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余
摘? ?要:要實現鄉村振興發展,就必須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并貫穿始終,發展綠色農業是鄉村振興發展的有力舉措。通過梳理國內學者的相關研究,對綠色農業發展內涵與特征、制約因素以及推進綠色農業發展的相關路徑幾個方面進行了綜述,為鄉村振興戰略下綠色農業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綠色農業;發展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6-0016-01? ? ? ?中圖分類號: F323.22? ? ? ?文獻標志碼: A
中國共產黨十八大以來,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長遠之計;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綠色發展融入“三農”中,以綠色為導向,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綠色農業發展生產方式,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綠色農業。
1? ?綠色農業發展內涵與特征
1.1? ?綠色農業內涵
綠色農業是農村、農業綠色發展的主要引力。綠色農業是指農業生產符合資源環境、生態協調發展要求,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富裕的優質農業發展方式。查天舒等[1]提出,綠色農業發展是實現資源、環境、經濟三者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一種以先進技術為手段,以高綜合效益為目的的綠色農業生產活動。張宇等[2]強調,鄉村振興要探索出一條鄉村崛起的綠色發展道路。奉梅[3]認為,綠色農業發展是集生態、社會、經濟3種效益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發展可持續性模式。
1.2? ?綠色農業發展特征
綠色農業作為引領和帶動農業與農村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力,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具有不同特征,主要表現為科技綠色性、體制創新性和綜合效益性。
科技綠色性,即采用綠色農業發展技術,以先進的科學知識和智慧技術作為支撐發展。陳寶[4]認為,綠色農業技術是集綠色、集約、增長為一體的,綠色科技發展是關鍵。
體制創新性,即綠色農業發展要建立在綠色發展觀的基礎上,以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孫煒琳等認為,綠色農業發展要營造推進農業發展的良好氛圍,不斷完善相關綠色發展體制機制。
綜合效益性,即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一體,具有效益綜合性、持續性的發展特征。孫煒琳等認為,綠色農業可實現農業全過程、全方位綠色發展,注重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的協調統一。
2? ?綠色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隨著綠色農業的深化發展,存在制約綠色農業發展的因素,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農業基礎設施薄弱
綠色農業發展中對農業基礎設施要求提升,但水利設施建設標準低、配套不健全、農田建設標準低,達不到高標準要求。王宇平[5]強調,現在的基礎設施不能完全滿足現代農業綠色生產的需要。
2.2? ?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
農業粗放的發展方式,使其與資源環境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粗放的農業經營方式使得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給綠色農業發展帶來極大阻礙;另一方面,農戶環保意識較差。王學文[6]指出,農民參與農業可持續性發展的積極性不高,尚未形成參與保護與參與治理的體系。
2.3? ?農業資金投入有限
綠色農業發展需要以量多時長的資金注入為基礎,由于地方經濟發展有限,導致政府扶持政策滿足不了綠色農業發展需求。王學文指出,資金不足會使資金難以形成疊加集聚效應,阻礙綠色農業發展進程。
2.4? ?綠色農業發展配套體制機制不健全
與綠色農業發展配套的資源環境體制機制不健全,難以對存在的資源環境矛盾問題進行制約,不能彌補農產品市場本身存在的缺陷,使得綠色農業發展受到制約。張宇等指出,農村地區資源環境監管體系不健全,對農村地區的綠色發展激勵不足,農業綠色標準體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強,很難適應綠色農業發展。
3? ?推進綠色農業發展路徑
3.1? ?立足綠色,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一直以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都是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要進一步立足實際特色、綠色發展,完善短板,實現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綠色化。張方應等[7]指出,要加強耕地保護與利用,開展高標準綠色農田建設,加強水利建設,開展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農田節水基礎設施建設。王宇平指出,綠色農業發展要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建立資源再生利用的相關設施,如農村垃圾回收中轉系統。
3.2? ?立足綠色,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綠色農業發展,是以農業經營主體、農業技術、農業人才培訓、農產品競爭力方面的全面綠色發展為支撐。王宇平指出,發展綠色農業要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經營格局,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開展以提升農民綜合素質、職業技能、綜合管理技能的專業培訓,為綠色農業發展提供經營主體和人才支撐。張俊峰提出,要充分利用專業合作社的引領帶動優勢發展綠色農業,加強科技創新,建立綠色農業標準化技術體系,實施質量興農戰略。陳寶提出,綠色農業發展需要構建綠色農業集約型的新發展模式,加快農業信息技術和農業技能的推廣與發展,加速農業生產與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綠色農業發展,從而構建綠色農業體系。
3.3? ?立足綠色,加大專項資金投入
繼續加大對綠色農業的政策扶持和專項資金投入,形成有利于綠色農業發展的投資環境,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綠色新型經營主體、綠色產業鏈、農民培訓方面設立專項基金,為綠色農業發展打好資金基礎。王學文提出,要穩定財政支農投入,通過財政資金的引領作用,使更多的金融資金、社會資本投向綠色農業發展。
3.4? ?立足綠色,完善綠色農業體制機制建設
在鄉村振興發展政策指導下,立足自身,深化改革,完善綠色農業發展資源環境監管、農產品質量監管、農業綠色發展考核體制機制建設。張宇等指出,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轉變為法律意志,把“綠色GDP”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據,建立農業資源和環境管理控制體系、農業生態補償機制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規范農業資源環境監測預警,及時反映農業資源狀況。王學文認為,要構建農業發展考核評價制度,建立獎懲、監督制度,將生態環境保護、綠色農業發展作為年度考核的主要內容。
綜上所述,發展綠色經濟是實現我國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有力舉措,必須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充分發展綠色農業,使我國的農業真正實現特色化、現代化和綠色化。
參考文獻:
[ 1 ] 查天舒,趙紅,劉圣春.基于綠色發展理念的巢湖市特色農業產業鏈模型構建[J].現代經濟信息,2018(24):496-497.
[ 2 ] 張宇,朱立志.關于“鄉村振興”戰略中綠色發展問題的思考[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9(1):65-66.
[ 3 ] 奉梅.四川省綠色農業發展區域特征及評價[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1):42-47.
[ 4 ] 陳寶.淺析綠色農業發展技術與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9(39):166-167.
[ 5 ] 王宇平.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綠色農業發展路徑研究——以河南信陽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38-39.
[ 6 ] 王學文.高臺縣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情況及建議[J].農經管理,2018(23):69-70.
[ 7 ] 張方應,雷經祥,李紅,等.霍山縣推進綠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18(36):200-202.
(收稿日期:201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