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
教育信息化下的課改越來越傾向于為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促進他們主動學習、開發潛能,幫助其全面發展。微課成為實現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和教師組織課堂教學、開展課后輔導的得力助手。初中道德與法治問題研討型微課就是以問題為主線,圍繞問題展開討論的微課。什么樣的問題研討型微課才能讓學生喜聞樂見呢?
一、吸睛的課題
初中道德與法治微課如果直截了當地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固然方便學生了解學習內容,但是這些問題往往較為枯燥嚴肅,比如“努力學習有哪些方法?”“朋友之間應該如何相處?”“如何維護國家安全?”,學生從心理上就會產生一些任務感、距離感,而換一種問法也許會更好地吸引學生觀看的興趣。如上面的三個問題,換個問法就新穎別致了許多:“學霸是怎樣煉成的?”“友誼的小船如何才能不翻?”“怎樣為國家安全穿上金鐘罩?”,這樣的課題應該更能激發學生觀看的欲望。
二、有趣的形式
微課雖然短小,但仍然需要故事、情境、案例、問題、活動等“情境化”的設計與營造,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比如,設置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或認知困惑,就像是模擬偵探探案一樣,吸引學生跟隨教師的思路一步步破解難題,完成學習過程。
另外,微課的制作中教師一定要把幽默的語言作為一種提升學習積極性的手段,讓學生在觀看微課時保持比較愉悅的心情、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另外,微課語言還應該有激情,及時與學生互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三、可視的思維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雖然是文科,但把思維過程呈獻給學生也能更好地訓練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比如通過一道典型的材料分析題向學生介紹材料分析題的答題方法:讀材料找關鍵詞——聯系知識點——找準設問方向——設計答題要點。下次學生遇到類似的題目,就可以聯想起微課介紹的思維方法,按部就班地解題。還可以在微課中借助思維導圖等思維工具,向學生展示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介紹預習、復習的方法,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精心的設計
微課的最高境界是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并發現問題,而不僅僅是“秒懂”。初中道德與法治問題研討型微課針對具有開放性、挑戰性的問題展開研討,答案不唯書、不唯一、不固定,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如“如何實現夢想?”這一問題。書上指出,實現夢想要立志、要堅持、要合理規劃時間、注重勞逸結合、從小事做起、學會思考、學會合作,朝著自己制訂的目標前進。此外還可以啟發學生,以上都是從我們自身方面(主觀努力)來講,要愛學習、勇敢拼搏……但實現夢想還可能有哪些客觀條件(外部環境)呢?如機遇、家庭條件等。同時要讓學生明確,實現夢想的路有千萬條,我們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好充分的準備,學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總而言之,一堂學生喜聞樂見的微課,它一定是基于有創意的、精心的教學設計,這是微課的內涵與靈魂,也是微課境界的最終決定因素。在此基礎上,輔以吸睛的課題、有趣的形式、可視的思維,才可以讓初中道德與法治問題研討型微課更具開放性、更生動、更實用。
該論文是湖南省教育學會“十三五”立項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問題研討型微課研究”(課題編號J-2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