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娟
摘要:針對安塞油田坪橋區塊長6層油藏地質條件差,非均質性強,壓力保持水平較低,加強注水后,開發矛盾突出,油井見效程度不一等問題,結合多條裂縫區主向井水淹,部分側向井以及孔滲區表現為含水上升,油量下降的開發現狀,近年來,坪橋作業區根據長6層裂縫區及孔滲區局部含水和油量的變化,多次實施注水井化學調剖措施,本文通過對不同開發條件下注水井進行化學調剖的結果追蹤,分析各種開發特征下的調剖堵水效果,綜合地質特征和開發動態進行歸納總結,為該區下一步調剖措施提供依據。
關鍵詞:坪橋區長6層;化學調剖;整體效果
1.坪橋區長6油藏區塊特征
1.1 地質特征
坪橋地質開發區塊位于安塞油田最北端的大路溝鼻褶帶上,面積約154km2,為一平緩的西傾單斜。主力油層長6層埋深1263-1490m,地層傾角小于1度,坡降6m-8m/km,油層平均有效厚度14.8m,有效孔隙度11.7%,巖芯分析平均空氣滲透率1.08×10-3μm2;地層原油粘度1.96mpa.s,原油密度0.754g/cm3,體積系數1.19,氣油比79.1m3/t;地面原油比重0.843g/cm3、粘度4.85mpa.s、凝固點20.3℃;地層水礦化度為55.58g/l,水型以CaCl2型為主;弱水敏、弱速敏、偏弱酸敏、無鹽敏;原始地層壓力8.31MPa,飽和壓力4.80MPa,地飽壓差3.51MPa,屬特低滲彈性溶解氣驅的巖性油藏。
1.2 開發特征
坪橋長6層已探明含油面積150.15km2,地質儲量6204.04×104t,動用含油面積94.51km2,動用地質儲量4354.70×104t。1994年投入大規模注水開發,注采井排呈NE70-80°菱形反九點井網布井,井網密度10.0口/km2,單井控制可采儲量1.14×104t/口。井排方向與裂縫線主體走向趨于一致,注入水主要沿裂縫方向對應油井指進,平面波及系數低,水驅油效率低。位于裂縫方向的油井較早見水、水淹嚴重,采出程度低;而裂縫線側向油井壓力保持水平較低,單井產能低,動液面低,長期不見效,坪橋東部裂縫區尤為明顯。
坪橋區長6油藏裂縫發育,油井投產初期產能高,綜合含水低,以注入水型為主,注采關系對應。2005年開始,該區塊綜合含水逐漸上升,注水開發表現為注入水沿裂縫線竄流嚴重,主向油井見水快,側向井見效慢,水驅嚴重不均。坪橋區已判斷裂縫共有23條,分布于坪橋區塊的各處,影響油井數324口,占全區長6油藏已開發油井數的87.5%,平均每條裂縫影響油井18口,其開發效果為西優東低。2009年開始在裂縫線上試驗注水井深部調剖。
2.化學堵水調剖工藝原理
化學堵水是指利用不同的方法將化學堵劑注入油層深部,通過化學作用對水層或油層水流通道造成堵塞,降低注入水在在高滲透條帶上的滲流能力,提高注入水向其它方向的波及能力,增大注入水驅替體積,增大地層存水率,提高水驅劣勢方向油井見效程度,提高整體開發效果。
化學劑注入注水井的高滲透層段,用以降低高吸水層段的吸水量,提高注入壓力,達到提高中、低滲透層吸水量,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提高注入水的體積波及系數,改善水驅狀況的方法稱為注水井化學調剖技術,所用化學劑叫調剖劑。
當向地層注入調剖劑段塞時,調剖劑水溶液很容易優先進入高含水飽和度大孔道,并在那里形成封堵物質。這樣一來,再注水時,隨著注入水在高滲透大孔道中流動阻力的增大和注入壓力的提高,迫使注入水進入那些高含油飽和度的低滲透小孔道,擴大了注入流體的波及體積,提高了驅油效率。簡而言之,調剖措施可以通過封堵高滲水流通道,改善吸水剖面,提高水驅波及系數,達到控水增油的目的[7-8]。調剖劑垂向上封堵高滲透層,調整吸水剖面,改善垂向非均質;平面上封堵微裂縫及高滲透條帶,改變水驅方向,改善平面非均質性。
3.坪橋區長6油藏化學調剖效果分析
3.1 整體效果
