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鄧新
《流浪地球》成為春節現象級爆款電影,提前撤資錯失賺錢機會的萬達電影倍受網友嘲諷,對萬達電影而言,鬧心的何止一個賺錢機會,過去三年多市值損失上千億元。萬達電影是如何落魄到如此田地?
從天堂墜落
2015年1月22日萬達電影(當時名為萬達院線)登陸深交所,發行價21.35元/股,之后連續一字漲停板,最高將股價推高至歷史紀錄248.66元/股,市值超過1400億元,哪怕經歷過3次股災,其市值也較長時間維持在1000億元以上。
如今,萬達電影股價為19.21元(未復權),市值338.4億元左右,相比巔峰期少了上千億元市值,“錢不是萬能的,而是萬達的”之類戲謔也銷聲匿跡了,而申銀萬國、中信證券等券商分析師都下調了萬達電影的業績預測,要知道在2015年行業對其可是一致好評。
那一年,王健林以1905億元身價重回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首富寶座,馬云、馬化騰分列榜單二三位,保守推算萬達電影為王健林登頂貢獻了超過600億元的身價。
那一年,王健林的海外買買買漸入高峰,大手筆投資令人嘖嘖稱奇,更是以2041萬美元(當時約折合人民幣1.27億元)拿下莫奈名畫《睡蓮池與玫瑰》。
還有多少人記得王健林2016年的豪言:到2020年萬達市值達到2000億美元。萬達電影是指望不上了,萬達商業從香港退市欲回歸A股,然而遲遲不能再度上市,已拖了二三年了,目前還沒有眉目。
羞辱資本市場遭反噬
萬達電影市值為何一瀉千里?外因為不再具有唯一院線概念,內因為收購戰略不被資本市場認可。
萬達電影上市時為A股唯一一只核心業務為影院的公司,具有題材稀缺性,資本市場愿意為這個稀缺性支付較高的溢價,因此當萬達電影市盈率達到90倍時,依然有大批券商分析師撰寫看多的調研報告。
然而中國電影于2016年8月9日在上交所上市,打破了萬達電影的唯一院線概念,之后還有上海電影等公司登陸A股,院線概念不再吃香。
更重要的是,中國電影為唯二具有海外影片進口權的公司,這個壟斷優勢萬達電影不具備,外因促使萬達電影市值回歸理性,內因才是市值崩盤的關鍵。
萬達電影自2016年起就宣布要收購萬達影視,就是那個從《流浪地球》撤資的萬達影視,迄今為止公布了三次重組預案(中間穿插了一次中止收購),每次都遭資本市場用腳投票,譬如第三次重組預案公布后2018年11月5日萬達電影復牌,一周之內市值蒸發了近300億元。
被收購方萬達影視真的是“有毒資產”?
萬達影視的確令資本市場失望了。萬達公布的萬達影視審計實現凈利潤報告顯示,萬達影視2016年~2017年實現凈利潤3.64億元、5.97億元,2018年1~7月5.61億元,預計全年凈利潤為8.12億元,低于2018年6月公布的第二次重組預案中承諾的8.88億元。
那怎么辦?直接下調第三次重組預案中萬達影視的業績承諾,2018年的承諾凈利潤下調為7.63億元,之后2019~2021這三年承諾凈利潤也每年下調了上億元。
一般來說,碰到業績承諾不達標多用拖字訣,實在不行就甩鍋,修改業績承諾比較罕見,這意味著承諾不莊重、太隨意、可自由調節。這么“機智”的方案,資本市場直呼“優秀”,之后蜂擁出逃。
這不是萬達第一次考驗A股投資者智商了,之前第一次重組方案欲將虧損的美國傳奇影業與萬達影視捆綁一起注入上市公司,高溢價收購虧損資產令輿論一片嘩然。
王健林的夢想是打造一個影視全產業鏈上市公司,側重院線的萬達電影與側重內容制作的萬達影視合二為一,才能打通上下游,從而獲取領導地位,掌握行業話語權。
為此王健林執著地進行重組,可資本市場對其夢想藍圖并不買賬。
夢想藍圖不切實際
王健林效仿的是互聯網公司,院線就好比流量入口,對接4億中等收入群體,依靠內容提升用戶黏性,依靠廣告、放映和爆米花實現流量變現,如此一來就可以形成一個生態閉環系統。這個邏輯粗看沒毛病,細看就會發現一些不切實際的問題,生搬硬套互聯網公司秘訣就好比刻舟求劍。
限制條件較多。萬達電影經營簡報顯示,2018年觀影人次為 2.3 億,而全國觀影總人次為 17.16 億,占比約為13.4%。
萬達電影雖然潛在用戶豐富,但高質量大片無法獲得獨家播映權,流量增長受限于影院銀幕數量,無法通過免費策略快速占領市場攫取更多份額,也不能像優酷、騰訊視頻、愛奇藝等網絡平臺提供試看功能,因此想爆發式增長、獲取排他性難度極大。
至于硬件差異形成的競爭優勢太脆弱,比較容易復制,無法構成真正的“護城河”。
邊際成本過高。互聯網公司的特征是邊際成本較低,為3000萬用戶提供服務的成本與為3005萬用戶提供服務的成本相差不大,但萬達電影卻不同,直營影院銀幕 5279 塊,每塊銀幕同時最多服務百來人,要想同時服務更多人就不得不收購同行院線或者新增院線。
相比互聯網公司,想獲取行業領導地位、形成寡頭壟斷地位投入極大。
影視內容具有不確定性。內容制作為影視產業鏈上游,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名導、明星、大制作、高超營銷不能保證電影一定熱賣,且觀眾口味不斷變化,較難精準把握,目前探索取得不錯業績的案例為Netflix,能較好地把控用戶的觀看口味。
國內優酷、騰訊視頻和愛奇藝也做得不錯,平臺影視內容豐富,總有一款用戶喜歡,此外精心打造高流量獨播劇,形成較好的用戶黏性。
而萬達電影就做不到,同時上映電影是有數量限制的,如果沒有用戶感興趣的內容,用戶不看就是或者去其他電影院看,難以形成較好的用戶黏性。
沒有采用步步為營的擴張策略。萬達全球化野心太大,國內市場都還沒有搞定,就收購了美國第二大院線公司AMC、澳大利亞第二大院線公司Hoyts,拼接起來的影視帝國沒有形成合力,例如網友爆料美國波士頓只有一家AMC影院給《流浪地球》排片,并沒有為民族自豪的中國里程碑式電影傳播出力。
其實,A股就有一家現成的影視全產業鏈公司:中國電影。就算擁有影視全產業鏈,中國電影也沒有成為線下的Netflix,也無法構建閉環生態系統,其最被資本市場看重的是海外大片進口權。
就算萬達電影第三次重組預案成功實施,又能給出什么不一樣的預期呢?
更糟糕的是,萬達電影主營業務也不樂觀。2015年凈利潤增速同比為48.1%,2016年凈利潤增速同比為15.2%,2017年凈利潤增速同比為10.9%,2018年業績預告凈利潤為12.88億~13.79億元,同比下降9%~15%。
真的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