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峰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農業經濟也得到了極大的進步,葡萄產業結構出現了變化。主要介紹了葡萄產業發展的狀況及栽培技術存在的問題,并闡述了與之相對應的解決措施,包括科學的品種選擇、科學管理以及合理的預防病蟲害3個方面。
關鍵詞:葡萄;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6-0088-01? ? ? ?中圖分類號: S663.1? ? ? ?文獻標志碼: B
葡萄是農業發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生產和發展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合理運用葡萄栽培技術,有利于提高葡萄的產量及質量,也有利于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率。
1? ?我國葡萄產業發展的現狀
我國在葡萄種植技術上有較長的發展史,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葡萄種植業也得到了快速提升,種植領先的葡萄品種且得到廣泛的推廣。我國國土資源豐富,氣候環境變化多樣,不同地區的土壤、光照等條件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從而導致葡萄栽培技術受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有利于為葡萄的種植提供便于栽培的環境條件。應選擇適合葡萄生長的自然環境、適合當地土壤的葡萄品種進行栽培,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以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1]。
2? ?葡萄栽培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2.1? ?選種不合理
合理選擇葡萄的品種,是保證葡萄產量和質量的前提。現階段,種植人員的思想較為落后,造成在品種的選擇上較為盲目,沒有科學的根據。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為追求較高的經濟效益,進而選擇其他地區產量較高的品種進行種植,不考慮其選擇的品種是否符合本地種植要求,導致葡萄的產量及質量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需要考慮地域因素的影響,由于南方氣候較為溫暖,其種植較好的品種種植在北方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需充分考慮葡萄品種的特點,再根據其要求選擇種植。
2.2? ?種植人員管理落后
在葡萄的種植生產過程中,種植人員對葡萄栽培技術的管理直接影響葡萄的產量及質量。我國北方地區陽光充足,但是部分地區存在水量缺乏的現象,不利于葡萄的生長,影響葡萄的產量。因此,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對環境條件進行合理的選擇和利用,加強水肥管理措施。由于種植人員的管理思想落后,影響了葡萄的正常生長,例如大量施肥可以增加葡萄的產量,但是如果過度施肥,土壤會受到傷害,影響葡萄的生長。在較為干旱的地區種植葡萄,可采用人工灌溉的方式對其進行澆灌,從而有效解決干旱的問題。在灌溉的過程中,掌握適度的原則,保證葡萄在生產過程中的質量。
2.3? ?病蟲害威脅較大
在葡萄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的威脅對其產量及質量產生重大的影響。現階段,葡萄種植的栽培技術水平還有待提升,病蟲害的防治缺乏先進的技術支持,目前仍采用藥物防治的方式。但是長時間使用該方法,造成葡萄質量下降,從而使葡萄的產量降低,影響經濟效益。
3? ?葡萄栽培技術的解決措施
3.1? ?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栽培品種
在葡萄種植業的發展過程中,采用先進、科學的栽培技術是促進其繼續向前發展的保證。在實際的生產種植過程中,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地選擇品種并進行種植,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降低成本,又有利于在生產中實現高產、高效的目標。
3.2? ?科學管理,改善生長環境
在生產的過程中,種植人員需要具備科學的管理方法,對葡萄的質量有重要的影響。堅持引用先進的科學管理方法進行種植栽培,對土壤的成分進行檢測,采用適合其生長的水肥管理措施,為葡萄提供良好的種植環境。同時,加強葡萄在種植過程中對水、光等資源的合理運用,促進葡萄在種植過程中的健康生長。
3.3? ?有效防治病蟲害
防治病蟲害在葡萄的栽培技術中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為輔的原則,在做好預防工作的基礎上,減少病蟲害對其的威脅。減少藥物的使用,保證葡萄的質量,盡量采用物理防治的方法,既能夠預防病蟲害,也能減少污染,保護環境,從而提高葡萄的質量及產量。此外,總結傳統栽培技術中預防病蟲害的方法和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有效地防治病蟲害。在我國北方地區,需要加強對寒潮、暴雪等自然災害的防預,避免葡萄受到傷害,是提高葡萄產量及質量的保證。
4?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我國國土資源豐富,為我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保證,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國葡萄在種植栽培技術中仍存在諸多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是有必要的,有利于提高葡萄的產量及質量,同時也有利于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 1 ] 鄧中坤.葡萄栽培技術的現狀及要點分析[J].現代農業研究,2018(5):64-65.
(收稿日期: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