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梅
摘要: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的穩定發展,需要從財會內控監督機制建設上,來優化資金的合理配置,提高資產安全,提升財務精準性水平。財會內控監督涵蓋企業內部管理的各個方面,關乎企業效益目標的達成。為此,立足當前企業財會內控監督現狀及問題,從提升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水平上,完善內控監督機制,提高企業競爭優勢,促進企業長遠、可持續、健康發展。本文將就企業財會內控機制進行剖析,梳理問題,提出改進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企業 財會內控 監督機制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9)03(a)-194-02
改革開放進入40年,我國經濟整體總量及發展趨勢進入‘‘新常態”。穩定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任務,而企業作為市場競爭的重要主體,在面對激烈競爭環境下,如何更好的謀求長遠發展?財務管理是企業發展的命脈,而財會內控機制建設,關系到企業整個資金配置的效益。完善企業財會內控機制,必然要貫穿企業財務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來維護企業資產安全、提高企業經營效益。現代企業在推進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重發展中,依托財務監督與管理機制,來保障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合理性,來促進企業財務管理的穩定性。
1 企業財會內控的主要內容
從企業財會內控監督的內容來看,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授權控制。所謂授權,基于財務管理具體業務來制定的職責與工作方法。對于經過授權批準的業務,可以交由某部門執行,否則不允許接觸此類業務。通過授權控制,來細化部門的職責與分工,也便于在問題出現后第一時間找到責任人。二是分工控制。所謂分工控制,主要是結合不同工作崗位、內容,對相關工作的處理過程進行控制。如可以是某一人負責,也可以是某一部門團體來負責完成。對于分工控制,在于實現對相關業務活動的細化管理,提高針對性管控效率和精準性。三是財產安全。財產是企業的基礎,財產安全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通過構建企業財會內控機制,細化內控內容和注意事項,明確具體落實,明確相關人員職責,避免違規操作。
2 財會內控監督現狀
對于企業而言,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構建,旨在促進企業科學、穩定、健康發展,提高企業整體效益水平。但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2.1 財會內控監督意識淡薄,認知模糊
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改革進入(‘深水區”,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更趨復雜、多變,對于企業管理者,其重心仍以“市場”“生產”為主,來推動企業創造更大的綜合效益。但是,企業管理者缺失對財會內控監督的正確認知,使得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更趨多樣化。財會內控監督的重要任務是對資金、授權、財產的監督,雖然企業管理者也認識到財會內控監督的重要性,但因管理上的忽視或意識不足,導致財會內控監督與企業各部門間的協調不暢。如內控管理中存在監督漏洞,對財會管理重視不足,忽視專業人才的引入,財會內控控制松散等,使得執行力差,財會管理效率偏低,會計核算工作落實不到位,影響企業資產安全,甚至存在財會信息安全隱患等問題。
2.2 財會內控監督體制不完善,流于形式
從體制層面來看,對于企業財會內控監督還存在體制不完善問題,影響財務管理工作效率。一方面,企業對財會內控監督認知不足,缺失應有的關注度,導致財務管理工作漏洞較多。縱觀當前多數企業,雖然制定了財會內控監督體系,但多停留于表面,制度建設與具體業務的銜接不足,特別是在重點部門,依然存在權、責不明問題。如一些企業監事會、股東會、董事會在責權分配上存在交叉,使得財會內控監督工作難以有效推進。一些財務人員缺失對自我權責的保護,無法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來確保賬冊、審核的準確性、合理性,也暴露了一些企業財務活動監督機制問題;另一方面,財務內控監督機制要具有整體性、全局性,要涵蓋各個部門。如企業財務會計信息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共享,能夠從會計信息動態反映企業管理與決策。但是,一些實際財務管理,部門封閉,財會信息無法實現有效的銜接與共享,導致監督不到位。
2.3 企業內審與政府監督難以發揮作用
從企業財會內控監督工作中,內部審計是重要控制手段,也是推進內控工作的基本方式。內部審計的職責是對企業財務活動進行有效控制、監督,來規范企業經濟活動,優化財務管理效率,提高企業競爭力。但事實上,一些企業因種種原因,無法推進內部審計。如企業規模較小,或企業結構不完善,都可能缺失應有的內部審計。或者,一些企業內部審計流于形式,缺失應有的內審部門,或者內審工作職權由企業管理者負責,制約了內審獨立性,也給企業財會管理帶來干擾。在外部監督上,政府部門的缺失與監督不到位。政府作為外部監督主體,往往對企業的財會活動帶來較大影響。但由于在外部監督中缺失客觀性、公正性,使得政府監督、檢查工作存在不規范問題,也降低了內控監督作用。
2.4 財會內控人員專業素養有待提升
在企業財會內控監督工作中,財務人員自身專業水平和素養,也會給內控監督帶來直接影響。由于一些企業,對財務人員的考核機制不完善,使得財務管理工作方式陳舊、落后,缺失應有的財務管理培訓,影響財務工作質量的提升,導致財務內控工作效率整體水平不高。另外,在財務人員職業道德素養方面,缺失相應的約束與監管機制,也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風險。如財務信息一旦缺失真實性,將給企業帶來嚴重影響。
