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
摘 要:高校校史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展示校園文化的窗口平臺,能夠促進校園文化景觀建設,培養學生知校愛校的情感。加強校史館建設,對于充分利用高校館藏資源以及促進高校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高校;校史館;文化建設
一、引言
中共十八大報告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高校作為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源泉,應該勇于承擔起新的功能和使命,積極適應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推動文化的傳承和創新[1]。2017年,黨委工作要點也提出要“結合學院文化建設的實際,將校園文化與區域文化、淮醫文化、護理文化緊密融合,認真做好淮醫博物館、護理文化館、健康教育館、校史陳列館的規劃與建設工作”。高校校史館是展示學校歷史的重要載體和傳承校園文化的重要方式[2],本文以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校史館為例,探討校史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給其他高校校史館的建設提供參考。
二、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校史館建設概況
自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6日開館,校史館建設歷時整整一年時間。校史館分為四個廳,即序廳、第一廳學院時代、第二廳歷史滄桑、第三廳發展愿景。校史館建設由江蘇護理職業學院高教所負責,史館建設工作組人員配備齊全,分工明確,先后加入幾位博士,整體素質較高。2017年9月26日,校史館展覽文本初稿成型;2017年10月7日,江蘇護理職業學院召開校史館展覽文本校內審稿會,會議確定了“四館”展陳文本的修改框架,這次會議標志著學院史館建設工作第一階段的結束,同時意味著第二階段的工作已拉開序幕;2018年5月16日,校史館展覽文本二稿成型;2018年9月2日,確定了布展框架,施工隊進場施工;校史館展陳圖片經過領導挑選審核,文字方案反復斟酌后敲定,并于2018年10月6日布展結束。
三、高校校史館對校園文化的建設作用
(一)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
校史是一所高校校園文化的起源和載體,是每一所高校應加倍珍惜并充分利用的精神財富。立足行業與地域特色,江蘇護理職業學院以“天醫星”文化為統領,將“天醫星,落淮陰”的淮醫登頂人類醫學高峰的創新文化、護理行業救死扶傷的天使文化、南船北馬的漕運開放文化、周恩來“讀書報國”的紅色文化等“四大特色”文化融入教育,以形成新時代的個性化大學校園文化。
(二)展示校園文化的窗口平臺
校史館是校園文化厚重積淀的展示平臺,是一所學校發展歷史的濃縮和精華,它能通過收藏的文字、圖片、實物、影像等讓參觀者在短時間內對一所高校的歷史有所了解[5]。它是高校對外宣傳、贏得理解、增強認同的展示窗口。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校史館自2018年10月4日開館以來,接待了好幾批上級領導的視察、國內外友人的來訪以及大一新生的參觀等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在江蘇護理職業學院60周年校慶的重大時間節點,校史館發揮了重要作用,許多老校友在校慶時返校參觀校史館,追憶往昔,并在復建的老醫專門口合影留念。校史館的宣傳和講解一方面將學校悠久的歷史和特色文化傳播給參觀者,另一方面向國內或國際同行傳播學校優秀文化以及輝煌成果。校史館成為了推動高教事業內部聯系、校際聯系、社會聯系,甚至國際聯系的重要抓手。在推進學生就業方面,校史館內展示的學校技能大賽、實訓課堂、“五度”思政、杰出校友等內容,有力地表現了學校在人才培養上的質量,從而贏得用人單位的信任[5]。
(三)促進校園文化景觀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總體而言包含3個組成部分,即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江蘇護理職業學院自從2015年搬遷至科技路校區,一直很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校史館和讀書廊、淮河微縮景觀、翔宇臺等工程展現了江蘇護理職業學院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環境。“使高校通過挖掘檔案中的學校發展中的重要信息在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實現文脈的傳承,增強學校的歷史厚重感,使校園文化的底蘊更加深厚。”[3]
(四)培養了學生知校愛校的情感