2019年坪橋區共計實施化學調剖5井次,對應油井28口。注采曲線表明,坪橋區塊調剖措施有效期為8個月(2019.5—2015.1),有效期內生產動態平穩,油井產量、含水穩定。措施前后遞減率的變化表明,區塊遞減得到控制,改善了油藏開發效果。截至目前,調剖井組累計增油706.6t。
3.2 注水井效果
2019年注水井化學調剖5井次,油套壓較措施前均有所上升,存水率和水驅指數也呈上升趨勢。
措施井平均油套壓分別從9.9 / 9.7MPa上升到了11.1/ 10.9 MPa,說明調剖封堵了原來的裂縫及大孔道,改變了注水井周圍的地層滲透性,從而水驅方向也隨之改變。存水率由93.12%上升到93.63%,水驅指數從6.0上升至6.3,由此得出,堵水后,注入水波及體積系數增大,水驅效率提高。
3.3 單點調剖
2019年坪橋作業區實施單點化學調剖4井次,分別在注水井坪16-0027、坪17-0021、坪36-19和坪40-17水井進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以坪40-17井組為例進行效果分析。
2019年4口注水井實施單點化學調剖措施,均有一定的效果。在有效期內,井組液量平穩,油井產量、綜合含水比較穩定,措施5個月后,井組產液量、油井產量下降,綜合含水小幅度下降。截至目前,單點化學調剖措施累計增油375.8t,平均單井增油93.9t。
3.4 裂縫線調剖
2019年坪橋作業區有1口注水井實施化學調剖措施,即坪38-33,屬坪橋區塊東部裂縫線化學調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19年坪橋區共計實施裂縫線調剖作業1井次,調剖后,井組液量有小幅度下降,油井產油量基本保持平穩,綜合含水上升趨勢得到控制,有所下降,裂縫線調剖累計增油330.9t。
3.5 連片調剖
2013年坪橋作業區實施連片化學調剖3井次,屬于坪橋孔滲區塊,措施后,經分析總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口水井形成連片調剖后,井組生產動態平穩。主向、側向油井措施2個月后均顯著見效,液量、油量上升,含水下降,措施有效期長(大于10個月),且目前生產動態平穩。連片調剖井組累計增油1015.7 t,平均單井增油50.8 t。
坪48-28調剖體系為“弱凝膠+顆粒分散堵劑+預交聯體膨顆粒+強凝膠”,用量1900m3;坪48-30堵劑體系為“預交聯顆粒+顆粒分散型調剖劑+凍膠型調剖劑+凝膠顆粒”,設計用量1900m3;塞202堵劑體系為“凍膠型調剖劑+顆粒分散型調剖劑+凍膠型調剖劑+凝膠顆粒”,設計用量1900m3。調剖前后井組注水正常,動態對比表明三井組堵劑體系篩選及施工參數設定合理,可為坪橋區下步調剖措施提供一定的指導。
4.結論
1.注水井調剖措施在低滲透長6油藏應用良好。坪橋區2019年兩年共實施化學調剖作業5井次,通過降低主向油井含水、提高側向井見效程度,綜合遞減從措施前的6.9%下降至3.5%。截至目前,措施井組累計增油706.6t,平均單井增油141.3t;
2.坪橋區2013年和2019年的化學調剖措施以單點調剖、裂縫線調剖和連片調剖三種模式展開,均取得了一定的增油控水、降遞減效果。三者中,裂縫線上化學調剖措施增油量(330.9t)最大,單點化學調剖措施增油量(93.9)次之,連片化學調剖措施增油量(50.8)最小。分析認為,裂縫線上實施化學調剖措施,可對裂縫線主向進行封堵,注入水可向裂縫兩側驅使,故使側向井產液量和油井產量均上升,達到驅油效果。下一步,可嘗試在裂縫線上實施端點、中部以及整體化學調剖措施,以達到更好的驅油效果。
3、針對主向井無效,側向井水淹時間長調剖無效的問題,下步可嘗試開展油、水井雙向堵水調剖措施。
參考文獻:
[1] 朱玉雙,曲志浩,孔令榮,等.安塞油田坪橋區、王窯區長6油層儲層特征及驅油效率分析[J].沉積學報,2000(02).
[2] 李渭.安塞坪橋油區長6油層組測井儲層評價[D]. 西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