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穎
摘 要:信息技術2.0時代已經在教育領域蓬勃生長,這種成長不僅體現在班級里的媒體融合和媒體參與教學。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跨越空間和時間的學習已經悄無聲息的進來了,網絡教研學習共同體的紛雜多樣,并且正在逐步完善,并建立這種網絡社群化學習的模式。建立模式需要關注到網絡活動主題的選擇,網絡平臺的各部分連接和管理,并找到到持續發展的動力。在主題的確定中將共同體成員差異視為研究資源,在管理中真實任務是學習共同體維系的驅動力量,發展網絡共同體則依靠親密合作,共同體的發展動力是共同體內的成員共同進步。
關鍵詞:網絡教研;共同體;差異
隨著信息技術2.0時代滲入教育領域,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建立和運營正在逐步完善。關于網絡教研學習共同體的創建,我們秉持下述理念:個體差異是學習共同體的重要資源;班組異質是教研學習共同體組建的基本方式;真實任務是學習共同體維系的驅動力量;互動交往是學習共同體運行的內在機制;共同進步是教研學習共同體建設的目標追求。
我們在運營中根據成員特點建立網絡教研核心成員共同體、項城課題公眾號編輯共同體、各專題共同體、項城課題群展示平臺共同體。多元共同體小組為成員個體多元智能的展現提供了平臺,每個成員可充分展示自己的優勢潛能,相互啟發,獲得多維發展。
一、通過專項活動共同體進行主題的確定——將共同體成員差異視為研究資源
根據成員不同的學習特性、風格和現有水平,結合共同體成員的實際需求,多樣化設置活動,盡可能滿足每個成員不同的學習需要。教研學習共同體不追求每個成員各方面的平均發展,而是讓每個成員在原有基礎、不同起點上進步,并在共同體生活中形成自己的個性和特色。
二、對網絡教研共同體的管理——真實任務是學習共同體維系的驅動力量
學習共同體本質上是一種協作、互助共進的學習組織,是在共同的學習愿景之下,圍繞特定的學習任務展開系列學習活動的特殊組織。為了加強共同體的凝聚力,促進深度的、持續的合作與交流,需要一定的任務驅動,特別是真實的、復雜的任務的驅動。真實的問題與復雜的任務能讓成員感受到學習的現實意義,發現學習與生活、教學之間的內在聯系,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能讓成員面臨實際問題的挑戰,激發成員的探究欲望以及戰勝困難、解決問題的決心;還能讓成員在真實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學會學習、探索,感受學習的快樂,培養創新精神[2]。
三、網絡教研共同體的發展——親密合作是學習共同體運行的內在機制
每次活動,共同體內成員圍繞具體活動任務可充分、自由地展示自己的經驗與思考、特長與技藝,共同體為每個成員提供了展示差異,釋放澘能的機會,并由此產生成就感與自我效能感,獲得內在滿足,提高個人自信。首先,建立互動的基本程序與規范,為互動交往提供行為準則,促進互動有效展開。其次,建立平等、和諧的氛圍。在異質班組中,小組成員在性格稟斌、學習成績、家庭背景、合作能力等方面存在著一定差異,尤其需要彼此的尊重和平等的交流,只有和諧、寬松的氛圍,才能促進共同體成員的參與、協作。第三,鼓勵進步,表揚先進。
四、網絡教研共同體的發展動力——共同進步是學習共同體建設的目標追求
網絡教研共同體構建既注重個人的發展,更追求群體的發展,共同體建設強調通過群體發展而促進個人發展,實現個人進步與共同進步的統。學習共同體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學習組織,是學習型組織的發展與深化。學習型組織要解決的問題是克服組織中的“短板”問題,因為組織的工作績效不是取決于優秀成員的績效,而是更多地受制于低效成員的工作質量。正如一個木桶盛水的容量多少不是由該木桶的長板決定的,而恰恰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的長度一樣。要提高水桶的實際容量,必須改善短板的品質,使短板增長。
北師大何克抗教授在《化學教育研究》中提到:“互聯網+教育”為代表的第四類新興信息技術,由于互聯網具有極強的聯通性、協同性、交互性,并且網上擁有極為豐富的資源,包括有形的物化資源和非物化的人際關系資源,所以“互聯網+教育”為代表的第四類新興信息技術,同時擁有前三種類型,新興信息技術所具有的特征與優勢。網絡教研共同體的運營跨越時空和跨越地區,實現教育資源共建與共享功能,從而能有效地促進區域內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乃至優質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宇峰.基于網絡教研共同體的同伴互助指導學習模式構建研究[J].中小學電教,2018(12):12-15.
[2]鄒琴,朱弘揚.基于網絡教研中的學習共同體構建的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6):39-40.
[3]時霞.網絡教研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及意義[J].科技信息,2012(3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