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懿 益西拉姆
摘 要:在推動全面小康社會建成和消除貧困的過程中,創新地提出在農村地區扶貧工作中將精準扶貧的有效戰略投入實踐。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間,我國政府持續優化針對農村地區扶貧的措施,投入大量精力在扶貧項目中,使得農民的經濟條件、生活設施、基本保障和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調節等各部分都有了進步。然而農村的低收入人群比重依然需要降低,核實貧困人口的情況也較為困難,文中對農村中實施精準扶貧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開展探討,提出了幾條建議。
關鍵詞:精準扶貧;扶貧戰略
貧困問題自人類社會出現以來,就未曾得到根治,也使人類的發展進程受到阻滯,我國政府工作也不能忽略脫貧問題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脫貧的進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然而中國擁有著龐大的人口體量,廣大的貧困區域由于經濟與技術條件的落差,與其他部分地區的貧富差距逐漸拉得更大。
1 農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情況
1.1實施精準扶貧的原因和作用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脫貧進程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作用,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突飛猛進,讓人民生活水準也一起升高,農村低收入人口數量也隨之降低。因此,在當今農村中,舊的扶貧措施已經脫離實際。因此,精準扶貧戰略是符合我國迅猛發展現狀的,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為政府的其他工作提供參考。貧困人口有著較大的提升經濟水平的主觀需求,但是卻由于很多固有限制,導致提升經濟條件的工作不容易推進,精準扶貧是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是可以多多探討與學習的。
1.2如何劃定需要實施精準扶貧政策的地區
精準扶貧是針對各貧困區域和經濟水平,制定具體策略來輔助,還需要準確高效地確定好扶貧對象的具體情況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工作方法除了要包括對受惠方的生活情況的核對,更得依據真實狀況,確立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法,使用高效的核查手段,來核對和研究受惠方。
2 農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具體問題
2.1扶貧對象歸類混亂
部分農村錯誤地認識精準扶貧的認定條件,也沒有清晰地認識幫助對象,只是將優撫和低保人口劃定在扶貧對象里,但是,精準扶貧不是采用某一條件來確定對象,而要通過具體分析和分類,將具備一定工作能力,可以在扶貧工作的輔助下脫貧的人口作為滿足條件的幫助對象。
2.2高比例民眾未參與活動
因為沒有足夠地將精準扶貧推廣到大眾中去,各地政府的宣傳度低,民眾不清楚政策,參與熱情隨之低下,民眾不了解扶貧知識,自然不知道成為活動中的一員的方法。另外,一些貧困人口礙于面子,不太出席農村的村內集體事宜,而且,前往外地工作的人口很多,留在家里的病弱老人與孩子也難以參與進來,同樣對精準扶貧工作造成極大的消極影響。
2.3需要更多經濟支持
經濟來源同樣是精準扶貧中一個重大困境,貧困區域的經濟條件落后,脫貧工作經濟支持僅僅來自于上級政府下發款項,但是貧困區域廣大,人群基數大,在下發款項不足以支撐,引進來自社會的資本才是更高效的方法,提升社會經濟支持的力度,擴大社會經濟來源的力量。
3 精準扶貧政策落實的方法建議
3.1制定扶貧對象靈活的核定制度
精確地核定扶貧對象,是解決扶貧問題的關鍵。確定扶貧對象是精準扶貧的第一步。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條件,整體地分析和識別扶貧對象,建立檔案的工作中要保證公正、平等、精確,以保證之后可以實現準確針對、有效實施、高效扶貧。另外還要對扶貧對象和非扶貧對象實施靈活追蹤,靈活開展扶貧對象核查,及時將新的貧困人群加入扶貧對象,將已經找到脫貧方法并扶貧成功的原扶貧對象及時篩選出來,還要仔細分析扶貧對象“脫貧”與普通群眾成為貧困戶的原因,深入了解貧困情況,實現高效真實的扶貧工作。
3.2擴大宣傳,提高民眾參與度
在普通群眾的眼中,政府是權威機構,若各地政府可以采取適合的宣傳手段,把精準扶貧的情況推廣進民眾中間去,要讓群眾參與政策、提高政府工作的響應度,就要讓群眾先理解政策,才能實現精準扶貧的政策重點。政府采取的宣傳手段在海報之外,更應當采取熒屏、廣播等手段,用群眾喜歡的宣傳方法,帶動更廣大的百姓學習政策知識。
3.3細化扶貧政策條件,避免簡單平分
我國之所以制定精準扶貧戰略,是為了從農村中精準篩選出有需求的貧困人口,有針對性地輔助,采取精準扶貧的戰略來讓貧困人口脫離貧困,因為一些地區政府落實扶貧措施時太過粗略,乃至連低標準都未能滿足,扶貧工作中只是一刀切地把款項平分,無論是情況特殊的對象還是普通的貧困人群都同等對待,這是不能實現精準扶貧的。因此,應細化扶貧的政策條件,避免簡單地平分,核查登記扶貧對象和之后的扶貧工作都應高效和正確。
3.4加大農村發展電商支持力度
借網絡的方便快速來推動農村電商的發展是恰當的措施,可以讓農戶在家就把自家土產向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銷售。應發動我國廣大的人口力量,鼓勵各地人民群眾購入貧困地區、扶貧對象放到網上售賣的商品,讓大家為扶貧獻出力量,提高扶貧對象生活水平。也讓扶貧對象不用出門就能交易到需要的生產物資和生活用品,節約精力。
3.5推動扶貧的科學管理
從管理部門角度來看,構建完善的扶貧對象電子信息系統是個高效的管理方式。在現今完善的大數據發展現狀下,乘著互聯網+的勢頭建立一個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統,將扶貧對象的信息電子化輸入系統,另外,提高統計員工的管理水平,統計扶貧對象的數據,建立合理的扶貧手段,改進管理方法,提高政府的精準扶貧宣傳效率。
3.6提高貧困村自發的發展技能
首先,我國政府可以在大型基建工程、大型產業工程等的地點安排上,向成片的貧困地區和貧困程度較重的地區側重,利用高速公路、火車鐵路、飛機場、發電廠之類的規模較大工程項目的搭建來促進貧困村縣的發展。大力支持貧困村縣的基建完善,推動水源凈化、發電工程、田地、水利工程、農村交通、網絡通入、拆遷重建之類的基建工程,引入多種扶貧款項,向貧困村縣提供經濟、政策、工程等基建優待,為民眾落實他們真正需要、真正存在、真正在意的生活問題;還可以在部分區縣考慮建設高速鐵路和公路之類的大型基建,為貧困區縣提供發展動力;還可以依照“十三五”提出的內容,將貧困區域的優美環境、充足資源、大量人力的優點利用起來,把大型產業工程建設在貧困區域,讓貧困村縣能夠自發地推動經濟發展,以保證不“返貧”。
4 總結
盡管長期以來,各部門各個層級都攻克了各種各樣的難題,獲得一定的扶貧成果,然而最不容易解決的扶貧問題還在后面,消滅貧困已經進行到了解決最困難的環節,有基礎的地區大多已成功脫貧,其余大多是條件比較薄弱的地方。針對難以解決的阻礙,我們就應當制定更高效的措施來幫助脫貧。
參考文獻
[1]劉琳琳,馮濤.“互聯網+”視域下農村電商精準扶貧創新模式研究——以景德鎮為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7):54-56.
[2]張芬.精準扶貧視角下金融創新支持農村經濟問題研究——以贛鄂湘三省集中連片區特困地區為例[J].武漢金融,2016(7):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