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知名女作家六六通過微博投訴中國電信,稱在簽訂家庭網絡協議時被強制贈送了手機號,每月必須上網使用十多個GB的手機流量,如果用不完就會被扣錢,甚至被突然斷網,即便付了費仍無法使用網絡。
六六的微博投訴引發廣泛關注。中國電信迅速采取措施,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解決了六六反映的問題。與此同時,幾條相關微博下數百名網友集中反映,自己有與六六類似的遭遇,盼望也能像六六那樣享受“大V版服務”,及時妥當解決自己的問題。
這是一個讓人熟得不能再熟的解決路徑,這是一個司空見慣的危機公關輿情處置方式:某位名人、公眾人物通過網絡公開投訴,推動相關服務企業及時回應并積極解決問題。如此處理,盡管渠道暢通且效率頗高,但卻很難“服眾”——那么多人投訴同樣或類似的問題,為什么只是名人、公眾人物的投訴受到高度重視,并獲得“秒速解決”?難道只是因為他們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嗎?
電信企業唯有由衷地把消費者當上帝,切實關注消費者的權益和感受,不斷優化服務提升效率,對所有消費者一視同仁,認真傾聽消費者的意見心聲,把每個消費者都當成VIP,才能贏得消費者的理解和信任,增強用戶粘性和消費依賴性,真正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摘自《環球時報》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