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 彭鳳興
摘? ?要:水稻稻粒黑粉病是為害雜交水稻制種的重要病害,輕發年份損失0~10%,暴發年份損失30%~60%。近年來,隨著兩系雜交水稻制種面積擴大,病害有加重發生的趨勢,嚴重制約了芷江侗族自治縣水稻制種產業的發展。根據芷江多年來雜交水稻制種黑粉病發病情況以及農民防治用藥及效果情況,總結了該病的發病規律,并提出防治對策。
關鍵詞:雜交水稻;制種;稻粒;黑粉病;發生規律;防治對策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6-0117-01? ? ? ?中圖分類號: S435.11? ? ? ?文獻標志碼: B
1? ?水稻稻粒黑粉病的病原菌及其侵染途徑
經資料檢索,黑粉病的病原菌是一種狼尾草腥黑粉菌,屬擔子真菌。其主要為害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水稻,主要發生在水稻揚花至乳熟期,只為害谷粒,一般在水稻近成熟時出現癥狀,穗部病粒少則數粒,多則數十粒,病谷米粒全部或部分被破壞,呈污綠色或污黃色,病粒的內外穎之間具一黑色舌狀凸起,常有黑色液體滲出,成熟時腹部裂開,露出黑粉,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或附著在種子上越冬,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水稻抽穗至乳熟期,如果連續陰雨或空氣濕度高,溫度達25~30 ℃時,病菌孢子借風力四處飄散,吹到制種母本的柱頭或殘留花藥上的孢子可快速萌發致病菌絲,菌絲生長侵入子房,隨子房生長而生長。當子房發育成胚時,病菌菌絲也基本占領了整個米粒胚部,完成了“鳩占鵲巢”的整個過程。當胚殼(種谷米皮)裝得下時,其偽裝得很好,與正常授粉后的種子沒有區別;而當胚殼(米皮)裝不下時,就脹破米皮,露出污綠色或污黃色的“舌頭”后變成黑色粉狀物,即新的厚垣孢子,完成世代更替。
2? ?水稻稻粒黑粉病在芷江制種基地的肆虐表現
對芷江三益種子生產專業合作社近5年來在基地制種感染黑粉病的情況作了跟蹤調查,調查內容分別為發病年份,生產地點,生產組合名稱,制種季節,開花授粉時段及天氣情況,赤霉素用量,黑粉病防治藥劑、防治方法、防治效果,制種田肥水管理情況,制種田土質、光照條件等。通過調查發現,稻粒黑粉病是芷江制種第一大病害,號稱“水稻制種的癌癥”。制種農民深受其害,對其深惡痛絕,因為該病只可防不可治,一旦發生,損失的不僅僅是種子產量,還有種子的外觀品質。感染黑粉病嚴重的種子,如果收割時種子表面有未干露水,則整個收回來的種子是黑乎乎的,制種農戶必須及時用大量的清水淘洗才能洗去種子表面的黑色污漬,否則,黑乎乎的種子將失去商品價值,農民不愿買,種業公司也不敢收,只能拒收,這種情況保險公司也不會賠,所有的損失都由種子生產者承擔,因此,種子生產者損失巨大。另外,感染黑粉病的種子都是經人工輔助授粉成功,在種子谷粒灌漿充實階段再受黑粉病病菌侵染的,因此,每感病一粒黑粉病谷粒,實質是減少一粒種子。黑粉病重發年份,種子染病率可達30%~60%,實質就是水稻種子至少減產30%,因為種業公司對黑粉病的控制指標是0.5%,超過1%就會要求生產者重新加工。根據當前的種子加工機械裝備能力,要達到種業公司對黑粉病的控制指標0.5%以下,種子精選加工環節不可避免地會損失一定比例的好種子,這個損失幅度根據精選機械的性能而定,目前比重式精選機損失3%以上。種子生產一旦感染了黑粉病,種子生產者會想盡一切辦法把種子弄合格,即外觀品質和黑粉病病粒率達到種業公司要求,否則損失更大。圖1是2018年牛牯坪鄉界牌村Y兩優911黑粉病感病的圖片。
3? ?芷江水稻稻粒黑粉病的發病規律
根據觀察,該病在芷江制種基地普遍發生,但不同年份、不同季節、不同組合、不同環境,甚至不同的配套管理措施都會導致黑粉病感病差異。該病發生時有以下共同特點:①只為害制種親本,不為害普通水稻,即無論在制種時親本感染多么嚴重的黑粉病,其種子生產的稻谷不會感染黑粉病;②只感染制種母本,父本一般不會感病,只有極個別父本在特定條件下會感染此病;③兩系制種母本感染黑粉病率和損失程度,要遠遠高于三系制種母本;④夏秋制種母本感染黑粉病率,要遠遠高于春制母本;⑤赤霉素用量大的母本感染黑粉病率要遠遠高于赤霉素用量低的母本;⑥開花授粉期遇雨水天氣的母本比開花授粉期沒有遭遇雨水的母本感病率高;⑦葉下禾感病比葉上禾嚴重;⑧品種間對黑粉病抗性有差異,如母本柱頭外露率高、開穎時間長、穎殼張開角度大的組合發病重;⑨高海拔山區發病率高于低海拔平原區;⑩陰山田黑粉病發病率高于陽光充足田;? 高肥田、特別是氮肥偏高的田感病重;? 此病是水稻制種的癌癥,只可防不可治,截至目前,沒有特效藥;? 此病發生與制種親本開花授粉期天氣關系密切,天氣一直以晴朗天氣為主,則母本感病較輕,但不會沒有感病谷粒,天氣不好則感病程度迅速加重。
4? ?黑粉病防治方法
既然黑粉病只能防不能治,而藥劑防治成本高,但選對藥劑依然有效果,因此,針對黑粉病的防治原則,首先應該是避讓,用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預防黑粉病發生;其次是選用對口藥劑在最佳的防治時期用藥,以保證效果。
