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吉美
【摘要】情感教育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培養學生完善人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的重要途徑,因此必須要強化情感教育提升其在語文教學中的比重。初中的語文教學對于學生的情感培養來說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對于學生學習生活技能、心智上的成熟也能發揮積極影響。本文對情感教育涵義、意義及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做分析。
【關鍵詞】情感教學;初中語文;品德修養
情感能夠較為客觀地表達出人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選擇哪種情感表達方式,通常會有主客體之間的差異。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個體之間文化修養的差異。所以,情感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如果學生在初中階段沒有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那么他們在教育階段的過程就是不完整的。
一、情感教育的涵義
所情感教育,其主要內容無非就是通過情感教育的方式,讓受教育者能夠有全新的情感體驗。情感教育不僅會影響到初中生今后的發展,同時也能夠為培養學生的工作指明方向。所以情感教育課程對于初中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進行文化科教育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舍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開展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之間彼此尊重是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前提條件。在教育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之間能夠彼此溝通交流,以自己的人生經驗給學生啟發,使學生的各方面素質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實施情感教育的意義
針對初中生開展情感教育課程,主要是因為情感對于人們來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們生來就有的。但是因為初中生年紀還比較小,調動情感的能力比較有限,所以針對他們開展的情感教育活動必須要以拓寬思路為主,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培養初中生積極向上的性格,我們不僅要利用教育使初中生對生活更有熱情,還要用學習來幫助學生找到生活的目標。而語文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文道統一,即在完成學科教學的同時要兼顧德育美育。正因如此,我們要發揮出語文課程中情感教育的功能,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始終將學生視為教育工作的主體,為此我們平時應多與學生們溝通交流,讓學生能夠找到發泄自己情感的地方,進而使老師與同學之間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第一,在語文教學中創建多種情感教育的方式。初中階段開展情感教學的方式有很多種,教師可以利用文字和圖片來展示教學內容,讓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細致地體會到文章中隱藏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開展教學工作時可以采用情感導入的方式,同時還可以借助一些多媒體教學設施的幫助。隨著現代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教學方式,初中語文教學也朝多元化方向發展。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能夠真實再現文中場景,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當時面對的境況,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與作者相同的感悟。例如,在教《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時,為讓學生感受聞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為民族獻身的英雄氣概,在教學過程中播放了《最后一次演講》的視頻,學生被聞一多先生大無畏地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慷慨激昂的演講所震動,愛國熱情油然而生。采用這種情景再現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能夠取得明顯的效果,既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感,使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第二,利用語文實踐活動進行情感教育。和英語、數學這一類學科相比較,語文的教學更加注重實踐。初中語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識,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日常交往和學習中展現出與他人不一樣的一面。由于初中語文與實踐是捆綁在一起的,因此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內外活動。例如,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可適當加入朗誦、書法的訓練或比賽;課余可組織學生參加成語接龍、猜燈謎等活動;也可針對典型課文讓學生練習仿寫、改寫、續寫等。這樣,既加強了語言文字的培養,又提升了說寫實力。同時,學生在頻繁地接觸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中個人修養、國家情懷得到提高。
第三,強化學生對語文課文的情感體驗。通過學習,學生很容易與文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師必須要抓住產生共鳴的實際,并將此作為情感的切入點,創設生動的語言環境,使學生能夠在語言情景中感受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學課文《春》的時候,我帶領學生朗讀課文的最后三個自然段,通過帶感情地朗讀,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春天的美好、春季的生機勃勃。我還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春天的有關圖片,讓學生感受到萬物復蘇的氛圍,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文章不是無情物”,語文的這種人文特性,使人類這些珍貴的情感都能在語文教學中得到培養。
第四,利用情感教育,拓展精神空間。目前,情感教學在我國的教育領域中出現的時間還比較短,很多方面都還沒來得及完善,教師在開展情感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出現問題及時解決。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得到情感上的培養,拓展學生精神空間。
比如,在學習《紫藤蘿瀑布》時,很多老師在上課時往往都忽略了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所遭受的迫害,因而忽略了本文中所提到的“十多年前”,其實是在指文化大革命期間,所以很多學生難以理解紫藤蘿的含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先向學生講解文化大革命期間發生的事件,讓學生在精神層面上對“文化大革命”有感同身受的體會,才能讓學生去深刻理解作者借紫藤蘿所告誡我們的不要被厄運壓倒,要以昂揚的斗志投身到偉大的事業中去。學生在這樣的情感教育中了解了國家發展經歷、社會發展的規律,既拓展了學生精神空間,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文化涵養。
綜上所述,我們在語文教學時要適當搭配一些情感教學的內容,力求能夠培養學生擁有更高的審美眼光、更好的品德修養,幫助學生實現良好的身心發展。良好的情感能夠幫助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讓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學校可以充分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在推動情感教學工作的時候,提升初中語文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換雄.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考試周刊,2018(21):63.
[2]郭軍寶,王春艷.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討[J].新課程(中學),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