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
摘 要:自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來,全國已有14個省份率先進行了高考綜合改革。改革后,各省市在高考錄取模式方面既有一定的趨同性,又存在一些差異。本文通過介紹傳統志愿、平行志愿、專業平行志愿的投檔錄取模式,并對各地模式進行比較,為今后考生填報志愿提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高考綜合改革;專業平行志愿;招生錄取志愿模式
2014年9月4日,國務院印發指導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標志著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啟動,全國各省市分批次開始新一輪高考改革。2017年,浙江和上海新高考政策全面落地,北京等地作為第二批試點正式啟動高考改革。2019年4月第三批啟動高考改革的江蘇、廣東等8省市公布了新高考改革方案。
新一輪新高考方案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堅持中央頂層設計,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制定出的考試招生制度。下面筆者結合各地高考新方案,來談一談新的高考招生錄取志愿模式。
1 傳統志愿和平行志愿
高考志愿一般分為傳統志愿和平行志愿。目前全國多數省份實行平行志愿,那什么是傳統志愿?什么是平行志愿?有什么區別?
1.1 傳統志愿
傳統志愿又稱順序志愿或志愿優先,是指在同一個錄取批次設置的多個院校志愿,有先后順序,如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每個志愿只包括一所院校。傳統志愿投檔時,對選報同一志愿院校的考生按院校確定的錄取原則、調檔比例從高分到低分進行投檔,也就是說每所院校各排各的隊。傳統志愿采用志愿優先原則,可多次投檔,投檔時分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相對來說填報難度大,易造成高分低錄、滑檔等現象,填報風險大。
1.2 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時填報若干個平行院校志愿。錄取時,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對同一科類分數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即所有考生排一個隊列,高分者優先投檔。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的院校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余額的院校。平行志愿采用分數優先模式,一次投檔,投檔時均為第一志愿,填報風險低,目前有80%的省份使用平行志愿錄取。
2 專業平行志愿
2.1 新名詞:專業平行志愿
第三批啟動高考改革的8個省份,選科不再區分文理科,統一采用3+1+2模式。新方案打破了文理界限,各專業對學生選考科目的要求不一致,以院校為單位的傳統投檔模式實際也已無法實施。由此產生了以“院校專業組(類)”的錄取方式。傳統的平行志愿模式,考生是先填院校,再從中選擇專業,是“先院校后專業”模式。而“院校專業組(類)”模式不再以院校為投檔單位,而是直接以專業組(類)或專業為投檔單位。
2.2 專業平行志愿的優勢
從院校平行志愿到專業平行志愿,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招生錄取原則。一是能提高考生志愿滿意度,可解決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考生不能錄取到自己喜歡專業的糾結問題,讓考生“錄其所好、錄其所長”;二是有利于高校選拔和培養人才,提高考生選考科目與高校招生專業的匹配度,有利于人才培養,有利于高校自身發展。
3 率先改革地區志愿錄取模式
1.北京市。錄取模式為:院校+專業,可以填報16所院校,每個院校下設置6個專業志愿,合計96個專業志愿。
2.天津市。錄取模式為:院校+專業,分為 A、B 兩個階段:分別設置 20個、10個平行院校志愿,每個院校志愿設置 6 個專業志愿和1個服從調劑專業志愿。
3.上海市。錄取模式為:院校專業組,可以選擇24個院校專業組,一個院校專業組中,包含了4個專業,共有96個格子可“填空”。
4.山東省。錄取模式為:院校+專業,可以填報12個高校,高校志愿內可填報6個專業及1個專業服從調劑志愿,最多可以填報12所高校的84個專業志愿。
5.浙江省。錄取模式為:院校+專業,最多可以填報1-80個高校的80個專業志愿。
6.江蘇等8省(第三批改革省份)。錄取模式為:院校專業組,具體方案未公布。
4 新模式下填報志愿思路
從上表可以看出,專業平行志愿是今后改革的一個趨勢。較以往模式,新模式可填報志愿數量較多。以浙江為例,最多可以填報80所高校的80個志愿,對于考生和家長來說,容易束手無策,不知從何下手。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招生考試的經驗,簡要談談專業平行志愿填報的主要思路。
4.1 根據專業選學校。
專業平行志愿的最大優勢是提升了專業錄取的契合度,不再存在調劑的可能,真正實現“錄其所愿”。建議考生確定3-5個感興趣的專業(類),根據專業(類)篩選10個左右的院校,這樣考生總能錄取到自己喜歡的專業。
4.2 根據學校選專業。
在國內,多數人更看重學校的名氣、排名,毋庸置疑,名校的硬件設施、軟件條件、學習氛圍都是一般高校望塵莫及的。考生可以依據國內外高校排名,或以985/211為參考,篩選出8-10所目標高校,每所高校再選擇6-8個專業。這樣即使沒有選到自己喜歡的專業,也不用太在意。畢竟到了大學還有轉專業、二學位和考研等多種方式去再次選擇自己喜歡的領域。
4.3 根據城市選擇高校。
城市孕育大學而大學影響城市,城市與大學是密不可分的。考生可以結合自身情況,在省內選擇2-3個城市,省外選擇3-5個城市,再從這些城市中選擇高校以及專業。相信,區位優勢也能讓學生從城市的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中汲取能量,這種經歷會讓他們很容易脫穎而出,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從而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
以上思路僅供考生、家長參考,畢竟不管是哪種思路,都有它的優缺點。專業優先有可能上不到名校,院校優先有可能專業不是自己興趣所在。總之,家長要認真研究各地區招生政策、高校招生章程,考生要根據自身情況,提前做好生涯規劃。填報志愿時,根據城市、專業、學校三要素,按照沖、穩、保的思路,把志愿填滿、填好,避免高分低就或落榜現象。
參考文獻:
[1] 吳立爽; 呂慈仙.浙江省新高考方案“專業平行志愿”錄取模式探析[J].教育與考試,2018,05(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