,打開孩子們的創作之門,更有效地培養孩子們的美術核心素養,讓他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創新能力,展現自己的藝術才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2011.
[2]尹少淳.美術核心素養大家談[M].湖南美術出版社,2018(03).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