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課程,同時,在課程教學領域中,數學也是一門比較重要的學科。小學高年級教學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伴隨著教學工作的不斷改革,教育理念不斷提升,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課堂不斷進行創新發展。教師對于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創新的同時,也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的變化、認知能力和水平,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培養。
關鍵詞:層次化教學;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創新
前言
在層次話教學模式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力和學習興趣的非常重要的時期。數學是關系到很多技術創新的核心和動力,隨著新課程改革與發展,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課堂的創新與改革成為教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任務和內容。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1. 教學理念仍存在不合理之處
在還未進行課程改革之前,教師是教學課堂的主宰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為主導,具有教學活動和內容的決策、組織權利和義務。學生是知識教學活動的從屬者,這樣的角色地位分配中,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樣一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教師的素質參差不齊
新一代的教師相比老教師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但是大部分的年輕教師在教學中還是會存在很多問題。缺少工作經驗,對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把握不夠準確,甚至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責任心、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等等。
3.教學形式單一,無法做到因材施教
在傳統的班級授課制下,班級內的學習內容和進度都需要一致,而每一個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又參差不齊,所以,學生的個別差異性不能夠很好的兼顧,在同一種教學形式和方法下,這對于每一個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是很不現實的。
二、基于層次化教學模式的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創新策略
(一)傳統教學的弊端
受傳統考試制度的影響,學校和社會都通過學會的成績對教師進行優劣評價。因此,教師想要獲得好的口碑和評價,就必須要在學生的成績上下功夫,在完后才能自己的教學任務的同時,圍繞考試知識點對學生進行機械化的訓練,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很多教師以課本教材為中心,不斷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育,為了成績而學習,為了考試而教育等思想根深蒂固。同時,很多教師的深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方式呆板單一,課堂氛圍枯燥乏味。
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師作為主講人,在講臺上不停地向學生講授知識,而學生往往處于非常被動的角色,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失去了本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久而久之養成了不愛主動發問,對于教師教授的知識不能提出為什么,更不知道如何提問的習慣,學生的狀態麻木化,對教師形成了盲目崇拜,刻板枯燥的學習氛圍下,學生的活躍思維就會被一點點埋沒和束縛。也讓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在呆板的學習中周而復始,被動的接受,機械化的記憶,學生一步步成為了考試的奴隸,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也被束縛了,自身的潛力得不到充分的的挖掘,思維和視野都被局限在了考試的成績上面,而無法獲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導致惡性循環。
(二)數學教學實踐中創新教育的概念
1. 轉變教學理念,創設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地位,教師也處于教學活動的主導地位,二者的教學角色是不可否認混淆的。在教育活動中,不能倡導教師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地位,更不能一味的強調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要把兩種教育理念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夠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2.努力提高教師素質,使教師素質能夠滿足學生的各項需求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要有優秀的教學能力,這也是關乎教學效果的首要因素。教師要不斷參加教學培訓,提升自己的教學實力。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他們已有的能力和水平,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的主次。其次,比較重要的是教師道德素養,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僅僅要有較高的教學工作能力,同時,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教師對于學生的道德素養的培養和樹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重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學生有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3.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將數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數學這一學科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應該適當地將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與數學知識相互聯系起來,一方面幫助學生樹立起知識運用與實際的意識,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現實生活的例子,從而更加增強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力。教師在數學課堂中有機結合實際,更讓枯燥乏味知識變得津津有味。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理解了數學知識,還讓學生建立起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從而也使得學生認識學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實用的事情。
4.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發現、認識數學,強調自主學習能力
在新的教育教學改革制度下,教師在課堂上應當鼓勵學生獨立發現、挖掘、認識數學,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地探索和研究問題,讓學生從被動的吸收者變成主動摸索、解決問題的學習者。同時要把數學課程具有的新奇之處挖局出來,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引發學生的思維運轉,促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培養其對于數學課程用于探索的精神。
結語
教師應該根據小學高年級數學客場與其他課程的獨特性,針對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不斷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因材施教,制定出適合學生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整合優化,從而提升教學的質量,給予層次化教學模式下,學生自身的特點更加細化分明,高年級學生的數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偏難,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有了較高進步和發展,這樣一來,如果教學不能及時轉變教學方法,尋找出學生特點的變化,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就會大大降低。綜上所述,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模式應該不斷的進行深化改革,推陳出新,創新變化,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因地制宜的改進。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的基礎之上,激發學生對于數學課程的熱情,促使其不斷探索知識的奧秘,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從內心建立對于數學課程的喜愛。
參考文獻
[1]李振亞.運用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嘗試和體會[J].心理科學通訊,2018,(02).
[2]鄒開貞.加強“二基”教學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嘗試[J].江蘇商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03).
[3]李林杉,車燕,侯文宇.應用型大學提升高等數學教學質量的探討[A].教育科學的探索——北京聯合大學教育科研論文集[C].2016.
[4]南小艷.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數學教學質量[A].2013年7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