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蘭蘭 馮學軍
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下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離不開的話題,社會期待、職稱晉升壓力增大,導致部分教師的心理健康出現了一定問題。如何將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如何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調適?本文,筆者以兩個成功案例來進行闡述。
教師所從事的是育人的工作,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素有“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美稱。多數時候,教師被世人神化,世人既看不到他們的七情六欲,也看不得他們的凡心私利。一旦某個教師言行舉止同于世人,似于凡人,便不被理解,似乎褻瀆了教師的神圣光環。再加上新時期,社會、家長對教師寄予了過高的期望,以為教師便是拯救自家孩子的天使,這些都給教師增添了無形的壓力,容易導致教師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影響教師的工作,影響教師的生活,如果不及早關注、調適,就會越來越嚴重,最終帶來難以想象的后果。所以,學校要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心理不健康的教師要有相應的調適舉措。
筆者的一名同事,原本在鄉鎮學校,通過考試順利加入城區教師團隊。可僅僅工作一周,她便向學校領導提出要調回原單位,甚至為此找到教育局人事科,其原因便是城區學校要求太高,怕自己跟不上、教不好。學校了解到情況后,對該教師的反常情況進行了分析,確定該教師是由于工作壓力過大導致行為不當。根據這一情況,學校采取了一系列舉措。
首先向該教師曾經工作的學校了解情況,摸得第一手信息。當得知該教師曾經擔任鄉鎮學校教導處副職,工作做得很不錯時,更有了把握。這是典型的因壓力過大引起的焦慮、擔憂癥狀,屬于對工作認真負責,對自己要求高的表現。接著,學校尋找到了該教師原來的朋友和現在同辦公室與她聊得來的同事,間接對她進行心理疏導,以巧妙的方式告訴她,她這樣的情況只是由于對新學校、新同事不適應,加上城區工作相對忙碌,每個新到城區的教師都會經歷這個階段。然后,學校為該教師安排了班級管理和學科教學的師父,對她的工作給予指導幫助,讓她不再覺得無助彷徨。同時,學校負責心理咨詢的領導也找該教師聊天,告訴她不必擔憂工作,并委婉地表達出學校對她的認可與欣賞。
經過這樣一些環節的調適,大約一個月后,該教師完全適應了學校的節奏,再也沒有鬧著要回原單位。在后面的工作中,無論是班級管理還是學科教學,該教師做得并不比別人差,有時甚至還做在別人前面。在前不久組織的校內教師基本功演練中,該教師積極參加活動,充滿陽光。面對一場又一場賽事,她應對自如,從容不迫,早已沒有了曾經的陰影。
試想,如果沒有學校層面的調適,任由該教師自行焦慮、憂思下去,不僅學校工作會受到影響,學生會受到影響,該教師自己的生活也會受到影響??扇绻挥型饨鐚用娴恼{適,而無生命個體內在的調適,恐怕也是無濟于事的。下面這個案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相識一同行,不幸中年喪偶,心痛難當。自從家人離世之后就一蹶不振,再也沒有了生活的動力。單位領導、昔日同事想盡了各種辦法,既減輕了她的工作量,又對她給予無限關愛,但怎樣也改變不了她悲觀厭世的狀況。一年過去,她還是沉浸在悲痛之中,大家無不為之惋惜。前陣子,筆者再次遇到她的時候,她卻已然陽光起來。聽說,是因為她在朋友連拉帶拖下參加了義工聯,義務幫助需要幫助的人?,F在的她,活得像一道陽光,散發著光芒,傳遞著溫暖,她也早已從沉重的打擊中突圍出來。她說,在看到那么多殘疾人、麻風病人、孤兒之后,覺得自己還是幸運的人,雖然沒有了愛人,可還有孩子,還有父母,還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她的故事讓我想起了看過的一句話——樂觀三部曲:“幸虧沒有更糟”“我最喜歡的事”“我要做個樂觀大師”。
愛人者先愛己,達人者先達己。一個教師要想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要想完成立德樹人的使命,除了要有豐厚的學識、高尚的師德,還要有健康的身心。只有教師擁有了健康的心理,學校的各項工作才能穩中求進,走向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