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來江
摘 要:在傳統的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僅僅是要求學生背誦單詞或者短語,通過聽寫或是默寫的方式來檢查,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很多學生能夠很好地背誦詞匯,但是一到語篇里就錯誤百出。基于此,詞塊教學也就應運而生。詞塊教學法立足于真實交際環境中所出現的單詞學習,有效融合語法、語義和語境等諸多因素,以較為固定的形式促進英語教學的高效性。
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感觸來探究詞塊教學在高中英語語篇中的運用。
關鍵詞:詞塊教學;傳統詞匯教學法;學習信心
一、概念
詞塊的概念最早是由Becker(1975)率先提出的,他認為詞塊是集功能和形式于一體,兼具詞匯和語法特征的語言詞塊。1993年 Michael Lewis提出“詞匯法”。他認為,詞匯不是單詞的簡單疊加,而是在交際中,以高頻率出現的大于單詞且形式較為固定的語言單位。詞匯融合了語義、語法和語境的優勢。(Lewis Michael,1993)。 詞塊是指一個具有一定結構、表達一定意義的預制的多詞單位。它以整體形式被記憶儲存,并在交際時被整體提取,而不需要使用語法規則來加工分析。(Wray.1999)
根據不同的標準,詞塊有不同的分類。Lewis依照詞匯內部的語義聯系和句法功能將詞塊分為四種:1)單詞和多詞詞匯;2)習慣搭配;3)慣用句型;4)句子框架和引語等。(李嶺,2008)本文要探究的主要是單詞的拓展、習慣搭配在語篇主動運用。
二、傳統的詞匯教學法
以語法為中心的教學法把“詞”等同于“單詞”,認為句子的生成是靠語法把單詞組織起來;詞匯法則認為“詞”的概念應該擴展到詞塊和固定組合形式。
不同類型的詞塊是組成句子的基本單位,即詞匯本身包括了語法信息。詞匯法認為學習者的語言知識體系是由各種詞塊構成的語庫,而不是語法規則加上一堆單詞。但詞匯法并不否認語法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而是反對語法占主導地位、忽視詞匯教學的做法。(李嶺,2008)
絕大多數的傳統詞匯教學都是單一地讓學生記背單詞或者短語,而不注意語篇中的運用,也不注意單詞的拓展及在句子中準確的使用,導致了學生有詞但不會使用,學習成績無法提高的不良局面。
三、詞匯教學法在教學中的優勢
新的詞匯教學方式倡導的是在句子和語篇中學習和掌握詞匯,在語境中運用詞匯,例如學習短語devote oneself to 時,要求學生這樣記憶:devote oneself to sth. ,如此,當這個結構出現在語篇中時,學生會毫不費力地判斷出to是介詞而不是不定式,從而輕易完成篇中的填空或者改錯訓練。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流利性,增強學習者的自信心
最近幾年一些語言學家經過電腦數據統計分析發現,英語的語言交際并不是僅僅通過單詞或固定短語的使用來實現的,而自然話語中的90%是由那些處于這兩者之間的半固定“板塊”(chunk)結構來實現的(楊玉晨,1999)。這些半固
定“板塊”即詞塊或是語塊,它是語言使用中形成的慣例化語言構塊,集形式和意義于一身,在交際時可以整體快速提取使用,提高英語交際的流利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信心。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使用的準確性和地道性,避免中國式英語
目前很多學生存在著有話說不出或說出中國式英語的現象,書面表達時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去堆,分不清什么詞如何用,不具備英語語言的思維方式。所以,在詞匯教學中,把詞塊作為基本的教學單位,把一些熟悉的詞語結合起來,學習者的詞塊意識增強,讓他們把出現過的詞塊當成一個整體來學習,學到更多的“真實的”語言材料,從而更加地道地進行語言的輸出,避免生硬的中國式英語表達,保證產出語言的地道性、準確性。
四、筆者的教學探究
筆者所在的學校屬于生源偏差的學校,英語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噩夢般的存在,想要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或者成績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一直努力地尋找學生的得分點。對于詞匯這一塊的學習,在前幾年的教學中就是簡單地帶讀,然后在課文中重點講解其意思和用法,有時候也會拓展相關的詞匯,但是僅限在課堂,過后學生就記不住了,通過聽寫的方式來檢查結果,當時的高考還是15道單項選擇題,沒有語篇填空的考題,問題還不太明顯。自從高考題型變化之后,越發地突顯出語塊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語填空和短文改錯中,單個的詞或者短語學生很熟悉,一旦到了語篇中就束手無策。下面來分享一下筆者的嘗試。
以某文科班的學生作為探究對象,時間為2年,從高二開始直到畢業,從高考成績反饋來看還是比較成功的。在這兩年的時間里,我們的詞匯教學都是整體性進行的。
(一)詞匯表的高頻詞匯要進行拓展,要求學生背誦時是整個詞塊一起記憶,一起聽寫,不合格的反復強化,直到掌握為止。例如,學到單詞contribute(v. 貢獻;投稿;捐獻),就可以這樣拓展:①contribute to sth.(貢獻;導致;投稿);②contribution(n.);③ make a contribution to sth./ make congtributions to sth. (為……做貢獻)。再如,單詞success(n. 成功),可以拓展得到這些結構:①(un)successful(adj. 成功的/不成功的);② (un)successfully(adv. 成功地/不成功地);③succeed(v. 成功);④succeed in doing sth.(成功;在……方面成功)。我們檢查背誦時整塊的查,剛開始學生不太適應,慢慢進入狀態后,他們獲益匪淺,覺得自己的詞匯量猛增,自信心就增強了,再交給學生一些填空題和改錯題的答題技能,這一部分的詞匯問題就解決了。
