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
摘 要:學校教育是目前學生進行學習的首要方式,在營造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大背景下,學校在教學中應當充分重視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小學教育在一個人的成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著重分析了小學教育階段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遇到的困境,通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堅持終身學習等措施,使學生們在兒童時期開始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進而影響學生一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學校教育;終身學習;理念
“終身學習”于1972年在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所寫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報告書中首次正式出現,該書指出“學習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它貫穿于人的一生,不僅包含人在每一個階段進行的各種內容的學習,而且還包括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學習”[1]。
1 學校教育重視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的意義
1.1 終身學習理念的養成使學生終身受益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長遠、持續的發展,肩負著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使命。學生良好的學習素養和健康的身心,應該成為學校教育中的基礎和主要關注點。法國教育家保爾·朗格朗在《終身教育引論》中指出“教育的任務是培養未來的成人承擔生活的責任和義務,接受變革和各種形式的智力和文化的冒險活動,適應社會習俗、道德觀念和理論學說的迅速變化。”[2]學校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階段,從學生成長初期經過學校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使得此理念陪伴學生終身,將有助于學生們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能夠從容應對,能夠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伴隨一生。當經過持久的鍛煉和培養之后,學生將該理念應用到未來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
1.2 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促進家庭教育的開展
學生終身學習理念的養成,可以促進家庭教育的開展以及家庭中每一個成員的終身學習理念的養成。學生通過在學校教育中逐漸養成的終身學習理念,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家長需要通過自身學習來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要在信息化時代積極調整自身知識體系,才能給予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孩子能夠自主學習、擁有豐富的知識體系,都在無形中督促家長必須順應時代要求,同時為了能夠為孩子樹立積極向上的榜樣形象,必須逐漸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家庭教育得以良性發展,則又將有助于全民學習氛圍的形成和社會和諧發展。
2 學校教育在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2.1 學生學習興趣缺失
目前,大多數學校課堂上仍是教師站在講臺上傳統式教學,雖然教室配備了多媒體設備,但真正融入課堂教學中的卻很少,而學生在上課時基本還是乖乖聽課,輸入式多于啟發式,注重解決問題而忽視了是如何解決的。這種教學方法往往忽視了學生好奇的天性,特別是小學階段,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造成學生被動式的學習,失去了主動學習的興趣。以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為例,在教學上基本還是傳統的記憶為主,沒有引導學生去發現語言魅力和創新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上就無法對此門課程產生興趣,以至于在以后的學習階段該門課程一直成為很多學生很難逾越的鴻溝。由此可見,學生興趣的培養至關重要,對學習缺失了興趣,就很難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
2.2 教學內容及形式不夠豐富
教師重視課堂上知識點的傳授,關注學生們掌握了多少內容,而缺乏學習方法的系統講解。各學科教師之間缺乏合作,講授科目之間比較獨立,沒有進行知識的融合貫通。主要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授課,用同一種教學方法對不同學生進行授課,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也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的考慮。小學階段學習時,基本上都是由老師進行傳統式授課,缺乏討論式教學。課程內容設計上不夠豐富,形式比較單一,學生未能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2.3 家庭教育的功利性影響
家庭教育在學生終身學習理念養成方面也產生了一定影響。目前,由于社會競爭壓力劇增,家長們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功利性,認為對升學有用的要多學習甚至參加多個校外輔導班,而忽視了其愛好和特長,增加了過多的“課后作業”,往往容易令他們產生厭學心理。此外,很多家長缺乏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有時候采取簡單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無法進行良好的溝通,也就無法促使孩子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3 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的策略分析
3.1 培養主動學習,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校教育,要將嚴肅的課堂轉變成自由輕松,可以互動的愉悅性課堂,讓學生們在歡聲笑語中能夠全程參與,激發學習興趣。法國哲學家埃德加·莫蘭“構造得宜的頭腦”理論認為:與一個充滿知識的頭腦相比,一個構造得宜的頭腦更為重要。[3]這一理論啟發我們,在小學教育階段,要充分意識到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是極其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充滿好奇之后由此產生的興趣和熱愛可以影響他們去探尋更多未知領域。教師在講授課程的同時,更要重視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在當前終身教育時代,能夠持續、主動地開展學習是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學習素養。當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之后,就會主動學習、愿意學習,從而有助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3.2 教師要堅持終身學習,提升教學水平
學校要為教師提供長期可持續地培訓提升計劃,從制度和經費投入上給予教師得以充分開展提高業務水平和能力素養等強有力的保障。學校一方面可以通過充分發揮現有教師所長,開展形式多樣和跨學科的個性化培訓,促進多元化發展,教師們經過培訓取長補短,得到全面提升。鼓勵教師參加校外開展的培訓,校內外雙重培訓機制促進教師綜合能力素質提升,利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教師在講授課程的同時,能夠在不同學科之間進行融會貫通,各學科教師開展教學合作,而不再是獨立講授本學科知識點。這需要教師開展自覺地學習,還要有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在講授課程中,力求做到除了書本知識以外,要向學生延伸更多課堂以外的知識點。
3.3 家庭教育的終身學習氛圍助力學校教育
家長進行終身學習,應該是有長遠學習計劃和安排,要進行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學習,要多讀書讀好書,在全家營造熱愛學習的文化氛圍。家長要有終身學習的覺悟,要勇于學習自己未知的領域,提升個人綜合素養,才能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真正成為一名合格家長。孩子在充滿愉悅學習氛圍的家庭中成長,耳濡目染,就會在無形中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需要學校與家庭共同努力、保持互動,通過校內和校外兩種形式的教育密切配合,確保孩子在成長道路上獲得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4]家庭教育中家長的終身學習促進孩子終身學習理念的養成,輔助學校教育一起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未來才能擁有出彩人生。
學校教育在當前終身教育中處于主導地位,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至關重要,本文重點分析了小學教育階段的學校教育在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時面臨的困境,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對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教育形式未做相關分析,需要以后的研究中作進一步的分析。
參考文獻:
[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2] 保爾·朗格朗.終身教育引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
[3] 埃德加·莫蘭(著),陳一壯(譯).復雜性理論與教育問題[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 管亞梅,程仙平.新時代家庭教育的呼喚:家長終身學習[J].繼續教育研究,2008(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