4.1? ?合理安排制種季節
應根據制種親本生育期長短合理安排制種季節,使開花授粉至種子乳熟期盡量避開黑粉病易發的氣候條件。
4.2? ?培育母本穩健群體
黑粉病發病較重的田塊,共同點是母本氮肥施用多、生長過旺、葉片過長、葉色過濃、群體苗穗過多、通風透光較差。黑粉病發病較輕的田塊,共同點是母本群體苗穗結構適度、植株生長穩健、葉片長度適中或偏短、葉色較淡。因此,對母本實行定向培養,以基肥為主,及早追肥,中后期控制氮肥、增施鉀磷肥等,培養母本穩健群體,是預防黑粉病發生的有效措施。
4.3? ?培養強勢父本群體,確保父、母本在盛花期相遇
如果父本群體大、開花期長,當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父本花粉量充足,授粉時母本穗層的父本花粉密度大,母本柱頭及時接受父本花粉概率大,也可抑制黑粉病菌孢子的侵入,提高異交結實率,是控制黑粉病的有效措施。
4.4? ?適時適量噴赤霉素,確保母本不卡頸,穗層整齊葉上禾
噴施赤霉素,其中一個重要作用是拉伸制種親本穗頸節,促使父、母本迅速長高,解除母本包頸現象,促使穗粒外露,從而改善授粉姿態。理想的授粉姿態是父本群體比母本高出一個穗層,而母本穗層又高出葉層一個穗層,這樣的結構有利于穗層通風透光、花粉均勻飄散,提高父本花粉散落母本柱頭的概率,同時降低穗層濕度,減少稻粒黑粉病萌發概率。要達到這種最佳的授粉態勢,赤霉素噴施要適時適量,噴施過早或過多,稻株過高易倒伏,導致制種失敗,或者強制拉伸還未成熟的幼嫩枝,造成“拔苗助長”式傷害,反而不利于父、母本異交結實;赤霉素噴施過遲或用量過少,植株上部節間老化,穗頸節抽不長,穗粒外露程度較低,產生卡頸現象,同時劍葉不平展,仍表現為“葉下禾”或“穗葉同層”穗層結構,既不利于父本花粉均勻散粉,還有利于黑粉病孢子萌發。適時適量噴施赤霉素,必須建立在科學試驗的基礎上,不同地點、不同組合、不同季節、不同培育管理方法都有差異,不能隨便套用。
4.5? ?選擇適宜的制種基地或制種組合
需根據制種組合的安全性、豐產性要求來選擇基地,反之,如果基地是固定的,沒有挑選的余地,那只能選擇適宜制種的組合。芷江制種基地一般海拔250~400 m,是廣適型基地,無論是兩系制種還是三系制種或親本,凡育都能夠獲得成功,但要獲得最佳的制種效果還是有很多講究的。芷江海拔低的基地,溫光條件相對較好,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溫濕度適宜,但氣溫變幅大,兩系制種易育性轉育;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全年最高溫階段,兩系制種育性安全,但光熱豐富,易高溫逼熟造成熱害;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溫度仍在高位,兩系制種育性安全,但晝夜溫差逐漸變大,至9月進入秋高氣爽天氣,空氣濕度小,溫差大。海拔高的基地,其溫光特點是溫升來得慢、去得快,且日平均溫度比海拔低處低,高溫熱害程度輕,晝夜溫差大于海拔低處,濕度比海拔低處高。根據這種氣象規律,低海拔基地在選擇組合時,一般三系制種安排春制,3月下旬播父本,4月下旬或5月上旬播母本,在6月底至7月上旬授粉;兩系制種安排秋制,8月中下旬授粉,9月中下旬收割。高海拔基地選擇組合時,一般三系制種安排春制,比海拔低處推遲10 d左右播種,在7月上、中旬授粉比較適宜;兩系制種安排夏制,7月下旬至8月上旬授粉比較適宜。
5? ?藥物防治
5.1? ?種子消毒
黑粉病可通過種子帶菌傳播,即對親本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是控制發病的有效措施。常用于種子消毒的藥劑有20%粉銹寧乳油500~1 000 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0%強氯精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將種子洗凈瀝干后,再用藥液浸種8~12 h。
5.2? ?藥物防治適期
由于黑粉病菌是在開花期通過母本的柱頭和花藥殘體侵入,因此,防治稻粒黑粉病應在抽穗前、開花期和授粉后1~2 d進行,即抽穗前3~7 d、第一次噴施赤霉素或齊穗后3個時期。遇陰雨天氣需增加用藥次數,施藥時間以16:00~18:00 為宜。
5.3? ?藥劑選擇
①30%“愛苗”或43%好力克(戊唑醇)。②三唑酮(粉銹寧)、滅黑靈、滅黑一號、克黑凈、滅病威(多硫懸浮劑)等。③25%的凱潤(吡唑醚菌酯)或40%享樂或30%苯甲丙環唑。④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此藥劑是一種保護性殺菌劑,施藥后能在作物表面形成保護膜,可有效地抑制病菌孢子的萌發,阻礙菌絲體的侵入,從而達到防病目的。
(收稿日期: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