(二)除了詞性和意義上可以拓展外,搭配上也可以整體教學,學生對于“to”身份判斷還是比較模糊的,一會兒跟動詞ing形式,一會兒跟動詞原形,摸頭不著腦,那么我們可以這樣嘗試:devote to sth/doing, give in to sth/doing, be used to do/doing sth(被用作……/習慣做……), look forward to doing sth, used to do sth, allow sb to do sth, advise sb to do sth, would like to do sth, invite sb to do sth, be likely to do sth……這樣記憶后,學生就很熟練的應對考題。
(三)匯總意思相同的結構,如,“花費時間或者金錢做……”① sb spend some time on sth/ doing sth; ② sth cost ……;③ sb pay for sth; ④ It takes some time to do sth.等等。
常見的習慣搭配:① the first / last to do sth ;② 特殊疑問詞+ to do sth ;③ be adj. to do sth ;④ It takes/ took sb some time to do sth ;⑤ be enough to do sth等等
課堂教學結束后,就是學生出場了,這些方法或結構讓學生去消化,去記憶,如此反復,慢慢地學生就摸索出一些門道,再加上適量的語篇訓練,詞匯這一難關就得到解決了。近些年,詞匯的考查最直接就體現在語篇填空和短文改錯上,下面是節選的幾個高考真題片段,以證明詞塊教學的用途和效果。
五、高考真題再現
(1)The best exercise is one that you enjoy and will do. But otherwise… it's probably running. To avoid knee pain, you can run on soft surfaces, do exercises to 68 (strength)your leg muscles(肌肉),avoid hills and get good running shoes. Running is cheap, easy and it's always 69 (energy).If you are time poor, you need run for only half the time to get the same benefits as other sports, so perhaps we should all give it a try.(2018新課標I)
解析:68. strength(n.)轉換為 strengthen (v.)
69. energy (n.)轉換為 energetic (adj.)
(2)……Food in small pieces could be eaten easily with twigs which 46 (gradual)turned into chopsticks.
Some people think that the great Chinese scholar Confucius, who lived from roughly 551 to 479 B.C., influenced the 48 (develop)of chopsticks. ……(2016新課標III)
解析:46. gradual (adj.)轉換為 gradually (adv.)
48. develop (v.)轉換為 development (n.)
(3)If you find something you love doing outside of the office, you’ll be less likely 49 (bring) your work home. It could be anything-gardening, cooking, music, sports—……( 2016新課標II)
解析:be likely to do sth.
(4)As the kid, I loved to watch cartoons, but no matter how many times I asked to watching them, my parents would not let me. They would say to us that playing card games would help my brain. Still I unwilling to play the games for them sometimes. (2018年新課標2短文改錯)
解析:ask sb. to do sth
be willing to do sth.
(5)Some of us were confident and eager take part in the class activity; others were nervous and anxious.(2018年新課標3)
解析:be eager to do sth.
這樣的考查方式每年高考的語篇填空和短文改錯中都出現好幾處,這里就不一一展示出來,運用得好的學生還會在書面表達中有體現,由此可見,詞塊教學的重要性不可忽視的。在這個班的實際教學中,采用了此種方法教學,效果還是很明顯的,一個普通的文科班最后高考平均分達到90分,大約有13個左右的學生(全班共有50人)取得120分以上的優異成績,其中主觀題的貢獻率就很好。
六、 結束語
詞塊“是人類語言交際的最小單位,是構成語言的基礎(Lewis)”,是語言教學和運用的理想單位,利用詞塊教學法來改進英語教學,有利于提高語言輸出的準確性、流利性和地道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堅持詞塊教學的輸入,鼓勵、幫助學生接受并牢牢掌握相關知識,以便在英語語言的輸出中完美體現出來,實現學生學習英語自信心和興趣以及考試成績的提高和改善。
參考文獻:
Lewis Michael.The Lexical Approach[M].Hove: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
楊玉晨.英語詞匯的板塊性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J].外語界,1999(3):24—27
李嶺.詞匯教學法與我國英語教學[J].教育研究,2008(8):160
Wary.A.Formulaic language in learner and native
speakers[J].Language Teaching,1999(32).21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