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
摘 要:與傳統商業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相比,互聯網金融不僅能提供更優質的用戶體驗,而且通過節約交易時間及成本,提高了金融資產配置和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傳統商業銀行主要依靠利差獲利的經營模式受到沖擊,利潤空間被擠占,獲利能力被減弱,市場地位被動搖,傳統商業銀行步履維艱,需要變革。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傳統商業銀行;影響及對策
一、互聯網金融下的商業銀行的發展機會
(一)鯰魚效應
過去商業銀行由于存在制度監管約束和進入門檻高等問題,業務運營模式落后、過時、老化,缺乏發展內生動力?;ヂ摼W金融的迅猛發展沖擊著傳統銀行,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倒逼傳統銀行轉型升級,促進金融產品創新,加速利率市場化,轉變傳統盈利模式,從而提升客戶體驗度和滿意度。
(二)迭代效應
互聯網金融與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發展快速,這就要求商業銀行盡快推出滿足市場需求的原型產品和服務,同時要讓廣大的普通用戶參與到產品的設計和試驗環節,通過與客戶的交流與溝通,了解產品的實際效果,從而進行持續性的微創新,不斷完善產品,真正做出以客戶需求為主、體驗性能好、差異化、競爭力高的金融產品,不斷提高線上線下獲取客戶資源的能力。
(三)規模效應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高度程序化的運營模式,互聯網技術連接多個客戶的終端設備與商業銀行的數據中心,不僅實現用戶服務自動化,而且縮減了金融業務辦理時間,節省資源,規模效應明顯。近年來商業銀行加大互聯網金融的開發,不再只依靠物理網點的增設來擴大規模,而是以開拓線上互聯網金融產品為突破口,提升利潤,降低設備成本、人力成本。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威脅
(一)降低銀行的吸儲能力
相較于商業銀行重點關注大客戶,著重提供完善的業務服務,互聯網金融則善用個性化、多元化的理財服務,充分挖掘社會上的中小客戶群體,這將嚴重影響到商業銀行的吸儲能力,從而使銀行的存款來源減少。
同時,還降低銀行的信貸能力,傳統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是利息差,但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利率逐漸市場化,銀行的存款規模明顯縮小。而且,傳統銀行由于信息不對稱、利率低下、程序繁瑣等缺點,使得借貸方融資比較困難;另一方面,因為無需金融媒介的介入,信貸需求方借貸門檻低,融資成本低,使得商業銀行以較低利率吸入存款、以高利率放出借貸的經營模式受到挑戰,生存空間進一步被擠占。
(二)對中間業務的影響
商業銀行通過中間業務,為用戶辦理匯兌業務、信用證業務等業務收取手續費。因為中間業務占用銀行的自有資本比重小,具備收益高、費昂小較小、投入低等的特點,成為評價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然而互聯網金融機構為客戶提供各種代繳費業務使得客戶可以在手機上已完成支付過程,弱化商業銀行的金融中介作用,蠶食利潤空間(彭自飛,2018)。以理財產品市場規模為例,通過表1 對比了2013年~2015年互聯網金融和商業銀行的規模狀況。
互聯網金融近年來發展迅猛,但同時傳統銀行仍是金融市場的主力軍,占較大市場份額,因此傳統銀行應該關注到互聯網金融與自己的發展趨勢,從而加快自身的轉型升級步伐。
客戶的互聯網化: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客戶可以足不出戶進行金融交易,更愿意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接觸金融產品,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而這一領域是傳統銀行不熟悉和擅長的。未來傳統銀行要想挖掘更多的客戶資源,技術人員的培養和引進、設施設備完善和提高都是不可或缺的,這需要銀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投資。
(三)對人才規模的影響
傳統銀行進行的人工智能代替了技術含量低的人力,今年來銀行不斷關閉網點,裁減人員。而且受到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銀行的金融壟斷地位被打破,營業收入和利潤不斷降低,對員工的薪酬影響極大。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企業剛剛起步,不斷高薪挖掘銀行的高精尖業務人才。自身裁員加上外部的高薪引誘,造成銀行人才流失現象嚴重。銀行從業人員總數持續增加,到2016年銀行從業人員上升至最高值;到2017年,銀行從業員工總數回落到226.38萬人。進一步分析發現,總數雖然在增加,但增速逐步降低。
三、傳統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的對策
(一)提高主營業務核心競爭力