校史館通過大量的圖片、實物和照片簡明扼要地將學校的歷史在師生面前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身臨其境接受校史洗禮,對于增強師生的認同感、責任感和榮譽感大有裨益,尤其是能幫助新生更好地去學習、去融入學校、去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4]。校史館內展陳的實物,如12位正高分別展出3樣最具代表性的學術成果,其中包括證書、獎牌、著作等;內部展陳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杰出性成果獎牌十余項,獎杯十余座,不同時期的校徽5枚、校友贈送的錦旗5面,國醫大師陳莘農題字一副、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教師季蘇醒和江蘇護理職業學院學生李海燕與國家主席的合照等記載著一代代耕耘者與學校同呼吸、共命運,一步步由艱苦創業走向輝煌的歷程。校史館內圖片的展陳,以尊重歷史,突出重點,展示成就,促進發展為原則,堅持體現“三有”的發展目標和“三用”的辦學理念。
師生通過聆聽校史講解、觀摩校史展覽,觀看電子屏上的學校宣傳片,知曉學校創業的艱辛歷程、辦學的困難曲折、成績的來之不易。充分領略學校“國際有影響、國內有領先、省內有主打”的發展目標,了解“護愛生命、修身明理”的校訓、“公平正義”的校風、“知行合一”的教風和“篤學篤行”的學風的由來,展望學校發展的前景藍圖,通過“以史育人”,幫助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4],廣大師生在學校校史的熏陶下,激發教師敬業樂業的工作熱情、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追求,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培養知校愛校的情懷。
四、加強高校校史文化建設的措施
為服務健康江蘇2030建設,搭建教育師生的實境課堂,我們建設了校史館。校史館開館一年以來,對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校園文化建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當然,我們校史館的建設還存在不足之處。一是目前校史館沒有專人管理,仍然是由建設校史館的部門在負責開館工作;二是講解員隊伍具有流動性(平均年齡小)、臨時性(缺乏相應的培訓)、單一性(容易照本宣科);三是校史館僅有一個電子屏和信息不足的畢業合影查詢系統,整體數字化程度不高。針對不足之處,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規范日常管理
許多高校在重金修建好校史館后,除重大活動安排對外交流參觀外,長期使其處于閑置狀態,導致重要精神資源尚未得以充分發揚。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校史館亦如是,有些師生甚至不知道校史館的方位。在建館時,要綜合考慮建成后的長期管理和運營,因此要建立規章制度對其進行規范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員的配置,專業化的人員是高校校史館得以順利運行的有力保障,校史館的日常管理要進入常態化、規范化,就必須配備專人負責,明確職責。
(二)組建優質講解員隊伍
一是講解員的選拔要求首先就是對校史講解的熱愛,其他方面的條件,如人文素養、整體形象、語言表達能力、學習能力、時間是否寬裕等等都可以作為選拔優質講解員的考量因素。二是應當鼓勵講解員撰寫解說稿,創新講解模式。講解詞的撰寫要確定主體,再確定主線,主體和主線鮮明,深入淺出地講解。講解詞的撰寫還要有側重點,偏口語話,做到語句通順、句式適中,講解員可以娓娓道來,而不是艱澀難懂。講解的路線也沒必要相同,講解員可以根據自己對校史理解,合理安排新的路線來引導參觀者。三是對講解員進行專業的培訓,統一管理。注重言談舉止,規范禮儀行為,提高自身修養,加強職業道德,以積極的服務滿足參觀者需求,以平和的態度對待他人,無疑是崗位賦予每一位講解員的最低標準,也是最高要求。這些素質的提高,需要經過專業的培訓。
(三)校史館檔案數字化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校史館內的數字化已經成為了主要趨勢,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信息查詢手段,提升檔案數字化比例,進而滿足師生的查詢需要,是當前校史館檔案工作必須解決的問題[3]。校史檔案數字化的轉換工作并不簡單,必須制定一個符合實際的館藏紙質檔案數字化的方案有序進行,并且優先對脆弱、珍貴、重要的紙質校史檔案進行數字化轉換,由此促進校史檔案在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開發和利用。
五、結語
現代校史館作為了解歷史、繼成傳統、發揚精神、啟迪未來的重要場所,永久保留了高校創建者和諸位先賢們珍貴的是資料,展示了一所大學的歷史根源、發展軌跡和未來謀劃[6],對校園文化建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校校史館走向數字化,管理走向專業化,也將成為歷史必然的趨勢。
參考文獻:
[1]王霞,高興.高校校史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蘭臺世界,2014(29):52.
[2]周連寬.檔案管理法[M].北京:檔案出版社,1947.
[3]李佳航.校史檔案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4):278.
[4]楊芳.論大學校史館的建設與文化教育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16):148.
[5]劉青.高校校史館建設探析[J].大學教育,2014(18):65.
[6]周榮.高校校史館建設中的“四化”路徑思考[J].科學咨詢,201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