2.5 企業財務信息化水平偏低
計算機技術,特別是網絡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對于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而言,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一方面,信息技術為財務內控監督管理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也提高了監督的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由于網絡化環境的復雜性,可能會對企業財務信息帶來安全威脅。如財會信息的泄露、篡改等,都會影響財務信息的安全性。
3 構建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對策
3.1 健全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構,提高內控監督意識
企業財會內控監督工作的有序落實,必然需要構建內控監督機構,來發揮其內控監督職責,促進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高效性、科學性。不同企業要結合自身發展階段和實際,注重企業內控、財會監督工作的必要性,圍繞財會監督工作來整合財務部,優化內部審計部門、紀檢監察部門、法律法規部門等合作機制,發揮監管合力,促進內控監督目標的達成。同時,針對內控監督意識薄弱問題,企業管理者要轉變觀念,重視并推動企業財會內控監督工作的完善,定期組織企業內控監督會議,對相關財務人員、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宣傳和普及內控監督的重要性,樹立財會內控監督意識,來營造良好的內控監督氛圍。另外,為保障財會內控監督的獨立性.要明確內控監督部門及工作職責,明確監督目標,規范內控監督流程和標準。對財務部門,依據崗位分離原則,落實內控監督責任,規避徇私舞弊等問題。
3.2 健全財會內控監督機制,完善規章制度
考慮到企業財會內控監督體制的復雜性,各企業需要參照國家相關政策要求,圍繞企業內控管理實際,健全財會內控監督機制。如在政策方面,要引入國家對企業財務內控監督的相關要求,完善企業財務內控監督體系;在企業內部,根據財務內控管理目標,細化各項財務監督制度和方法,規范和優化企業經濟行為,保障企業資產安全。同時,完善企業財務權責管理制度,結合企業各部門,細化管理職責,明確分工,規范各項財務工作流程,落實崗位責任制,將財會內控監督工作進行規范化管理,提高財會管理整體效率。如在財務崗位職責分工上,禁止同一人擔任不同工作。另外,為了規避財務內控監督中的推諉問題,必須強化人員崗位職責分工與監督約束,通過制度流程來規避內控風險,提高財務審核科學性。
3.3 完善企業財務內外監督體系,確保監督客觀、公正
企業財會內外監督體系的建設,既要發揮內部監督的作用,還要延伸和拓展外部監督,確保監督工作的獨立與公正。在企業財務內部,以內控為主線,嚴格落實內部審計工作,來保障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如在內控審計中,引入全過程控制,對重點環節、重點項目進行全面監督,規避違規操作或不合法操作。在外部監督方面,一方面引入社會具有專業化內審能力的機構、優秀人才,參與到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來提高企業內審業務水平。如引入具備執業資質的內審機構,對企業財會信息進行審計;引入內控執業人員認證制度,通過內部培訓等方式來提高企業內控人員專業水平;另一方面,從提高外部監督獨立性上,對內控審計部門、咨詢機構,在企業不能同時擔任咨詢和審計服務,抵制低水平審計競爭行為,真正確保企業內控監督的獨立性。
3.4 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保障財會內控監督質量
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水平,關系到整個內控監督工作質量的提升。企業管理者要重視財務人員的考評與管理,特別是結合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要鼓勵和引入不同形式的培訓活動,來提升財務人員專業素養。同時,加強對財務人員職業道德修養培訓,通過制度約束、職業操守教育,來提高財務人員的整體水平。如定期開展企業內控工作再教育培訓,明確財務內控監督重點,細化內控監督方法和操作流程,提高財會內控監督管理水平。
3.5 注重財務安全,提高財務信息化管理水平
現代信息技術為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企業管理者,要樹立財務信息化建設目標,重視財務管理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同時,要認識到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對企業財務信息的威脅等問題,積極投入軟硬件設施、設備,來提高企業財務信息安全水平,保障財務安全。
4 結語
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建設,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特點,企業管理者要認識到市場環境的緊迫性,重視財會內控監督工作,科學部署、全面推進,細化職責,落實分工,引入人才、技術手段,來完善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黃惠華,王輝.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現狀及其完善措施[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9).
[2]徐燕妮.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現狀與思考[J].財會學習,2018(16).