1.拓寬金融服務渠道,提升吸儲能力:長期以來,傳統銀行注重行政事業單位、大中型企業、代發薪客戶等傳統高端客戶。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顯然撬動了市場上零散客戶的金融需求,搶奪了銀行存款資源。傳統銀行應開拓移動互聯網金融市場,使客戶能夠便利、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也能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業務服務,提升銀行客戶服務質量。
2.加強大數據技術在小額貸款領域的應用:如前文所指互聯網金融依靠低成本、多元化等優勢削弱銀行的借貸能力,減少了銀行的利潤收入,對銀行產生巨大的沖擊。因此,傳統商業銀行也可以加強大數據技術在小額貸款領域的應用,快速有效的鑒別出日??蛻羰欠穹腺J款資格,充分挖掘零散的邊緣化客戶。
3.降低金融服務門檻,擴大理財規模:傳統銀行理財產品的金融起點大多較高,一般為5萬甚至10萬以上,許多小金額客戶和年輕客戶被拒之門外。而互聯網金融的資管產品就相對靈活,基金一般在1000元甚至更低,P2P產品也是相對靈活,余額寶等貨幣式基金基本是零起點,這些產品的推出顯然增加了傳統銀行在負債端的壓力。2018年7月,銀保監會發布了銀行理財新規《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一點就是:允許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投資各類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這無疑利好轉型中的銀行業,吸引資金流入理財資金池,細化銀行理財監管要求,防范金融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發揮優勢,整合線上線下資源
相對互聯網金融缺少強大的線下營業網點和專業人員隊伍,傳統銀行業的業務主要在線下,積累了大量客戶個人信息,例如年齡、家庭住址等。傳統銀行應該挖掘、分析現有客戶數據,提高大數據技術運用效率,根據分析信用報告對客戶的個人征信水平和還款能力進行評估,為客戶提供個性、多元且專業金融服務。銀行可以通過打造特色app,與商家客戶合作,推出優惠活動、特色項目,吸引消費者的眼光,同時借助消費者瀏覽、使用app的過程,培養消費者使用app的習慣,讓消費者了解銀行推出的app內容,適時推出適合消費者的理財產品,使線上渠道落地化,線下渠道線上化,使線上資源與線下資源充分對接。
(三)加強在融資領域的合作
傳統銀行通過覆蓋全國的網點實現攬儲,以存貸,賺取利差,整個過程都是按照嚴格的標準和流程,符合監管要求和風控要求,客戶的信用度高。然而這個過程是建立在銀行自身現有的客戶資源上,這限制了銀行的市場拓展。
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的廣闊平臺積累客戶信息,用云計算分析出目標客戶的信用評價、可確定的授信額度、需提供的融資服務等信息?;ヂ摼W企業所提供的融資產品瞄準的是傳統銀行忽視的中小企業融資的空白地帶,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然而縱使互聯網金融融資業務發展得如火如荼,“BATJ”四家互聯網巨頭的資金規模還不如一間城商行,靠自身的資金流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今后,傳統銀行可以利用自身的資金流與互聯網企業的信息流進行合作,共同打造在線融資平臺?;ヂ摼W企業可以完成前期對客戶的挖掘,風險定價和評價工作,向銀行推薦有貸款意向且優質的企業,傳統銀行用客戶信息數據實現與互聯網企業提供的客戶信息進行數據對接,確定中小企業的資金信用水平,并給予相應的授信額度。傳統銀行可以根據所提供的數據細分客戶需求,尤其是針對三農、小微型的創業企業,彌補原有的業務空白地帶。同時,還可以對訂單、產品、應收款等開展保理、質押等輕擔保類融資,彌補互聯網企業資金流短缺的同時又為銀行提供真實可靠的客戶信息,讓有需求的企業能得到滿意的服務,培養新的客戶群體,增強客戶粘性,提高客戶對電商平臺的依賴度,把互聯網企業的客戶群轉為自己的潛在客戶。
(四)轉變傳統經營理念
金融改革的逐步推進帶給傳統銀行嚴峻考驗,沖擊著以信貸業務為核心的業務經營模式。對于傳統商業銀行來說,基層網點的作用非常重要:第一,銀行間的競爭力往往是通過網點的數量以及質量來體現的,擁有競爭能力的網點能提升銀行的綜合競爭力;第二,網點是銀行開展業務的基點,是銀行最基本的利潤來源。傳統銀行要以基層網點為基點,轉變經營理念和模式,為各網點制定科學的轉型方案;提高對客戶的服務意識,增強基層網點的吸引力,重視與客戶的情感聯絡,穩定老客戶,吸納新客戶,增加整個客戶規模,擴大業務范圍。
參考文獻:
[1]馮娟娟.互聯網金融時代我國貨幣市場基金發展研究[J].現代金融,2014(03):23-25.
[2]姜彥序.互聯網支付的發展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J].時代金融,2016(36):95+113.
[3]彭自飛.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沖擊與應對策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09):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